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痛苦,叫“人比人,气死人”
马歇尔▪卢森堡说过,“与别人比较,是悲惨生活的开始。很多人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失去了自信和生活的勇气”,深以为然。
生活中,我们常常比孩子、比相貌、比收入。比较二字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令我们喘不过气。也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比较,让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虑,也因此失去满足感和幸福感。
但在一次次受伤后,我们终于懂得:少比较,我们的生活会更好。
无谓的比较,带来痛苦
俞敏洪做客《朗读者》时,谈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他经过努力考上北大,本以为是幸福的开始,但进入校园后,新的痛苦接踵而来。
俞敏洪来自农村,普通话说不好,就连曾引以为傲的英语也无法和人相比拟,唯一会的一项体育运动--游泳被老师嘲笑是“狗刨”。
种种比较中,俞敏洪看到了自己与同学的差距,内心产生深深的自卑。他下定决心,拼命学习,每天泡图书馆,为的就是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但因劳累过度,他患了肺结核,休学一年。
聊起这段经历,俞敏洪感叹,人不能和人比,那样毫无意义。
不可否认,与人比较会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知不足而后改,把目标放在缩小差距上,那是好事。但是,如果只把眼光放在自己不如人的方面,一心责备自己太差,就容易一蹶不振。
社会心理学中有个社会比较理论,指的是,人们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年轻妻子把丈夫和人比较,看自己嫁得好不好?
父母把自己孩子和邻居家对比,看孩子是否足够优秀?
年轻人拿自己的工资和同事对比,看自己是不是被亏待了?
但在比较中,我们通常会把焦点放在错误的方向---婚姻中,不关注自己是否幸福;在教育上,不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工作中,不关注自己的成长。
在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我们甚至还会因为不能摆正心态,一度产生自卑的挫败感,一蹶不振,终日自怨自艾。
不和他人比,活得更高级
杨绛先生在100岁的寿辰时感叹道:“世界终归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诚然如此,人生是自己的,日子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他人永远只是配角。不与人比较,专注自己,做自己生命里的主角,我们可以活得更高级。
青年励志演讲家尼克▪胡哲天生残疾,没有四肢,只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小时候,他常常将自己和正常孩子比较,觉得很自卑。他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好几次想把自己溺死在浴缸中。
后来,在家人的鼓励下,他明白,与人比较是没有意义的,自己并不能因此变得更好。
于是,尼克▪胡哲开始关注自己的成长。经过艰苦训练,残缺的“脚”成了他的好帮手。经过不懈努力,他甚至学会了游泳、滑冰、踢足球、打高尔夫等运动。最终,他成为著名的励志演讲家,影响全球无数人。
钢琴家刘伟说:“人有两只眼睛,但只有一个焦点,我只看重自己关注的事情“,尼克▪胡哲便是如此。
他将自己与别人比较时,他的关注点在别人身上,在意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评价。但当他放弃比较,关注自己时,他活出自己的绚烂生活。
生活中,许多人陷入罗素所说的“不在自己的所有中寻求快乐,却在别人的所有中寻求痛苦”的处境,一味与人比较,只是自寻烦恼。
当我们停止比较,生活将会是别样的精彩。
专注自己,摆脱比较
当每一次,我们专注他人时,常常不自觉地将他人作为自己的标准。
我们的孩子要比别人优秀,做家长的才有面子;我要比别人穿得更好,我才更体面,这个时候,我们就很难看到自己所拥有的,只会陷入到无尽的比较中。
但当我们专注自己,不以他人的标准来评判,不与他人争高低时,我们就能更好地扮演自己生命的主角。
知乎上有句话“专注自己的程度,决定了人生的幸福度”,确实如此。
王章程从加州大学毕业后,一头扎进私人研究所。其他同学去到大财团,事业有成,薪资上百万,而他连房子也买不起。
但他似乎浑然不知,一心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一干就是10年。最终攻破世界上两项顶尖级数学难题,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王章程从来没有将自己与同学进行比较。别人开豪车,住豪房,与自己又有何干。
他不用别人眼中的标准来定义成败,评判自己,只是一心专注自己心中所热爱的事业,专注自己的人生。最后他活出自己人生的价值,绽放人生的光彩。
生活不是比赛,没有必要争输赢。自己的人生,为什么要别人来左右呢?
有句谚语说的好:生活的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来自攀比。
生活已经很累,何必和人比较,用他人的优秀来伤害自己呢?生活是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是自己的,与他人又有何干?
不和人比较,活出自我,这是人生的一种修行。
愿你我专注自己,不比较,不自卑,活出自己高级的人生。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