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 ,最能代表中华古玉文化!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国龙文化,上下数千年,源远而流长。

然而,龙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起源的?几千年来有怎样的发展过程?我们简要梳理一下。


人类产生之初,只会追逐自然生长的蔬果等食物。

之后,随着组织和协作的能力逐渐加强,人类于是开始狩猎。进入狩猎时代,可以说“龙”的产生温床也就想成了。狩猎活动经验的积累,让人们对动物认知夹杂着幻想,人类文化此时也进入了“万物有灵”的时代---龙就是这个时代的思想意识的展现。动物们翱翔于天空、潜游于水底,可以无足而行,可以蛰伏而届等等的奇异能力,让人们开始崇拜与向往。

据说炎黄时期就以龙为图腾,龙文化也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中国龙数千年来,有这样一个大概的演变过程:

最早的龙是新石器时代简单质朴的“原龙”,中经夏商周时期神秘抽象的“夔龙”、春秋战国与秦汉之际粗犷雄健的“飞龙”、魏晋隋唐刚柔并存的“行龙”、宋元明清复杂华丽的“黄龙”,直到当代的吉庆嘉瑞的“祥龙”。

伏羲女娲       《春秋运斗枢》说:“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二神之躯或作蛇身,或作龙躯,有的两尾卷曲,有的两尾相交。

1

上古时代

辽宁阜新查海前红山文化龙形堆塑

早在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

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先人们就雕刻各种'C'形玉龙、玉猪龙等作为礼器,拜祭天地山川。

玉雕龙    高:10.3cm

玉雕龙

内蒙古赤峰市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雕龙

2

商周时代

商周时期龙文化更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各种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中,龙的形象经常出现。

商代夔龙

战国龙树纹——中国龙是与天和谐的神物

3

秦汉时代

汉代   “伏羲女娲双龙”画像砖

伏羲女娲龙身像(汉代画像石)。中华民族的人文先祖,既是开创历史的英雄,也是造福众生的典范。龙(青龙)还是'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天之四灵'之一。四象文化在汉代也达到鼎盛。

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

“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

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汉代飞龙

勇士斩孽龙(汉代画像砖)

南北朝龙纹

汉以后的龙形象逐渐凸显出其“集合了多种动物”而来的文化形象。

古语有云:“龙有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其实,关注公众号古玉虫龙的取材对象远远不止这9种,鳄、蜥蜴、猪、马、熊、鲵、象、狗、羊、蚕、鸟类,以及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古动物化石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龙的融合。

这其实还是上古时代,龙孕育之初时的意识形态的延续。古人对蛇、鳄、鱼、猪、马、牛、鹿等诸多动物超能力的向往,对雷电、云雾、虹霓、龙卷风等多种天象的畏惧,融合交汇,便产生了龙。

水利神和农业神,以兴云布雨、司水理水为天职,以天下人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可谓的兼而有之了,怎能不被崇拜?

老百姓敬畏龙,是希求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4

隋唐时代

唐代    金龙

5

宋元时代

龙飞升于云天。于是就具备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那些帝王君主们之所以以龙自比,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秦汉以后,皇帝有了很多的专属象征。此时龙成为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还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如将皇帝穿的衣服称为龙袍、皇帝坐的椅称为龙椅、皇帝睡的床称为龙床等。

从此,在漫长的阶级社会里,实行的多是皇权独尊的专制统治。象征、代表帝王专制的龙。

6

明清时代

明清九龙壁上的五爪龙


在神话传说中,龙的种类有很多:

有鳞者为蛟龙

有翼者为应龙

有角者为虬龙

无角者为螭龙

未升天者为蟠龙,

好水者为晴龙,

好火者为火龙,

善吼者为鸣龙,

好斗者为蜥龙。

但这种分类并没有被严格传承,比如应龙,至晚在宋元时代的山海经图中,已是“有翼”之外,即“有鳞”又“有角”了:

山海经中的   应龙(明代图绘)

