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69 从宦如流
NO.169
这下登里可汗动心了——是啊,帮谁不是帮呢,同样都有那么多的好处,帮自己的岳父总比帮那个素不相识的史朝义好吧。
就这样,登里可汗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决定不再与史朝义结盟,而是帮助唐朝征讨史朝义。
然而,在走哪条路线的问题上,双方却又产生了新的分歧。
登里可汗本打算从蒲关(今山西永济)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再出潼关东进,唐朝特使药子昂一听急了——关中是唐朝国都长安所在地,回纥人要是在那里大肆劫掠,那造成的社会影响可实在是太坏了,对自己仕途造成的影响也实在是太坏了。
因此他急忙阻止:不行啊,关中屡遭战乱,州县萧条,恐怕供养不了可汗的大军,不如从井陉关(今河北井陉)东出太行,从邢州(今河北邢台)、洺州(今河北永年)、卫州(今河南卫辉)、怀州(今河南沁阳)一路向南,收取叛军资财,挺进洛阳。
但登里可汗不傻,他知道走这条路线途径的河北、河南一带大都是叛军的地盘,肯定要打很多硬仗,他是来发财的,不是来发神经的,怎么能为唐朝当炮灰呢?
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药子昂的这个提议。
药子昂接着又提了另一个方案,也被登里可汗否决了。
无奈,药子昂只好又说:那这样吧,可汗从大阳津(今山西平陆)南渡黄河,由太原仓(唐朝设置于今河南三门峡西的一处仓库)供应军需,再与大唐诸道军队一起东进。可以吗?
听到这句话,登里可汗眼前不由一亮,急不可耐地问:太原仓?那里面的宝贝多不多?……当然,我不是要查账啊,只是出于好奇,好奇是人的天性嘛……快告诉我,那里面的宝贝多不多?
看到药子昂把头点得跟小鸡琢米似的,他这才爽快地答应了:好!就这么定了!
与回纥人谈妥后,李豫任命自己的长子——21岁的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让他前往陕州(今河南三门峡),与各地唐军以及回纥军会合,再一起进攻洛阳。
当然,按照之前的惯例,李适只是挂个名而已,真正统领大军的是兵马副元帅。
那么,该由谁来出任这个副帅呢?
按照道理,郭子仪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豫本来也是这么想的。
但他最信任的两个宦官程元振、鱼朝恩两人却先后表示强烈反对。
鱼朝恩之前曾陷害过郭子仪,现在也依然不忘初心,依然不希望郭子仪再掌兵权。
而程元振也嫉妒郭子仪功高任重,便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郭子仪战功赫赫,如今很多将领都出自其门下,陛下一定要提防啊。
李豫笑了:我都不在意,你在意什么?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不过,话是这么说,可最终他还是秉承着自己一贯从宦如流的工作作风,听从了程元振的意见——非但没任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还下诏把他召回了京城。
但李豫却并没有给郭子仪安排什么新任务,而是把他当成了夏天时的棉袄——挂在了一边,不管不顾。
郭子仪是个政治嗅觉非常敏锐的人,意识到皇帝对他有所疑忌后,他马上主动上表辞去了先前所任的朔方、河中节度等所有军职,留在了长安,安心享受乱世中难得的一份清闲——既然不能老有所为,那就老有所乐吧!
郭子仪赋闲了,那和他齐名的李光弼呢?
他可以当这个副帅吗?
更不可能。
史书记载程元振“素恶李光弼,数媒蝎以疑之”,而且李光弼此刻身在徐州,肩负保卫东南的重任,加上恰好那时江南一带又发生了袁晁领导的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李光弼根本脱不开身。
郭、李两大名将都被排除了,接下来自然就轮到当时在大唐军界地位仅次于他俩的仆固怀恩了。
于是,李豫加封仆固怀恩为同平章事、领诸军节度行营,担任李适的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