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创|社会心态对奥运夺冠热门运动员的心理影响
记得北京奥运会期间, 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 题名为《每跨越一栏,刘翔承受的压力都在增加》。文章指出,在北京奥运会上,没有一位世界冠军得到的宣传和承受的期望能与刘翔相比。时隔八年,第三十一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球场开幕,这是夏季奥运会历史上首次落户南美洲,中国军团再次出征,夺冠热门选手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然而,我们该如何看待“夺冠热门”选手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 我国运动员在北京、伦敦连续两届奥运会上的优异成绩使民众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期望无比高涨, 这无形中使夺冠热门运动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所谓社会心态,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下形成的,社会中多数成员表现出的普遍的、一致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并成为影响每个个体成员行为的模板。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社会心态有常态和非常态之分。前者体现了社会群体共同的价值取向, 并对运动员比赛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比如亲朋好友的嘱托、观众的期望会激励运动员夺取冠军的追求和为国争光的信念, 让奥运健儿变得坚强和势不可挡, 充分显示坚定信念的豪气;后者则较多的体现对运动员比赛心理的负面冲击,如增加运动员比赛中的紧张和焦虑感。过高的期望值会使运动员在比赛时急躁不安, 心烦意乱, 应有的水平发挥不出来, 导致比赛失败。
竞技体育比赛, 运动员需要是宽松的舆论和良好的心态, 这是构成竞技状态的核心。按照比赛性质,奥运会项目可分为三种类型:技能型、体能型、技能+体能型,中国队的优势大多集中在技能型项目上, 主要的就是跳水、射击、体操等。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曾指出:“奥运会上, 这些项目比的不仅仅是技术水平, 更多的是心理素质的考验和较量。运动员如果在赛前稍微有一点私心杂念、哪怕是一分神、一错眼珠的功夫, 动作就会走样变形, 就会与金牌擦肩而过。”在里约奥运会上, 对于像跳水、体操、射击等中国金牌大户来说, 所谓优势反而有可能成为劣势, 女子10米气步枪选手易思玲,曾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上获得金牌,是本届奥运会上10米气步枪夺冠的不二人选,易思玲是典型的“急性子”选手,比赛时基本每次都是第一个发枪,状态也好得惊人,但在此次奥运会上遗憾摘铜,除了赛前“摔枪”的意外因素影响外,“卫冕冠军”的压力也不言而喻;游泳夺冠热门选手孙杨,在男子400米自由泳游中摘得银牌,赛后放声痛哭,被广大网友戏称为“痛哭包”,这其中不仅仅是与金牌失之交臂的遗憾,更是他释放压力的表现。这些年,看孙杨的采访,媒体都在不停的强调他对金牌的渴望和决心,这一次次的暗示,就让大家潜移默化的觉得孙杨就是游泳冠军的代名词,如果孙杨没有被所谓的“第一名”绑架,或许这枚银牌早已变成了金色。
分析里约奥运会我国热门夺冠运动员所面临的形势,我们在很多优势项目上都达到了世界的领先水平,无论是技术、体能还是训练水平等方面都占有一定的优势, 这也使大家认为我们理所应当应该取得好成绩,但从专业的角度看, 我国的夺冠优势项目, 也是对心理素质要求极高的项目,在南半球的里约热内卢,运动员们原有的大赛经验所依存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国人的期望、亲人、朋友的嘱托、媒体的报道等各方面的信息干扰, 无形中给热门夺冠健儿增加了心理压力, 有可能导致他们产生“赛前焦虑症”, 影响他们在奥运比赛中的正常发挥。但是, 目前大多数国民都对我国选手寄予很高的期望, 盼望他们能在奥运会上超水平发挥, 取得更多的金牌,从而体现我国在世界上竞技体育强国的地位, 增强民族自豪感,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事物发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规律缺乏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必然会导致认识上的偏差,现在社会上许多群众对待体育比赛主观性过于强烈, 社会偏见严重,仅是以片面的、孤立的眼光看待赛事, 曲解了体育比赛的价值和精神内涵,在他们的心目中,取胜至上、金牌至上的信念过于强烈,连银牌都显得一文不值,常常把一场比赛的胜负与国家、民族的尊严简单而机械地联系在一起,认为赢了就是为国增光,就应该衣锦还乡,如果输了,就是尽失民族尊严,这种心态极不正常。我国的奥运战略,绝不是金牌战略, 而是借助奥运来提升我国体育竞技水平,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深入地发展和展开,相对于金牌的荣耀,我们更应该培养大气、开放、自信的民族性格, 不应该过分强调夺取金牌“为国争光”的意义,给运动员们一个宽松、和谐的舆论环境和比赛空间,而对于运动员本身,傅园慧在赛后所表现出来的开朗和豁达,更值得学习和借鉴。
百年盛事,奥林匹克。时至今日,中国队已拿下11枚金牌,在金牌榜上雄踞第二。这不禁让每个国人都为之骄傲自豪。然而,在无数次国旗升起的激动中热泪盈眶、荣耀自豪的我们,更应该明白,赛场如战场,奥林匹克的比赛不仅是体力和技术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竞技体育不是胜者王侯败者寇,也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给运动员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多表示一些宽容,少强加一些期望,让运动员享受奥运,享受比赛的乐趣,真正体现奥林匹克精神。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 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
关注本站更多内容,请搜索信洁心理驿站或微信公众账号:xjxl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