中国龙文化里,还有“龙生九子”的说法,这也是比较重要的“龙之体系”。“九子”被后人总结如下: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公众号古玉虫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负屃图案通常也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与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形成有趣独特的中国碑碣文化。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老九螭吻,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战国 玉螭纹觽 台北故宫藏

战国 凤纹觽 台北故宫藏

战国 玉觹 湖北省博物馆藏

战国 夔龙纹玉觽 扬州博物馆藏

战汉 凤纹玉觹 温索浦藏玉

战汉 玉觹 温索浦藏玉

战汉 玉觹 明尼阿波里美术馆藏

战汉 玉觹 明尼阿波里美术馆藏

战汉 玉觹 明尼阿波里美术馆藏

战汉 凤纹玉觹

汉代 玉觹

汉代 玉觹 温索浦藏玉

西汉 龙形玉觽 巢湖博物馆藏

汉代 玉觹 南越王墓出土

商代 鱼形觹 湖南博物馆藏

商代 玉觹 新乡博物馆藏

汉代 玉觹 南越王墓出土

商代 玉蟠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代 龙形玦 国家博物馆

商代 青玉龙形玦 天津博物馆

商代 玉人 山西博物院

西 周

西周 龙形佩 宝鸡博物馆

西周 玉龙形玦 滕州博物馆

西周 龙纹玉璜 故宫博物院

西周 人龙形玉饰 山西博物院

西周 人龙玉环 山西博物院

西周 龙纹玉佩饰 滕州博物馆

西周 玉蟠龙 山西博物院

西周 玉石项链 曲阜博物馆

西周 玉项饰 晋国博物馆

春 秋

春秋 勾云纹玉璜 山西博物院

春秋 龙形玉饰 山西博物院

春秋 龙形玉觹 芮国遗址博物馆

春秋 蟠螭纹玉玦 武汉博物馆

战国 龙形佩 湖北博物馆

战国 龙形佩 湖北博物馆

战国 十六节龙形玉佩(局部)湖北博物馆

战国 龙形玉璜 鸿山遗址博物馆

战国 玉镂雕螭龙合璧 故宫博物院

战国 玉镂雕双龙首佩 故宫博物院

战国 蟠龙纹玉佩 湖北博物馆

战国 青玉龙 故宫博物院

战国 青玉龙形佩 河南博物馆

战国 双龙管形玉佩 鸿山遗址博物馆

西汉 S形龙玉佩 徐州博物馆

西汉 白玉双龙首珩 徐州博物馆

西汉 龙纹玉饰 徐州博物馆

西汉 青白玉龙形佩 徐州博物馆

西汉 双龙纹玉佩 徐州博物馆

西汉 透雕龙凤纹玉环 徐州博物馆

西汉 玉龙 徐州博物馆

西汉 玉龙 徐州博物馆

西汉 龙形玉佩 徐州博物馆

玉镂雕谷纹“长乐”璧 故宫博物院

汉代 玉夔纹韘形佩 故宫博物院

西周 人龙凤纹柄形器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西周 人龙合体佩 虢国墓地出土

西周 人龙合体佩 虢国墓地出土

西周 人龙合体玉佩 虢国墓地出土

西周 人龙佩 虢国墓地出土

西周 人龙纹环 国家博物馆藏

西周 人龙纹环 虢国墓地

西周 人龙纹佩 虢国墓地出土

西周 人龙纹佩 晋侯墓地出土

西周 人龙纹佩 张家坡墓地出土

西周 人龙形玉璜 晋侯墓地

西周 人龙形玉饰 晋侯墓地出土

西周 玉人首纹璜 国家博物馆藏

西周人龙形玉饰 晋侯墓地出土

西周 人龙纹玉璜 原养德堂藏

西周 人龙形柄形器 大英博物馆藏

金村出土东周绞丝纹卷体玉龙佩

古玉虫

致力于古玉收藏研究

(0)

相关推荐

  • 100件古代奇异玉器大全

    (左)克利夫兰美术馆.(右)震旦博物馆 商代盘龙城遗址出土 ▲玉臼杵 妇好墓出土 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 云雷纹玉矛    通长13.3厘米,宽2.2厘米 2000年绍兴县平水镇中灶村出土,浙江省绍兴市 ...

