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明:经方六经辨证三则小医案

【医案一】

陈某,女,52岁,头晕1个月,患者一个月前出现头晕,无恶心呕吐,查头颅ct未见异常,在外院治疗未见好转。

现头晕,头痛,以两侧为主,心烦,失眠,难入睡,颈项不适,大便烂,小便2-3夜尿,胸闷,乏力,无口干口苦,无恶寒发热,无腹痛,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细。

六经辩证分析

患者头晕,乏力,胸闷,乏力,大便烂,小便夜尿两次,为太阴病,里虚寒。

失眠,心烦,难入睡,舌红,为阳明病,里热扰心,心神不安。

舌暗红,头晕,为热与水结的表现,瘀血的表现。

综合六经分析,眩晕,考虑太阴阳明合病夹瘀血。水饮与热结,上扰于清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辨方证:吴茱萸汤加石膏合桂枝茯苓丸

拟方:

吴茱萸12g,党参20g,生姜10g,大枣10g

桂枝10g,茯苓20g,丹皮12g,赤芍15g

川芎12g,石膏30g

结果:患者服用5剂后,患者头晕明显好转,心烦胸闷减轻,大便稍成行,后以茯苓饮加减治疗而愈。

【医案二】

男,48岁,反复胃脘部胀闷20年

2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胃脘部胀闷,疼痛,无反酸恶心呕吐,在当地治疗症状好转,但反复发作,近期腹胀明显.

1月15在市一院查电子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惊恐万分,担心发生癌变,现自觉胃脘部胀闷,进食后胃疼,欲吐,大便烂,每天三次,小便正常,无口干口苦,无鼻塞流涕,无腰痛,舌红苔薄黄稍腻,脉沉细。

六经辩证分析:

患者为胃脘部胀满,舌红苔黄腻,为上有热,大便烂,脉沉细,为下有寒,根据舌脉有太阴病,综合考虑为厥阴合并太阴病。

辨方证:半夏泻心汤合理中汤、茯苓饮

半夏15g   黄连8g   黄芩12g   党参12g

干姜10g    甘草6g  茯苓20g   白术15g

陈皮30g     枳实10  生姜10g

三剂,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但还是焦虑明显,担心萎缩性胃炎癌变,与语言安慰,改变生活方式,及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后面前前后后治疗3个月而愈,复查胃镜未见萎缩性胃炎而心情大好。

【医案三】

黄某,女性,51岁双手肿胀麻木3个月

患者诉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手肿胀。麻木,在市二医院查血沉高,肌电图:肌电图:神经性损害(双侧腕管综合征,右侧为著)经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患者麻木,怕冷,口干,大便烂,舌红苔薄黄,脉弦。

痹证-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麻黄10g,杏仁10g,薏仁30g,石膏30g

苍术3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

2018-02-11二诊

双手肿胀减轻明显,麻木也好转大半,指关节疼痛依时有僵硬,恶寒怕冷,无汗出,口干,大便硬,小便可,饮食正常。舌淡红苔白腻,脉沉弦。

痹证-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桂枝12g,白芍15g,生姜10g,大枣10g

甘草6g,苍术30g,石膏25g,知母10g

麻黄8g,防风12g,制附片6g

三剂,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服用后症状改善,不再服用中药,后电话随访,症状已无。

胡希恕对六经实质的认识

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而言。胡希恕先生指出:《伤寒论》之六经,虽称“之为病”,其实质是证,而且来自八纲。八纲即指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其实在表里中间,还有一个半表半里,按数而论,应为九纲。由于言表里,而半表半里即寓其中,所以习惯上仍称为八纲。疾病从病位而言,不外乎表、半表半里、里,从病性而言,不外乎阴阳、虚实、寒热,而虚、实、寒、热又可从属于阴阳,如此可知,表阳热实即为太阳,表阴虚寒则为少阴;里阳热实即是阳明,里阴虚寒则为太阴;半表半里之阳热实即为少阳,半表半里之阴虚寒则为厥阴。如此,无论表、里、半表半里皆具有阴阳两类不同为证的反映,三而二之为六,即病之见于证者的六种基本类型。这即《伤寒论》所谓的“六经病”。由此可见,六经出自八纲,是毋庸置疑的。

《黄帝内经》与《伤寒论》属不同的医学体系,但两者亦有相通之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说明外邪侵袭人体时,由表及里,从皮毛、肌肤、筋脉、六腑最后到五脏,无论是内经的六经还是伤寒的六经辨证,都在讲如何把病邪驱逐出人体。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纲领。

八纲辨证是对一切疾病的病位、病性的总结。疾病在外邪的作用下,正邪斗争,此消彼长,阴阳盛衰,决定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六经辨证无不是根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纲辨证而来。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的,故临证时,只有理解掌握了六经病证的机理,才能掌握《伤寒论》的辨证要领,也只有理解了六经与八纲的关系,才能有效的进行辨证与治疗。

