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丨黄天树:甲骨部首整理研究

甲骨部首整理研究*

黄天树

内容摘要:拼音文字依据音符(字母)检索,音符(字母)数量少又有固定的排序,方便检索。反观汉字,主要依据独体形符(部首)检索,独体形符(部首)数量多又无固定的排序,不便检索。本文整理出商代甲骨部首240部,主要是独体形符,并就其数量的控制、排序的先后阐述其理由。比较甲骨部首240部、《说文》部首540部和《字汇》部首214部,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不同字体使用的部首的数量大致维持在240部左右。确定甲骨部首240部并加以排序,将极大方便甲骨文字的检索。

关键词:甲骨部首  数量  排序  整理研究

甲骨部首240部

汉字的检索与拼音文字不同,拼音文字按“音”检索,音符数量少又有排序,检索方便。音符数量少的原因,是因为任何一种语言,如果切分到语音的最小单位“音素”,其音素音符(字母)都只有30个左右[1]。而汉字按“形”检索,形(意)符数量多又无排序,检索不便。意符数量多的原因,是因为意符大多是描绘“象物”(山川、草木等)、“象人”(五官、四肢等)和“象工”(器用、服饰等)的象形初文,即便切分到最小的构形单位“形素”(独体构件),其意符也至少要300个以上,是拼音文字音素音符(字母)数量的10倍。因此,如何整理出一套数量适中、排序合理的甲骨部首,其实是很费斟酌的事情。

在讨论甲骨部首之前,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汉字部首的历史。

汉字最有影响的部首主要有两种:《说文》540部和《字汇》214部。大家知道,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以篆文为基础首创540部,开启部首检字的先河。540部自东汉沿用至今,长达近2000年。其后,汉字由篆文演变为隶书楷书之后,篆文部首540部已不适应楷书,为此,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梅膺祚编撰《字汇》一书,他根据楷书的形体,从方便检字的角度,把《说文》540部压缩为214部,在归部上也作了调整,好些地方把《说文》部首辨别词义的作用扔掉了,例如“舅”字原本从男臼声,《说文》在男部,《字汇》改为臼部。《字汇》作为字典来看,其部首具有进步性,减少了部首数量,方便检索。后来,《康熙字典》采用《字汇》的检字法。《字汇》214部从明末沿用至今,时间长达400多年[2]。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发现商代甲骨文。甲骨文数量多,内容丰富,是许慎等汉代学者从未见过的崭新材料。与此同时,西学东渐,西方语言文字学的传入,使人们看到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字体系,大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学者逐渐认识到,不论是用《说文》540部还是用《字汇》214部来编排甲骨文都是不适宜的。1934年,唐兰首倡用“自然分类法”来编排甲骨文[3]。但是,他创立的“自然分类法”甲骨部首231部,是在1999年出版的《甲骨文自然分类简编》(以下简称《简编》)一书中刊布的[4],由于此书出版得很晚,唐兰的甲骨部首231部在学术界影响并不大。而早在1967年,日本学者岛邦男在《殷墟卜辞综类》(以下简称《综类》)一书创立甲骨部首164部[5]。由于岛邦男《综类》164部比唐兰《简编》231部出版早,影响很大。岛邦男164部,自1967年开始陆续为学者所沿用,至今已有50多年。50多年来,由于甲骨学的进步,岛邦男甲骨164部的缺点逐步暴露出来,我们有详细的讨论,可以参看[6]。通过比较岛邦男甲骨164部、唐兰甲骨231部、篆文540部和楷书214部,可以看到甲骨有与之相匹配的甲骨部首,篆文有与之相匹配的篆文部首,楷书有与之相匹配的楷书部首,不同时代、不同字体的部首,其数量和排序情况是不同的。

大家知道,汉字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部首:文字学原则部首和检字法原则的部首。前者是指能从字形和字义两方面统辖属字的部首,甲骨部首和《说文》部首即是。后者是指仅从字形上统辖属字的部首,《字汇》《康熙字典》即是。理想的甲骨部首的定义是指能从字形和字义两方面统辖汉字的独体意(形)符。但实施起来是有难度的(详下)。

本文甲骨部首是按新的“自然分类法”编排的。自然分类法通常先据“义”分类,后据“形”系联。在据“义”分类上,唐兰《简编》231部显然比岛邦男《综类》164部科学。因为从起源上看,应先有天地而后有人类,有人类而后有人类的智慧产物。对此,我做过详细的讨论[7],可以参看。下面把甲骨部首按内容分为三类:第一类,象物;第二类,象人;第三类,象工。

甲骨部首的整理,必须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先整理出一套甲骨独体偏旁表[8]。第二步在整理好的甲骨独体偏旁基础上将有统辖能力的独体偏旁立为部首。第三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部首的数量和排序做适当的调整之后归纳出新的甲骨部首表(详下)。许慎创立540部时将第一步和第二步合并为一步就产生出36个空立部首,我们应该汲取这一教训[9]。整理甲骨部首必须分步进行,我们正是这样做的。为了使大家对本文的甲骨部首有一个总的了解,我先把本文的甲骨部首240部列表如下,然后阐述甲骨部首排序的理由和压缩甲骨部首总量的方法,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甲骨部首的排序

