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化看成化,清丽淡雅数青花
青花瓷始创于唐代 , 兴起于元朝,明初永乐和宣德时期达到高峰。到明成化年间,青花瓷的节奏和动态美达到了巅峰时期。
作为青花瓷器的黄金阶段,明代成化时期,其青花发色由浓艳变淡雅,由于把“苏泥麻”青料改用“平等青”(又称“陂塘青”)所致,成化青花器物能够显示出柔和和微妙的感觉,黏土也更精致,米黄色的胎土犹如婴儿的肌肤。成化青花设计绘画线条优美,宝石蓝犹如火焰中那种精致和优雅,因而也被推为明代八大时期之冠的地位。
明 成化窑 青花穿花凤凰纹盘
成化青花可谓明代中期青花瓷艺术的代表。正如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所说,明代永宣以后,瓷器的风格在正统、景泰、天顺近三十年中潜移默化,到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恢复烧造时,已经改变了永乐、宣德以来雄健豪放的风貌,形成其独特的特色。此时的瓷器造型玲珑秀气,胎体细润晶莹,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世。
明 成化窑 青花草花纹罐
笔者这边收集了广大藏友的征求,现在关于明成化青花瓷来讲讲,我心中的成化青花的特点和鉴定方法。
成化青花瓷器特色
一,胎釉
成化青花瓷器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有的近似于脱胎。施釉洁白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呈半透明状,若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瓶、罐、壶等立器接口痕迹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等足较直而且较高。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以带釉居多。砂底有些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摸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
明 成化窑 青花六龙纹盘
二,青料
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窑瓷有的继续使用苏麻离青料,笔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笔触,其青花发色浓重,有浓淡层次和黑褐色结晶斑,与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乐平县产的陂塘青,也称平等青。色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发色柔和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墨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最为突出。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勾线条勾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烧成作品呈色大多浅淡雅致。
明 成化窑 青花龙凤纹大碗
三,造型
成化青花器形规整,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制作精巧,表里如一,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物较少,多轻巧圆润的小件,故历来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
明 成化窑 青花团夔纹小洗
明 成化窑 青花花鸟纹杯
四,纹饰
成化青花瓷纹饰纤细活泼,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涂,只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
明 成化窑 青花婴戏图碗 (十五子)
纹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有龙纹、凤纹、海水海马纹、狮子绣球纹、麒麟纹、海兽纹、花蝶纹、鸳鸯卧莲纹、秋葵纹、松竹梅纹、灵芝花草纹、菊花苜蓿纹、兰花桅子纹、宝相花纹、山茶花纹、牵牛花纹、莲花八宝纹、婴戏纹、高士纹、缠枝花卉纹、折枝瓜果纹、云纹、山石纹、十字杵纹、梵文、藏文、八宝纹等。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锦地纹带装饰。足外墙一般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