1.阴阳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纲领中的纲领。

古人在观察自然现象中,用阴阳这个名词来代表一切事物中所存在着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比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火为阳,水为阴。在中医学里,一切亢进的、兴奋的、发扬的等都归阳症,衰弱的、消沉的,抑制的都归阴证。

2.表、里、半表半里是病位

人体患病后,病邪或在表,或在里,或在半表半里,或兼而有之,绝不出此三者。表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等所组成的机体外在躯壳,则谓为表,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即称之为表证。里指机体的极里面,即由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所组成的消化管道,则谓为里,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即称之为里证。半表半里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二大腔间,为诸多脏器所在之地,则为半表半里,若病邪集中反应于此体部,即称之为半表半里证。

3.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关键

寒的症状为口不作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无风恶寒,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苍白,舌苔白滑,脉迟等。热的症状为口渴饮凉,潮热,烦燥,小便短黄,大便闭结,面红目赤,舌苔黄糙,脉数等。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与用药的关键。

4.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关键

寒的症状为口不作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无风恶寒,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苍白,舌苔白滑,脉迟等。热的症状为口渴饮凉,潮热,烦燥,小便短黄,大便闭结,面红目赤,舌苔黄糙,脉数等。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与用药的关键。

5、虚和实:虚指人虚,实指病实,病还未解,而人的精力已有所不支,机体的反映显示出一派虚衰的形象,即称之为虚证。病势在进,而人的精力并亦不虚,机体反映显示出一派充实的病证者,即称之为实证。

(0)

相关推荐

  • 用八纲理论解释伤寒论六经体系

    学习中医的人都知道,要学习中医经典,尤其是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经典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不读伤寒,难以成中医大家! 我是南方医科大学2006年本科中医学专业,在学校系统学习了中 ...

  • 伤寒论三阴三阳的理论渊源与六经辨证的临床意义

    有关<伤寒论>三阴三阳问题研究概況 作者 王琦 陈庚 一,<伤寒论>三阴三阳的理论渊源. 多数学者认 为是继承<内经>的理论.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说 ...

  • ​林佳明经方传承第72期

    ​01.07经方传承第72期 王某某,女,38岁,教师.头晕颈痛伴双下肢酸沉乏力2年余,加重半月. 患者因颈椎椎间盘脱出较重,胸以下麻木无知觉,住院手术后,又实施针灸等多种治疗措施而麻木消失,知觉恢复 ...

  • 林佳明经方传承69期

    ​01.04经方传承第69期 李某某,女,76岁.头晕伴右侧肢体凉麻1月余. 1个月前,患者突感眩晕,继之右侧手足部发凉.发麻, 乏力,曾去某医院诊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输液10天,眩晕 减轻,肢体凉麻 ...

  • 林佳明经方传承68期

    ​01.03经方传承第68期 郭某某,男,58岁,农民.头晕伴双足部水肿.麻木3月余. 3个月前不慎被牛蹄子踩伤双足背部,左足尤甚,红肿青 紫疼痛,后逐渐又感麻木难受不适,经治疗后疼痛逐渐消失,但双足 ...

  • 林佳明经方传承案例67期

    ​01.02经方传承第67期 纪某某,女,48岁,银行职员.眩晕伴恶心3月余. 患者长期操作电脑,经常有颈部不适感,偶尔有轻度头晕,但未在意. 3个月前,突然感到眩晕伴恶心.呕吐,动辄加剧,经治疗后好 ...

  • 国医大师张琪经方应用三则小医案

    张琪曾治一女患者,28岁,产后烦躁不得入寐,凡安神养心及西药镇静催眠之药皆不效.详细询问病情后了解到,此病得之于初产难产,既有恐惧,又有五志过极.症见心下急,烦而呕,饮食不能下咽,舌苔白燥,脉象弦滑有 ...

  • 经方学习案例 林佳明

    经方学习案例 一.改变传统思维,认真辩证治疗疾病 案例一.牙痛 女,牙痛,服用消炎药还是好转不明显,牙龈红肿疼痛,恶心呕吐,咽喉红,失眠难以入睡,小便黄,舌是胖大的,脉沉细无力.这个不是真的上火,是虚 ...

  • 经方故事1 林佳明

    (1)产后高热,一剂柴胡疗显疗效  天气多变,寒冷的天气突转南风,孩子咳嗽了,不是很多痰,我判断是风寒感冒,肺失宣降. 一双手,如何去调阴阳? 我用手搓了搓,掌心放松贴在孩子背部的大椎穴上,不动,三十 ...

  • ​林佳明1.13经方传承第78期

    ​1.13经方传承第78期 张某某,女,38岁,市民. 腰甑部疼痛伴右下肢麻木疼痛半月余. 半月前,患者因劳累而突感腰骶部重坠凉痛,逐渐加重, 并伴右臀部及右下肢麻木疼痛,夜甚,不能转侧翻身,行走有右 ...

  • ​林佳明01.09经方传承第74期

    ​01.09经方传承第74期 张某某,女,32岁,职员.全身浮肿.心悸伴乏力2月余. 患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4年,曾靠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病情,免疫机能低下,经常感冒. 2个月前,因一次较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