首先,谈谈上表甲骨部首的排序问题。

上表的排序是有上位和下位两个层级的。

上位层级是“象物”、“象人”、“象工”。第1号“日”至第63号“士”属于“象物”,凡是能“画成其物”的自然界所有非生物和生物(除“人”之外)皆归“象物”。第64号“大”至第116号“歺”属于“象人”,凡是能描绘的人形及其五官四肢皆归“象人”。第117号“衣”至第240号“

”属于“象工”,凡是能绘制的人类所制造的衣食住行等产品皆归“象工”。

下位层级是“象物”、“象人”和“象工”三类中的部首的排序。现分述于下,大类“象物”共有63个部首,这63个部首排列是“以类相从”,即把意义相关的部首排列在一起,便于检索。如第1号“日”至第7号“申”属于天象之形。第8号“土”至第20号“小”属于山川之形。第21号“屮”至第35号“黍”属于草木之形。第36号“牛”至第51号“燕”属于鸟兽之形。第52号“鱼”至第63号“士”属于虫鱼之形。大类“象人”共有53个部首,这53个部首排序是:第64号“大”至第89号“鬼”属于人类之形。第90号“首”至第116号“歺”属于五官四肢之形。大类“象工”共有124个部首,这124个部首数量大,内容多,大致按“衣食住行”来排序。如第117号“衣”至第123号“幵”属于服饰之形。第124号“食”至第150号“肉”属于饮食器用之形。第151号“宀”至第173号“亚”属于井邑建筑之形。第174号“行”至第178号“车”属于道路舟车之形。其后为杂类,举例如下,第189号“戈”至第200号“畀”属于武器之形;第201号“刀”至第214号“午(杵)”属于工具之形;第223号“壴”至第225号“龠”属于乐器之形。

甲骨部首的数量

其次,谈谈上表甲骨部首的数量问题。

如前所述,拼音文字按音素音符检索,其数量只有30个左右,自然不必控制其数量。而甲骨文按构形的最小单位“形素”(独体构件)检索,其数量至少要300个以上,必须控制其总量。我们最早整理出的甲骨部首总量是超过300部的,看起来眼花缭乱,不便记忆与检索,因此,必须压缩甲骨部首的总量,凡是有以下缺点的部首,可以考虑淘汰。

其一,淘汰统辖力弱的部首。《说文》《字汇》都有“邑”部、“長”部,而甲骨文“邑”部、“長”部统辖力弱,予以淘汰。

其二,淘汰与《说文》《字汇》部首无对应性的部首。我们最早整理出的甲骨“

”部、“

(馘)”部虽有一定的统辖力,但与《说文》《字汇》部首没有对应性和传承性,予以淘汰。

其三,淘汰声符部首。我们最早整理出的甲骨部首有“齊”部,统辖有“櫅”(《甲骨文合集》6947)字,从木齐声。又有甲骨部首“五”部,统辖有“吾”(《甲骨文合集》8788)字,从口五声。又有甲骨部首“丩”部,统辖有“句”(《史语所购藏甲骨集》314)字,从口丩声。《说文》也有“丩”部、“齊”部和“五”部。由于这些部首在甲骨文中全部都是声符部首,予以淘汰。

其四,尽量淘汰叠文部首。《说文》设立“叠文部首”而遭人非议。如在屮部底下有艸部、茻部。为控制甲骨部首总量,我们尽可能淘汰“叠文部首”,如“艸”、“茻”部并入第21号“屮”部。又如,《说文》有“秝”部。为了压缩甲骨部首总量,我们把“秝”并入第33号“禾”部,因此,甲骨文“

(稼)”字[10]就只能归入“田”部。但是,甲骨文从“林”之字很多,如“鬱”、“楚”、“麓”、“森”等[11],因此,第28号“林”部单立,并未并入第27号“木”部。

《说文》设立“省形部首”,如既有虎部又有虍部。甲骨文也既有第42号“虎”部又有省形的第43号“虍”部。甲骨文从“虎”之字常见,如“虣”、“虤”、“虐”等;从“虍”之字也常见,如“

”、“

”、“

”等[12]。考虑到与《说文》部首的传承关系,所以,甲骨部首既设立“虎”部又设立“虍”部。甲骨文既有第174号“行”部又有第175号“彳”部。甲骨文从“行”之字习见,如“街”、“衛”等;从“彳”之字也多见,如“彶”、“後”、“得”、“律”等[13]。考虑到与《说文》部首的传承关系,所以,甲骨部首既设立“行”部又设立“彳”部。

唐兰《简编》虽然比岛邦男《综类》出版得晚,但是,我们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唐兰《简编》231部优于岛邦男《综类》164部。现叙述于下。

