扬州行(上)
古人云:“烟花三月下扬州”,现在正值农历三月,又适逢五一假期,我踏上了去往扬州的旅途。
我这是第一次来扬州,说来惭愧,也算是半个在美食圈里混的人了,居然还没来过扬州。在来扬州之前,听到过很多关于扬州的美食,关于扬州的文化的只言片语,我禁不住好奇,扬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他又以什么样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扬州的美食?
我的第一站,选择了大明寺。
灵塔攀云端,淮东第一观。这座屹立了上千年的古寺,有一座高九层的栖灵塔,寺庙原名栖灵寺,后改名叫大明寺。
巍峨耸立的宝塔,送来一阵阵钟声。而这里有两个著名的人物,一是石涛,著名的画家,在这里留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步。另一位是鉴真和尚,从这里开始了他东渡的步伐,历经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把当时的佛教文化、艺术、建筑等技术,传播到了日本。这在古时候,是一件多么艰苦的旅程,需要有多么大的毅力才能够完成。
大明寺是一间极其严谨的寺庙,各种建筑,各种雕像都严格遵守着佛教的规定,单看前厅,有四大天王,正对着朝拜者的是弥勒佛,背面是韦驮。大雄宝殿也保存得非常完好,从这里,我能感受到的是文化传播的艰辛和历经多年常盛不衰的文化熏陶。
我能体会到扬州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及从古至今的传承了。
下一站,我来到了天宁寺,这不是回到了北京的西二环,而是“勅赐天宁禅寺”。
这里的墙全都是红色的,这在扬州并不多见。这是因为乾隆皇帝拿这里当行宫用了,乾隆在这里曾经住过四次。而天宁寺从大门口远远望去,层层叠叠,若隐若现地出现多个歇山顶,所以这里又号称是“小故宫”。
寺庙里,还有扬州八怪的书画展,最著名的,当然是郑夑郑板桥了。
板桥的字自成一体,大小疏密错落有致,他自己说是“六分半体”,是一种隶书和行草的混合体。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摹仿过,但是怎么写也不像,最终放弃。
而以郑板桥为首的“扬州八怪”,从我看来,代表着扬州的市井文化。扬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虽经战乱毁得一塌糊涂,但是又能繁盛起来。扬州八怪就代表着扬州虽历经坎坷却又坚强不息的个性。
看过天宁寺,我禁不住对扬州这个城市怀有深深的敬意。
从天宁寺走出来,旁边是乾隆皇帝修建的码头,据说林黛玉来扬州也是从这个码头上岸的。码头的旁边,是天宁寺行宫遗址,现在改成西园饭店了。
再往前走,有一间非常突兀的茅草房,这间房是什么来头?
而茅草房旁边,有着“冶春”两个大字。这里面这么大一片园区,都是冶春的?肚子正好饿了,要不,我就在这里歇歇脚,吃上一顿?
据说冶春的这个悬空的茶壶,已经成了网红打卡地了。那我就在这里试试,黑珍珠一星的餐厅,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吧。
在离悬壶不远的地方,看到一栋楼,上书“丰市层楼”,下题“御笔”二字,看来是那位酷爱题字的乾隆皇帝干的。这栋楼的一层,是一个明厨,很多厨师在里面包着面点。
但这里看着没什么人排队,我继续往里走。一路走来,这完全是一个大花园啊,在树木掩映下,露出一座座亭台楼阁,沿着大运河一直蜿蜒下去,我竟然不知道,我该到哪里去吃饭了。
看这里,有很多人歇脚,但看上去不像是吃饭的地方。再往里看看。
这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示意图,终于明白了,有包间和吃套餐的地方,还有零点的地方,嗯,我去吃零点。
终于来到了零点区,有很多人在排队。有河边的长廊,叫餐英别墅,另外还有个冶春小馆,一般叫小馆的地方,都是比较经济实惠的。我决定先看看这两边有啥不同,都有很多人排队。
这是餐英别墅这边:
到了冶春小馆那边,原来吃饭在二楼,坐电梯上楼去看一眼:
两边的菜居然是一样的,价格也一样,那就别考虑了,我选择餐英别墅。因为这边是在河边,风景好。等了没多久,可能是我来得有点儿晚了,已经过了最热闹的饭点了,介于早餐和午餐之间,没多久我就有了个位置。这是从我的座位往外看去,不错吧。
菜来了,先上来一个小茶壶,装的是绿茶。扬州人喝茶基本上以绿茶为主,这与同样是“喝茶”的广州人不同,他们要么是普洱,要么是香片。
凉菜四小碟,分别是肴肉、黄瓜、酱姜丝和烫干丝。
从黄瓜就能看出来淮扬菜的刀工,确实了得。这只是一道简简单单的开胃小菜,就切得如此薄,而且每几刀就有一刀断开,方便食用。
姜丝也是我很喜欢的菜。小时候有一次我重感冒,鼻子不通气,吃什么都没味道,只有我爸用酱油泡的生姜我能吃出咸味。从此,我就爱上了吃姜。
肴肉是我姥姥喜欢吃的,她是宜兴人,而且教我,吃肴肉一定要来点醋。
烫干丝,里面有海米,相对于大煮干丝的隆重,烫干丝显得很轻盈,很随意。
好了,接下来是面点了。
分别是五丁包,千层油糕,松子烧卖和蒸饺。
五丁包是三丁包的加量版, 分别加入了海参丁、鸡丁、肉丁、笋丁和虾丁,香味浓郁,皮松软,非常好吃。
蒸饺,对于常年在北京的人来说,不算什么很特别的。
松子烧卖,是江南一带特有的糯米烧卖,里面加进去了松子,吃着吃着咬到一粒松子,在口腔里爆出一股香味,也是一种幸福。
千层油糕,皮有韧性,又松软,不是很甜,这是我妈喜欢的食物。
吃完以后意犹未尽,我问服务员还有没有什么好介绍的,服务员向我推荐了以下几款:
灌汤包,这是真正的皮包水了。服务员很细心,没有把汤包放在盘子的中间,而是贴着一边的盘沿放的,方便食用。
轻轻咬破一个口,赶紧吸,汤汁涌入口中。再加上点姜丝,来一点醋,又是另外一种体验。
接下来是与红楼梦有关的三款点心。
分别是翡翠烧卖,内有时令青菜,上有火腿。荷叶糕,下称荷叶,吃起来像湖北的云片糕。还有如意卷,做成如意锁的形状,这是扬州版的驴打滚。
这一顿饭,看起来量都不大,但是……好撑啊。晚上回酒店一称,我的体重……唉,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扬州行的第一顿饭结束了,怎么说呢,回味无穷。现包现蒸的点心,就是比速冻的好吃。总的来说,在冶春吃得很舒服,调味精准,做工细致,在好味道之中见到精细的刀工。
这一顿,我体验了扬州皮包水的文化。看着冶春到处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扬州人一天吃六顿的豪情,我不禁对冶春产生了好奇,他们是怎么把这样的餐饮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