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动驾驶技术植入其中,Amazon Go狂甩阿里“淘咖啡”好几条街
【数据猿导读】 1月22日,Amazon Go正式对公众开放,在零售界和科技圈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亚马逊终于兑现了它的承诺。
记者 | 郭敏
官网 | www.datayuan.cn
微信公众号ID | datayuancn
2016年末,不满足于线上销售模式的电商巨头亚马逊提出了“无人便利店”的概念。不久之后,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一个植入感应器、相机镜头等技术,标榜“不用排队,不用结账,没有收银台”的无人便利店Amazon Go开始测试,并计划于2017年上半年对外开放。
但现实中,由于技术实现难度大、高错误率、高成本等问题,Amazon Go并没有如期完成亚马逊无人便利店的构想,计划无限期推迟,一度沦为零售界的“笑谈”。
技术的进步总是让人们肃然起敬。1月22日,Amazon Go正式对公众开放,在零售界和科技圈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亚马逊终于兑现了它的承诺。Amazon Go位于西雅图的第七大道和布兰查德街的拐角处,占地面积为1800平方英尺。
走入这家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闸机,顾客只需下载Amazon Go的APP,在入口处扫描Amazon Go App确认身份即可进入。
进店后,顾客可以根据需求来选购零食、饮料、生鲜等商品,店内天花板上的相机镜头、感应检测器以及背后的机器算法能辨识人体,自动检测产品何时从货架上离开或放回,并跟踪顾客虚拟购物车中商品的情况,走出店面就会自动完成结账扣款,十分方便。
亚马逊曾表示,Amazon Go通过自动驾驶汽车中使用的相同类型的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传感器等技术,来打造便利的购物体验。
这样的技术或许并不难,但要做到100%无差错应用并不简单,况且如果在中午休息时段,店内顾客较多,确保相机与感应装置毫无误差的追踪每个顾客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之前,彭博社的报道中称,当商店过于拥挤时,Amazon Go的测试一直出于崩溃状态。
亚马逊就Amazon Go申报的专利内容也显示,无人便利店构想的关键技术在于其特殊的货架。它通过感知人与货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货架上商品的移动,来计算是谁拿走了哪一件商品。因此在人多拥挤的时候,系统的计算量即会迅速变大,商品加购准确性也不好保证。想必这也是延迟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
不过,经国外媒体亲身体验,即使消费者拿购物袋直接遮住货架上的商品,再拿起商品放到怀里走出Amazon Go,系统仍能感应到取货行为,进行自动结算,看来经过长时间的测试和技术升级,Amazon Go已经化解了原有的bug,将用户体验推向了极致。
与Amazon Go相比,阿里的无人便利店淘咖啡要逊色许多。
淘咖啡采用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生物特征自主感知和学习、无线射频识别、物联网支付等黑科技,还将多路摄像头和传感器进行结合,从顾客进店那一刻起对其消费行为进行追踪。一切听起来很完美,但用户体验差强人意。
在淘咖啡购物的顾客,离店时要通过两道门,当第一道门感应到用户的离店需求时,它便会自动开启;几秒钟后,第二道门将开启,此时已经完成了扣款......结算体验远比不上Amazon Go。(文/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