第一点,唐兰231部,数量合适。岛邦男164部数量偏少。故未设立“衣”部、“革”部、“鼎”部等。我们在唐兰231部的基础上,经过删改增补,整理出甲骨部首240部。

第二点,唐兰231部据“义”分类的顺序是,象物而后象人,象人而后象工,象工而后象用。岛邦男164部据“义”分类的顺序是,象人而后象物,象物而后象工。我们认为,从起源上看,先有天地而后有人类,有人类而后有人类的智慧产物。所以,唐兰231部优于岛邦男164部。因此我们采用唐兰的分类办法,只是把“象用”并入“象工”中。

第三点,甲骨部首应以意符为主,也就是说部首与其部属字之间是有理据关系的。我们通过比较认为,唐兰231部优于岛邦男164部。例如,岛邦男不设“衣”部,他将从“

(衣)”的字归入 “

(入)”部,不合造字理据。甲骨文从“衣”之字很多,如 “卒”、“初”、“袁”、“袭”等。唐兰231部设立“衣”部,可从。

第四点,理想的甲骨部首是指能统辖汉字的独体字。岛邦男164部几乎全部是独体字。例如:岛邦男164部不列“攴”部。甲骨文从“攴”之字很多,唐兰231部设立“攴”部[14],可从。不过,唐兰《简编》(第73页)增设“光”部,非是。《说文·火部》:“光,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甲骨文“光”字,既无统辖汉字的功能,又不是独体字,当然不必列为部首。

第五点,唐兰在甲骨文字考释方面成果丰硕。如甲骨文“

”字,旧不识,所以岛邦男《综类》没有设立“

”部。唐兰《简编》(第115-116页)增设“

”部,可从。但是,唐兰把“

”或隶定为“必”;或隶定为“弋”,游移不定。甲骨文“

”字象“戈”去掉戈头所剩之柲,应该隶定为“必”,是“柲”字的象形初文[15]。

总之,拼音文字依据音符(字母)检索,音符(字母)数量少又有固定的排序,方便检索。反观汉字,主要依据独体形符(部首)检索,独体形符(部首)数量多又无固定的排序,不便检索。本文整理出商代甲骨部首240部,主要是独体形符,并就其数量的控制、排序的先后阐述其理由。比较甲骨部首240部、《说文》部首540部[16]和《字汇》部首214部,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不同字体使用的部首的数量大致维持在240部左右[17]。我们确定甲骨部首240部并加以排序,以方便甲骨文字的检索。

注释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殷墟甲骨拓本大系数据库建设”(批准号15ZDB094)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甲骨文图像数据库”(批准号16@ZH017A1)的阶段性成果。

[1]吕叔湘说:“比如汉语的普通话,如果用音节字母就得用四百多个,要是同时表示声调就得用上一千二百多个;如果用音素字母,连元音带辅音再加上声调,有三十多个就够了。”(《吕叔湘全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3卷,第89页)

[2]《康熙字典》采用了《字汇》的214部检字法,形成清代至现代比较统一的部首查字法,影响很大,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至今仍沿用214部。中国大陆为适应汉字简化的需要,《新华字典》删减归并为189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改为200部。

[3]唐兰:《古文字学导论》,齐鲁书社,1981年,第278-279页;后收入《唐兰全集》第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4]唐兰:《甲骨文自然分类简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后收入《唐兰全集》第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5]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日本汲古书院,1967年初版;1971年增订再版。

[6]黄天树:《说文部首与甲骨部首比较研究》,《文献》2017年第5期,第3-15页。

[7]黄天树:《说文部首与甲骨部首比较研究》,《文献》2017年第5期,第6-7页。

[8]黄天树:《甲骨独体偏旁与部首的初步整理研究》,《中国文字学报》,待刊稿。

[9]黄天树:《说文部首与甲骨部首比较研究》,《文献》2017年第5期,第7-8页。

[10]裘锡圭:《史墙盘铭解释》,《裘锡圭学术文集》第3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8页。

[11]参看刘钊:《新甲骨文编》增订本,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69-372页。

[12]参看刘钊:《新甲骨文编》增订本,第301-306页。

[13]参看刘钊:《新甲骨文编》增订本,第104-119页。

[14]参看黄天树:《说文部首与甲骨部首比较研究》,《文献》2017年第5期,第9-10页。

[15]裘锡圭:《释“柲”》,《裘锡圭学术文集》第1卷,第51-71页。

[16]《说文》540部中,独体部首约290个,合体部首约240个,参看黄天树:《说文部首与甲骨部首比较研究》,《文献》2017年第5期,第8页。

[17] 表面上看,《说文》540部数量远多于甲骨240部和《字汇》214部。实际上,《说文》540个部首中,如果去掉约240个合体部首和36个空立部首,所剩约为264个部首。这是我把甲骨部首控制在240部的原因之一。

【作者简介】黄天树,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研究方向:古文字学与汉语言文字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