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47
十四、足少阳胆经
1、胆
胆在中医的观念是属木。阴阳五行里,木是肝胆,火是心和小肠,土是脾和胃,金是肺和大肠,水是肾和膀胱。肝心脾肺肾五脏就是阴。腑有胆小肠胃大肠膀胱是阳。
中医基本上,就是温度、速度、时间、压力是物理医学。
心脏外面有心包,心包相火。肝是木。肝藏血,心主血,脾统血。
肝把好的营养吸收以后,变成血,浊物会进入胆(即入木)以后,会进入小肠,小肠开始生火,消化力就会更强。心包膜直接络到胆上,由于心脏不断的博动,这动作不断的打到胆,所以胆受到压力时,胆汁喷出来是一阵阵的。胆汁喷出来的速度,就是心脏的速度。
治胆只要加强心脏,让心脏搏动的力量加强,同时用一些药把浊物清出来,增加肝的代谢,让它从后面去推它。这就是胆木会生火,因为心火去推胆木,胆汁才会下到小肠。所以阳跟着阳生,阴跟着阴生。肝木生心火,胆木生阳火。
胆是一个袋子状连到十二指肠,上面有个神经通到心包,心包就是靠这个神经在推动胆。如果把胆拿掉,胆汁就会慢慢累积在里面,大概十五年后,会得肝结石。
视物会看反(左右反,把b看成d)的原因,因小时候每天都吐,吐到胆囊都翻过来了。胆为清净之腑、中正之官,视物倒之。
胆病呕吐,口苦,因为阳木在生火,烧完以后,烧焦以后都是苦味。口苦呕吐都是胆。
2、瞳子髎穴
眼的内眦第一个穴道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如果有内翳从睛明穴快通到瞳孔,是太阳经的经热,扎睛明;如果从眼角快通到瞳孔,是胆经的问题,扎太阳;如果是从眼下方,白翳往上生,是阳明胃经的湿热,用承泣四白巨髎等近取穴。如果从上面下来,还是胆的问题,扎太阳。
眼角后方有个骨头,骨头后方有个凹洞是瞳子髎。瞳子髎又称为太阳穴。太阳穴下针,扎很浅的,用一寸针扎半寸,差不多五分就到了。常放血,治眼睛发炎、红肿、角膜炎。
3、听会穴与上关穴
耳门、听宫、听 会都是张口取穴,这三个穴道下针,方向是直直的进去,都不捻针,而是用上下插提法。
有一种耳鸣是外来的,比如去潜水,结果浮上来比较快,因压力不适应,就造成耳鸣,治疗方法是,让他再回到原来的地方,再潜下去,然后慢慢的上来,就好了。玩热门音乐鼓手,因乐器很大声,而造成耳鸣,治疗方法是,让他回到原来的地方,把声音开到同样的音量,一边打,一边叫人慢慢把声音调小,然后慢慢离开原位,就好了。身体里虚的耳鸣再肾上治疗,同时在经络上取穴,辅助它,让它慢慢的恢复。
上关,又叫客主人。上关和下关正好差一个骨头。上关是手足少阳阳明的会穴,下针不要太深针,因为下面有个动脉,近取穴治耳朵耳鸣的,拿手指头去按最痛的点下针。
4、颔厌穴与率谷穴
在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穴道头维,再往下一寸就是颔厌。在耳朵旁边一圈的,靠近耳朵后边的是三焦经,再外
面一圈都属于胆经。从正面看,头正中央是督脉,旁开一寸半是膀胱经,再开一寸半,是胆经。
曲鬓跟耳朵很接近,在发际边有个动脉。颔厌跟曲鬓之间,把它分成三等份,上面是悬颅,第二个是悬厘,都是治疗头痛。越靠近耳朵,就越能治疗耳朵。越靠近上方,就越能治疗偏头痛。在上面找压痛点下针。
从耳尖(耳朵最高的尖端)往上一寸半,或者从耳朵旁边跟头连到的交接的点,再往上两寸,这个穴道是率谷。
太阳透率谷治偏头痛是立竿见影。在发病时,是下针的最好的时机,从瞳子髎一针透到率谷去。先在针侧下一针合谷,会有麻醉效果,用三寸针扎到瞳子髎,捻一捻针,再把针提起来,不要拔出来,提到皮层,然后另一只手摸到率谷(在耳朵的正上方,有个骨缝的地方),把针倒过来后,把皮拉起来,一点一点的透过去。如果透对了,透到瞳子髎时,头痛就都没了。
5、完骨、本神与阳白穴
完骨穴在天柱穴与天容穴的中央,在大筋的后方。
阳白穴在眉毛跟发际的中间,正在眼球眉毛的上方。阳白常常下针。阳白穴的下法是把皮肤拉起来,从阳白刺进去,刺到眉毛的中间,叫做阳白透鱼腰。治疗眼睛近视、视物不明、眼睛痛、有内障。
在阳白穴之前是本神。
足阳明胃经没有到头后面,都在脸的前面。所以面脸的问题,都是胃经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