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司马伦称帝干尽荒唐事,司马冏不服低首举义兵 2024-04-11 13:53:21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9篇将朝中的反对势力清扫一空后,司马伦的野心开始极度膨胀,甚至将篡位一事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造势和蛊惑人心,司马伦让牙门赵奉诈传司马懿的神语,散布谣言称:“司马伦应尽快入主西宫即帝位。”义阳王司马威(司马望之孙)一直对司马伦谄谀奉承,司马伦就让他兼任侍中,派他逼迫司马衷交出皇帝玺印与绶带,作禅让诏书,又派尚书令满奋持符节奉交给司马伦,表示司马衷已禅位给他。随后,左卫将军王舆、前军将军司马雅带领甲士进入宫殿,通告三部司马,宣示威势与封赏,武力面前,没有谁胆敢违抗。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正月初九,司马伦乘坐皇帝专车进入宫中,即帝位,大赦天下,改元建始。司马衷则从华林园西门出宫到金墉城居住,轻轻的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也许是觉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第二天,司马伦将司马衷尊为太上皇,金墉城改为永昌宫。相比之下,皇太孙司马臧就没那么好的运气,先是被废为濮阳王,没过多久死于非命。按照辈分,司马伦是司马衷的叔祖父,但为了当皇帝,竟然称呼侄孙为太上皇,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一大记录,脸皮厚到令人发指。司马伦先立长子司马荂(音同夫)为太子,儿子司马馥为京兆王,司马虔为广平王,司马翊为霸城王,都为侍中并带兵。然后以梁王司马肜为宰衡,何劭为太宰,孙秀为侍中、中书监、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司马威为中书令,张林为卫将军。其余党羽任用为列卿以及各种名目的将军,不可胜数,下到奴仆士卒,也都封官加爵。每当朝会时,戴插貂尾、蝉羽等高官饰物的人比比皆是,由此诞生了“狗尾续貂”的成语。除了亲信党羽,天下士子也全都雨露均沾。这一年,各地所荐举的贤良、秀才、孝廉等都不用考试,各郡和封国掌管簿计的官员与十六岁以上的太学生都成为朝廷正式署官,郡守县令都封了侯,郡属小吏全都荐举为孝廉,县属官吏全都荐举为廉吏。赏赐太众,府库的储备都不够用来分发;封侯太多,有关部门来不及铸印,有的就用白板代替,自行回家镌刻。总而言之,新帝登基,普天同庆,人人加官进爵,个个都有封赏。虽然朝廷高官车载斗量,但说了算的还是孙秀。他专擅把持朝政,司马伦所下诏令,他随意改动增删,甚至自己写在青纸上作为诏书。张林一直与孙秀不和,加之怨恨没有得到开府的资格,暗地里给司马荂写了一封密信曰:“孙秀专权不能服众,而功臣都是小人,扰乱朝纲,应当把他们全部诛杀。”不料,司马荂转身就把张林卖了,将信交给司马伦,司马伦又交给孙秀。孙秀劝说司马伦拘捕张林,诛之,并夷灭三族。连张林这种翊戴功臣都毫不犹豫的说杀就杀,其他人算什么?孙秀的权威无人可以与之抗衡。司马伦的上位既缺乏法理依据,又没有绝对实力,治国理政上更是一塌糊涂,完全不能服众。所以,他的称帝只能是一场闹剧。当时,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音同yong,第二声)各自拥有强大的军队,独据一方,为了稳固统治,在孙秀的建议下,司马伦将他们的僚属全部换成自己的亲信,又加封司马冏为镇东大将军,司马颖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以此安抚。司马颖,司马炎第十六子,时年二十二岁;司马颙,司马孚之孙,少有能名,轻财好士,虽是宗室疏属,却颇得司马炎赏识。然而,司马冏等三人都是宗室中的实力派,岂是官爵就能打发的。司马冏率先不满,都是宗室,凭什么你当皇帝?暗中谋划起兵讨伐。对于司马冏的想法,司马伦略有所觉,但也只能安抚为主。很快,一个导火索引爆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是年三月,离狐王盛和颍川处穆在浊泽起兵谋反,生活困苦的百姓纷纷加入,不到一个月,起义军发展到了万余人。在孙秀的谋划下,司马伦派出亲信管袭作为齐王司马,让他去统领齐国兵马讨伐王盛和处穆。司马冏忍无可忍,在管袭平叛归来时,将他一刀砍了,然后举起反旗。司马冏起兵的理由很简单,是自古以来最经典的套路,那就是诛杀逆臣孙秀,是他蛊惑了司马伦。为了团结最广大的阵线,司马冏先拉上豫州刺史何勖和龙骧将军董艾,然后派使者联络司马颖、司马颙以及常山王司马乂、新野公司马歆,还移檄各郡国的刺史、太守和守将,声称:“逆臣孙秀,迷误赵王,当共诛讨。有不从命者,诛及三族。”司马乂是司马炎第六子,司马歆是司马懿之孙,司马骏之子,全都是宗室中比较有实力和名望的。司马冏的檄文传至全国各地后,那些镇守一方、手握兵权的诸侯王和将军们该如何选择呢?大多数人认为应该站在司马冏一边,比如司马颖、司马乂、司马歆、兖州刺史王彦、冀州刺史李毅等,扬州刺史郗(音同西)隆甚至因为表态不够积极,被部下所杀。一开始,司马颙决定站在司马伦一边,杀了前来投奔的夏侯奭(音同是)和司马冏的使者,还派麾下大将张方前去协助司马伦。但在听说司马冏和司马颖的势力更为强大后,他临时改变主意,派人追回张方,让他参与讨伐司马伦的行动。张方,河间人,出身贫贱,以才能和勇气得到司马颙的赏识,是司马颙最主要的倚仗,八王之乱中表现极其活跃。