明 成化窑 青花图案花纹洗
龙纹有双龙、五龙、九龙闹海、夔龙、翼龙、团龙、云龙、穿花龙、莲塘龙等。龙身大多绘的比较细,龙睛平视好像戴了副眼镜,长颈歪斜。夔龙造型很奇特,嘴唇上翻如象鼻,嘴里咬着一束莲花。翼龙有飞翼,绘有前爪而无后爪,龙尾卷曲。
明 成化窑 青花云龙戏珠大碗
十字杵纹在成化时期最为流行,双头杵交叉成十字形,这种纹饰最早出现于元代青花瓷碗内。
明 成化窑 青花折枝宝莲杯
折枝瓜果纹有樱桃、石榴、柿子、碧桃、荔枝、杨梅等。瓜果多绘藤须,有的绘根茎,多以坡地为衬托。
明 成化窑 青花四季团花果纹碗
花鸟纹中的鸟类体型丰满,稚拙呆板,边饰不太讲究,只在器物的口沿、圈足上以弦纹装饰。
明 成化 青花花鸟杯
山石纹多无凹凸立体感,绘成平铺的钥匙状,有的似仙人掌形。
明 成化窑 青花竹芝三友盘
花卉纹大多留白边,花朵只绘正面,花叶呈手掌状撑开,叶缘为锯齿状,无阴阳反侧,这是成化朝的特色。
明 成化窑 青花转枝宝莲纹碗
有时代特征的纹饰有缠枝灵芝、蕃莲、牡丹或缠枝捧八宝纹等。葡萄一类藤本植物,藤画成弹簧状;湖石画成螺旋状,石旁画对称的花草或三果树。白描莲池纹以鳞次栉比的水波为地,上绘白莲水藻,水藻似黄豆芽细长,荷花对称并蒂莲。牡丹叶呈锯齿状,外廓留一圈白边,叶脉清晰,叶子画成鸡爪状,花果带藤须。圈足一般不用装饰,仅画两条蓝色弦纹。口沿常见的边饰有龟背纹、梵文,梵文过去单一作辅助纹饰,成化时组成立体图案,影响到弘治朝。
明 成化窑 青花菊花纹碗
五,款识
成化款似有专人书写,比较规范,字体基本一致。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围为双线方栏,这种款书写在杯底最多,少数盘、碗、洗也有这种款,一般是成化后期的产品。"大明成化年制"六子双行双圈楷书款,在盘、碗、瓶、罐底部为多,有少部分书于碗心。"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横款,大多在黄地青花盘外口和高足杯内使用。还有一种特殊的罐,上写"天"字款,无圈框,俗称"天字罐"。
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先生曾将成化六字款概括成六句歌诀:"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
大明成化年制款
成化时期,青花瓷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明显的转变。一改永乐、宣德时期那种浓重青翠、雄健豪放的风貌,转而展现出了一种淡雅柔和、飘渺脱俗的风格特点。除此之外,成化青花还有哪些我们在鉴别过程中,应该去注意的变化呢?
细节一:胎和釉分三点
一:成化的胎比较细,细腻了以后,修胎就修得薄。
二:“三釉一色”。意思是说一个器物,比如说一个碗,碗里的釉和碗外的釉和碗底的釉是一种颜色的叫“三釉一色”。但如果三釉不一色的话,这件东西也可能是成化的。但如果是“三釉一色”就一定是成化的,在其他时代是没有的。
三:成化时期,特别是官窑制品,圈足修足是非常有讲究的。在宣德、永乐官窑的圈足、足墙已经开始直立了,但还是微微还是有点内敛。到了成化的时候,这个足墙几乎是直立的。
细节二:纹饰工艺
成化的纹饰工艺上面,用的是勾勒渲染,但它的花卉逐渐有丰色以后,有层次感。以前元青花或者永宣的青花没有层次感。一片叶子长出来不可能是一种颜色,叶子长出来后前面受阳光的地方会绿一点,后面会深一点。前面会淡雅一点,后面会深一点。怎样在绘画过程中用青料区别出来呢?平等青料慢慢用混水的方法就做到了这一点。这样,成化和弘治瓷器的基位,可以说在整个明代瓷器界里面,应该说属于比较独特的。它跟前面永宣的霸气完全是不同的。
细节三:火石红
成化民窑的东西,火石红一般都会有一点。据徐鸿老师介绍“现代做火石很容易,现代的仿品关于火石红早就攻克了,不过就是胎和釉都不要让它干,就到窑里面烧制,烧了以后,任何的胎和釉里面都会含铁,铁跑出来,在釉上面又跑不出去,只有在胎和釉交接的地方跑出来,形成一圈火石红。不过真的火石红是深浅不一致,粗细不一致,而现代仿的火石红深浅和粗细都是一致的。”
成弘之分
因为弘治帝比较崇尚节俭,弘治朝官窑的烧造就没有成化朝辉煌,甚至还曾几度出现停烧的情况。这也造成了弘治青花 从器形、纹饰到色彩基本上是继承的成化青花的风格。因此,陶瓷界历来有“成弘之分”之说,那么弘治与成化的青花瓷究竟是“不分”还是“难辨”。那么如何分辨成化弘治的青花瓷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总体来说,成化弘治两个很多地方都是相同的,以至于学界对成化和弘治有种“成弘不分”的说法,但是一些小的东西上面还是能看出区别。
第一,弘治在民窑当中比较喜欢绘画人物,成化比较喜欢花卉和梵文。
第二,成化的釉比弘治的白。
第三,成化的釉要比弘治的釉厚。
第四,成化的修足要比弘治的规整。
相反来说,弘治的釉白中有点散青,而且很多民窑当中会有发灰的那种感觉。当然有款式是很容易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