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 | 不同视角探病因(下)
生物对于食物的选择是很有意思的,可以说是各有各的道,各使各的招。人是万物之灵,所以吃五谷,吃菜肉,吃最精美的东西。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以后,拉出来的大便可以说是最肮脏的东西,从医学的角度上说,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毒素,可是狗却喜于食之,且可以之为生。巴豆人食之,会狂泻不止,而鼠食之,却安然无事。一些有毒的东西,对于某些生物食之可以致死,但对另一些生物却是美味。所以毒物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短周期的生物完全可以通过变异,适应原先对它有杀灭性的毒物。而更低品属的微生物这样的变异会更快,现今所发现的诸多耐药菌群,其实就是这类变异的结果。
人类要研制一个对某类细菌、病毒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而细菌、病毒通过变异适应这个药物恐怕要显得比我们研制这个药物轻松。现在我们似乎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通过“抗生”来对付微生物的路子是很艰难的。古人也许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也许因为条件的限制,他们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他们没有把着眼点放在生物本身,也就是说没有着眼在靶点上,而是着眼于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上,因为古人认识到了环境对于低品属生物的决定作用,这便导致了中医六淫致病学的诞生。六淫致病从根本上说,就是研究环境改变对生物的影响作用,所以是很科学的一个概念。
人体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巨系统,为什么说它复杂呢?因为在这个巨系统里,除了我们的体细胞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微生物与我们共生共存,按照佛家的说法,我们这个身体是无量众生的合和体。微生物也好,众生也好,这个数量,这个种类是非常庞大的,如此庞杂种量的生命要能共生共存,并且又要保证宿主生命的正常运行,这需要什么呢?最需要的就是一个与天道相合的、无太过不及的、中正和平的内环境,这是维护各生物之间的相互协调,进而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所以,《素问》给健康的定义是“平人”,什么是“平人”呢?平人实际就是拥有上述中正平和内环境的人。一旦这个“平人”的内环境遭受破坏,“非平人”的内环境便会形成,疾病亦随之而生。那是什么因素容易导致这个“平人”内环境的丧失呢?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就是六淫。
古人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决定作用,进而提岀了六淫,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致病的思想。六淫实际上就是环境因素,只不过它是一种不利的因素,由这个不利因素的作用,便使得机体内存或外来的有益生物的生存状态遭受不良的影响,而与此同时机体内存或外来的某些有害生物却得到异常活跃的生存状态,这便导致了不利于整个宿主生命正常运行的综合状态的形成。所以六淫的思想是非常了不起的。具体而言,六淫里的风作用于机体后,会形成一种特定的内环境,而这种内环境会对某些有利的生命机制造成抑制,对某些不利的生命机制形成促进作用。以此类推,六淫里的寒、暑、湿、燥、火,又分别形成不同的特定内环境,从而造成不同的影响,这就是六淫致病的所以然。
六淫致病以后,作为中医是怎么去对治呢?他不是直接去针对生命的机制,不是直接去针对微生物,而是针对导致生命机制改变的环境。直接针对生命机制,就势必会导致“抗生”的治疗;而针对环境,维护正常生命所需的环境,就形成了“护生”的治疗。中医为什么讲祛风?为什么讲散寒?为什么讲清热?……祛风、散寒、清热……,其实就是着眼于内环境的改变。这是中医与西医一个很根本的区别,也是中医所具有的一个根本优势。中药为什么没有出现像西药一样的抗药性,桂枝在二千年前祛风散寒,现在依然还是能够祛风散寒,黄苓在二千年前清热,现在依然清热。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就在于着眼点的不同。
古人对于生物的认知有扶摇而上九万里之簸鹏,亦有数仞而下之斥鶴,有不知晦朔的朝菌,亦有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之大椿,但究不知有今之病毒、细菌,更不知细菌中尚有诸多杆菌、球菌,那为什么今天的药理研究却发现桂枝对病毒、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古人那样的方法,为什么会产生今天这样的结果?我想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很值得今天的科学研究的问题。但遗憾的是,今天的科学没有研究这个问题,反倒把眼光锁定在桂枝里面是什么成分在抗菌?是什么成分在抗病毒?然后能否将这样一种成分加以提炼、合成。这不又回到西医这条已经令人头痛的老路上来了吗?我想今天的研究应该走岀这个死胡同,应该看到中医的不共处,应该具有更深邃的眼光。
六淫是一个环境因素,这个环境不但指气候,也包括地理因素。所以《素问》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始终不离地理区域,如《阴阳应象大论》所言之“东方生风,风生木,……南方生热,热生火,……中央生湿,湿生土,……”六淫与六气同名,都是风寒暑湿燥火,一则言其正,一则言其邪,所别者,在时与非时。所以六淫所致的人体内环境的改变,其实又可以还原到天地因素的改变,气候因素言其天,地理因素言其地,由此我们亦知道了中医的方药何以能够改变人体的内环境,使之重新适应人体生命的需要。因为方药的核心,或者说方药的本体就是气味。《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因此,方药的气实际上反映了天的因素,方药的味实际上反映了地的因素,这亦是以气味为本体所构成的方剂何以能够营造和改变内环境,何以能够转化六淫治愈百病的根本来由。
(完)
排版:卢薏
图片:网络
审核:黄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