当然,也有力挺司马伦的,比如安南将军、监沔(音同免)北诸军事孟观,他夜观天象,发现帝星很安稳,认为司马伦能平安渡过此劫,便为他固守城池。但孟观似乎忘了,此时的西晋,司马衷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吧,他必将为自己的选择付出沉重的代价。 赞 (0) 相关推荐 魏晋人物谈 | 王敦之二:政治角色转换的屡屡成功 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二.政治角色转换的屡屡成功 以王敦所在的琅玡王氏家族的社会地位,加上他本人皇家驸马的显贵身份,处于当时社会最核心的政治活动中心是顺理 ... 激荡四百年:益州反,天下叛,司马伦称帝只为过把瘾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8篇 从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四月扳倒贾南风后,司马伦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清除异己,不听话的全都杀掉. 很快,司马伦的白色恐怖吓到了一个人,益州刺 ... 捋一捋八王之乱||~42~赵王篡位(六) 司马伦做了皇帝,再一次大规模封赏.首先是几个儿子,司马伦立世子司马荂为太子,儿子司马馥为侍中.大司农.领护军.京兆王,司马虔为侍中.大将军领军.广平王,司马诩为侍中.抚军将军.霸城王.然后是功臣,孙秀 ... 晋惠帝司马衷:傻瓜皇帝的乱世“奇缘” 中国历史上不乏昏君,有的可笑,有的可恨,有的可悲. 荒唐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害人又害己.残暴如秦二世,把兄弟姐妹全杀光,自己也成了孤家寡人. 可悲如宋徽宗,才华横溢,只恨生在帝王家,最后把江山弄丢了 ... 激荡四百年:菜鸡互啄,司马伦被杀,西晋掀开新的大乱局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9篇 司马冏的檄文传至全国各地后,那些镇守一方.手握兵权的诸侯王和将军们该如何选择呢? 大多数人认为应该站在司马冏一边,比如成都王司马颖.兖州刺史王彦 ... 激荡四百年:许昌失守,苟晞逼死司马越,石勒将其挫骨扬灰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9篇 前面说到王弥麾下大将曹嶷攻破琅琊,徐州不复朝廷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坐镇青州的苟晞不能不管,朝廷也在催促着他. 然而,曹嶷太猛了,拿下琅琊后,又北 ... 激荡四百年:因太子妃不够漂亮,司马遹和连襟贾谧愤而决裂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4篇 尽管西晋朝廷已到了病入膏肓之际,但还是有那么几个愿意干事.能干事的人,比如司空张华和中书令陈准. 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朝廷终于派出了左积弩将军孟 ... 激荡四百年:司马伦称帝,孙秀专擅朝政,司马冏首举义兵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9篇 将朝中的反对势力清扫一空后,司马伦将篡位一事提上了议事日程,他先让牙门赵奉诈传司马懿的神语,散布谣言称:"司马伦应当尽快入西宫即帝位. ... 激荡四百年:弑杀司马德宗清理宗室,称帝路上刘裕未能免俗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93篇 长安失守,对刘裕是个重大打击,他已年近六十,无论是心力,还是精力,都无法支撑他再次发起北伐.无尽的怅惘之下,刘裕将恢复中原之志深藏胸中,开始建 ... 激荡四百年:拒不称帝高欢志气犹在,巧怼杜弼彰显另类智慧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567篇 西征的失利,以及窦泰的阵亡,让高欢有一种强烈的挫折感,他开始有意放空自己,思考一些更深入的问题. 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六月,心情郁结之下, ... 激荡四百年:桓玄按捺不住悍然称帝,各种奇葩闹剧如同儿戏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46篇 元兴二年(公元403年)二月,桓玄迁为大将军,上表北伐后秦,又暗示朝廷不准,最后装模作样的对外宣称:"尊奉诏令而停止." ... 激荡四百年:慕容盛拓跋珪相继称帝,北魏韬光养晦暗中蓄力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227篇 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六月十六,拓跋珪大会群臣,共同商议该采用什么国号. 群臣都道:"周朝与秦朝以前,天子都是由诸侯升位,使用原来 ... 激荡四百年:历经波折高洋称帝建国,东魏谢幕北齐开张营业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607篇 高澄在位时,一直谋划禅位,却不幸死于意外.高洋接过他的衣钵后,和他怀着同样的心思,日思夜想取元善见而代之. 金紫光禄大夫徐之才和北平太守宋景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