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喜欢写诗词的老叔—辛崇发印象记
提着一大袋子书,从区作协办公室出来,把门给带上,免得身后的老头和秦哥出门送。
没想到,还是没能阻止了老头使劲把门打开,还是走出来目送我下楼。
没办法,这老头就是这么讲究礼数。
每次见面都这样,总是给我们烧水泡茶,走的时候出门送。
叫他“老头”,是我没礼貌了,还是没跟他学到礼数。
有次聚会,当着他的面,一不小心叫了出来。
老头没恼怒,反而笑着化解了我的尴尬。
没办法,谁叫他那么和蔼可亲,很多时候就像我家老爷子或叔叔那样的“老头”。
这“老头”其实不老,刚退休没几年,还属于中年范畴.
喜欢写诗词,而且写出来的诗词,那种豪迈之情,一点不亚于风华正茂的青年。
下午我去作协取书的时候,刚从楼道上了三楼,就看到走廊尽头的门开着,一个人熟悉的背影在拖地,一看就是今天我要找的那个老头。
言归正传,正式介绍一下这个老头。
他就是我们东港作协的主席—辛崇发。
辛主席头衔一大堆,我都记不住,网搜一下,足足十几个,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认识辛主席,是从加入东港作协开始,他是我们作协的主席。
之前听说过辛主席很多次,一直没见过面,也没加入过组织。后来经老李引荐,去主席那里报了到。
初次见面,就发现老头(哎,我还是觉得叫老头比较顺口)没有想象中的高不可攀,相反,非常接地气。
跟老头汇报我是个女文青,喜欢写点东西,想认识更多志同道合者。
老头很赞许,说,年轻人喜欢文学是个非常好,高雅的兴趣爱好,一定要坚持下去,写下去。
老头不仅用语言鼓励我,更是用实际行动鼓励我写作。
听说我有个人公众号,老头立即加入了关注,而且还经常对我的文章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刚进入东港作协没几天,适逢协会组织“湖光山色.陈疃风情”文学采风活动。
这活动是为了号召大家宣传林水会战,歌颂库区人民勇于奉献的精神。
在集体采访前,老头跟我说:虎子,你抽空去库区周围转转,采访采访老百姓,看看他们对于搬迁都是什么想法。
我初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而且对于陈疃了解不多,心有胆怯。
还是老头鼓励我:实在不行,我跟你们一起去。(还有另外新加入组织的文友。)
于是,抽了个空,拽着老头和我们一起,围着林水会战的几条河几个村转了转。
老头叫来了这次活动的协助单位的片区书记,让他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这次库区周围村庄搬迁的详细情况。
就是这次的“踩点”,让我写出了那篇获奖文章《封存光阴的故事》。
我写文章有个特点:快。
这个特点我自己也搞不清是优点还是缺点。
优点是:灵活、迅速。
缺点是:没有字斟句酌,容易粗糙。
老头也是这么评价我。
之前我在老头面前说起来写文章,我说:俩小时。
他就批评我,说我不严肃认真。
我也觉得很惭愧,觉得自己态度不端正,正在慢慢改进当中。
2017年夏天,很热。
跟着老头和几个文友,去济南参加省散文学会组织的培训。
虽有副秘书长跟着协助,老头还是闲不住,忙前忙后,满头大汗,背上湿漉漉地一片。
老头经常跟我说:你多学习人家写的东西,看看人家的散文写的,语句凝练、优美,看起来让人赏心悦目。
老头读到写得好的文章,就转发给我,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很多。
老头喜欢看我写的父母系列的文章。
有次跟我说:虎子,看到你写的父母的文章,我很感动,真羡慕你父母有这么多儿女。
老头就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很忙。
记得有次见到老头,很郁闷的样子,说:去青岛看孙子刚回来,孙子时间长不见我,不让我抱。
这时候的老头,与那一堆头衔标签下老头,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
一定要说说老头的诗词。
实话说,我对诗词不甚了解,读起来只能大概感觉出意境来。
老头的诗词,每次给我的感觉都是热血沸腾,意气风发,满满的正能量。
他一个六十多的老头,不说每天,有时候一天能写好几首诗词。
不光是参加各种活动写,在日常生活中,触景生情写出诗词来的时候,太多了。
确实是把日子过成了诗。
一个老头,都这么斗志昂扬,我这个还算年轻的人,是不是要跟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昨天,伙计们给我接风。
有个伙计给我建议:你可以每周写一篇,这样不会那么累。
我说:我不累,因为我喜欢。写作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放松,一种休息。
我想,那个老头,我们东港作协的辛主席,是不是也是这种感觉呢?
满篇“老头”,自己也觉得不合适,一点没有礼数,而且这年龄不是老头。
于是,把题目改成“一个喜欢写诗词的老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