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 李世民用大哭挽救了一支军队

/有奖读书,请从公众号菜单进入/

今天我们讲一个李世民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代明君。我们都知道:他特别善于听取手下人的建议和意见。最有名的就是宰相魏征的进谏。说到魏征的进谏,那可不仅仅是直言不讳了。有时候,魏征为了纠正李世民的错误,会当着满朝大臣的面直接批评李世民,毫不顾及皇帝的尊严。对此,李世民都能够虚心接受。也就是因为魏征的强势进谏,才造就了李世民善于纳谏的美名。这些都是大家都知道的,今天我们说一件大家不知道的事情。

历史上的李世民不仅仅善于纳谏,他还是一个非常善于进谏的人。只不过他的进谏和魏征不同,李世民的进谏非常讲究方式方法。魏征这样的进谏,只适合于胸怀博大的李世民,换成另外一个皇帝,就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相比之下,李世民就比魏征要高明的多。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跟随父亲李渊打天下。在一次战役中,李渊作出了一个错误决定:想连夜发兵攻打一座城池。李世民通过客观分析判断,感觉到:连夜发兵非常危险。如果敌人有埋伏,就会导致全军覆灭。李世民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李渊。可是李渊固执己见,坚决认为自己的计策可行。为此,李世民接连去劝了三次,可是李渊仍然不接受。眼看着全军就要拔营起寨出发了,李世民就索性跑到父亲大帐外面去放声大哭。哭的非常伤心。这让李渊非常感动。在李世民的真诚感动之下,李渊最终听取了李世民的建议,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避免了一场败仗,也挽救了这支军队。

在这个故事当中,李世民为我们大家树立了一个榜样。是个什么样的榜样呢?就是如何面对执迷不悟的父母。在上一节内容中,我们讲了《弟子规》中如何劝谏父母的原则和做法。但是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比较自信,不会轻易地听取孩子的建议。遇到这样的父母,该怎么去做呢?我们不妨学一学李世民。

其实李世民的做法就是《弟子规》中的原则。《弟子规》中的原文是:“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里强调的还是态度要端正。给父母提建议,态度是非常关键的,子女只能请求父母去改正错误,绝对不可以命令父母。所以,如果父母不听从自己的建议,那就要耐心等待,等到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再去劝谏。“悦复谏”中的“悦”字,在这里是指父母心情喜悦的时候。等到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去劝谏,如果父母还不听怎么办?“弟子规”中为我们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大哭”,就像李世民劝解李渊一样——去大哭。一般情况下,父母看到孩子哭了都会接受孩子的话的。但是有的父母会因此发火,甚者会打孩子。面对挨打,《弟子规》中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只是告诉我们:“挞无怨”。意思是:挨打不能抱怨,默默地去承受。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化父母,以达到帮助父母改正的目的。

乾訸书苑有奖读书活动

增加"学力"可兑换奖品!

(0)

相关推荐

  • 学会用恭维来批评:贞观君臣楷模与部下劝谏之道

    平和与理性,是正确决策缺一不可的,而且次序绝不可颠倒.没有平和的心态谈不上理性的思考:而没有理性的思考,也不会有高度的重视与深刻的洞察.而这一切的前提与核心,就是时刻谨记:领导,首先是人.因而劝谏,必 ...

  • 为什么长孙皇后被称之为中国的三大贤后之首?

    翻开中国历史,在政治舞台上,对于女性政治人物,人们常常先注意那些乱政专权的皇后.嫔妃,而忽略了另一些少杰出的女性,她们在男性政治家忙碌于政坛上激烈角逐时,她们在男人们陷入朝廷政治旋涡中尔虞我诈地争斗时 ...

  • 李建成为什么在斗争中失败?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李建成为何能成为太子 李渊进入长安后,特别是做了皇帝以后,有意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不是偶然的.有 ...

  • 男人的嘴,决定他的未来

    文 | 有书苏沫 · 主播 | 阿成 有书君说 唐太宗时期,最有名的大臣是谁? 大家自然会想到魏征,他是中国古代谏臣的楷模. 魏征与唐太宗之间"君明臣直"的形象,更是一度成为一种政 ...

  • 焦爱民丨(​入则孝)详说《弟子规之六》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长辈很爱我,我也用爱回报长辈,也当然不是难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

    隋炀帝杨广西巡时,突厥袭击杨广,各地军队前来援救,李世民当时十六岁,也加入了救援. 李渊去征讨叛乱时,被重重包围,李世民带兵杀入重围,救出李渊. 后来,李世民见隋朝混乱,就有图谋天下之心,一再劝说李渊 ...

  • 唐太宗(下)丨最好的皇帝,不孝的儿子,失职的父亲

    "玄武门之变"作为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次政变,历来为人津津乐道.如果不是李世民本人英明神武,广开言路,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得大唐万邦来朝,想必唐太宗的名声也不会比杀兄弑父的杨广好多少.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唐高宗李治

    李世民与众人商定,立李治为太子. 李世民告诉李治:"李世绩有能力,但你对他没有恩情,恐怕他不会服你.我现在将其降职,如果他服服帖帖,以后你可以用他,如果他心怀迟疑,我就先杀了他." ...

  • 焦爱民丨详说弟子规之十四:

    谨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步行时要从从容容,站立时要端端正正.施礼作揖时,前身要弯下去,呈现深圆 ...

  • 《弟子规》图文详解 全文注音 有声读诵 视频易解

    梅语文教育/阅读/朗诵/写作 <弟子规>由清代李毓秀著,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蒙学课本.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启蒙教材作为这一阶 ...

  • 楷书字帖《弟子规》

    <楷书行书> 书法作品欣赏 微信号:shufaf 公众号:楷书行书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 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国学经典,受益匪浅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

  • 【传统文化】弟子规的前身“训蒙文”

    点击绿色按钮⊙聆听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著<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训蒙文和<三字经>类似, ...

  • 古人究竟是怎么读书的?像《弟子规》这类书籍,很少有人会看

    很多人小时候都不喜欢上学,认为学校只会限制自己的行动,一点都不好玩.殊不知,相比于古人,我们现代人的读书环境已经好太多了. 古代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读书,因为,男孩子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很多父母会选择让 ...

  • 国学微语《弟子规》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国学微语 弟子规 原文 解释 戴帽子一定要端正,穿衣服纽扣一定要扣好,袜子和鞋子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这一段主要讲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中国古人的服饰除了注重遮体和美观外,还特别注重健康和卫生, ...

  • 王羲之行书集字《弟子规》,不得不服!

    <弟子规>中说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意思是书法是人的心理表现 写字的人是以线条 来表达抒发情感心绪的 所以,写字先正心 当书家"模范"王羲之 "亲 ...

  • 以石说德 石说《弟子规》

    2021年5月9日上午,在西南医科大学鸿文楼二楼阶梯教室内,泸州女子愛石协会百合会长,为医大240名大学生开设了三个课时的以石说德"石说<弟子规>"讲座,参加活动的还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