  • 人龙合一 ,是古玉的最高境界!

    西周 人龙合体佩 张家坡墓地出土 西周人龙纹玉璧 国家博物馆藏 西周 人龙合体纹玉饰 玉为浅绿色,在方形玉饰上雕刻两组人.龙共身纹,龙在上,人首在下.龙.人身躯交缠在一起.龙头顶有一角,圆眼,张口翘鼻 ...

  • 100件古代玉龙欣赏

    红山龙 红山龙 内蒙古赤峰市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雕龙

  • 西周虢季墓几件生坑玉器

    虢国墓地位于三门峡市上村岭上,墓地发现于1954年,经过大规模的考古钻探.发掘表明,这是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独具特色.保存完好的大型邦国公墓地,墓葬总数在500座以上. 虢季墓地发掘所得的大量实物 ...

  • 馆藏古玉中的“潘家园货”

    仿古玉不仅是近现代仿,在我国宋代.明代和清乾隆时期曾出现过数次仿古玉的高潮,材质良莠不齐,工艺也远比不上真正的高古玉.今天给大家带来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和洛杉矶郡博物馆藏明清时期的仿古玉,供大家在收藏过程 ...

  • 古玉如新莫打枪,往往是至宝!

    ▼读者福利,饰迦书屋▼ 一本好书可以让您节省很多"药费" ▼更多好书,扫码咨询 很多古玉因随葬地层环境较好,出土呈现出一种光洁纯净的表象,给人一种"古玉似新"的 ...

  • 中华古玉蕴含着深厚的儒家文化 几千年来一直奉为皇家上宾

    天地造物精华的古玉,蕴涵着古老璀璨的文化,后世被尊奉为儒家文化象征物,成为中华民族凝聚精神情感之物的瑞物载体,高古玉有具备沁润着古代文化精髓的意义,包含了当时的宗教.神权.政权.祭祀.图腾.吉瑞等象征 ...

  • 战汉玉器 —— 才是中华古玉的精髓

    战国至汉代的玉器,和科学.现实究竟有什么关系? 公元前500年-公元前200年,在东方世界中,是我们的战国至汉代,漫长的700年,出现了许多改变历史的重要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等. 而同一时期,欧亚非 ...

  • 中国古代玉器鉴赏:一枝独秀,先秦和战汉时代的高古玉文化

    中国古代玉器鉴赏:一枝独秀,先秦和战汉时代的高古玉文化

  • 商代古玉文化博大精深

    商代玉器的装饰风格,是内容和形式达到完 美的统一.其次,商代人还采用浅浮雕.圆雕的方法雕刻纹饰.浅浮雕是在阴线刻纹的基础上凸出阳纹而具有立体的表现效果,而圆雕多为造型动物的雕刻技巧,是整体形象的立体雕 ...

  • 品味历史悠长的汉代古玉文化

    汉代皇 室的丧葬仪式大规模使用葬玉,优质的玉衣.陪葬玉器价值连城,直到西晋时期,西晋政 府竟然公然盗前朝皇 室之墓以充实国库. 西汉时代,铁器的种类变多了,同时质量也大大提高了,东汉时期,铁器经过了长 ...

  • 陋兰室古玉文化收藏馆

    陋兰室古玉馆地处沭阳县『 沭阳县 』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简称沭・地处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四市边界结合部.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历史底蕴可直追夏商时期・玉馆建立于民国初期・经三代人不懈努力・ ...

  • 振兴中华文化复兴、古玉文化不可遗忘

    陋室精神 构文务求简约明朗 图片务求清晰馆藏 知识务求简单易懂 思想务求弘古宣扬 本公众号图文可自由下载欣赏 图文纯粹玉友之间互相学习借鉴 不可作商业用途使用,特此说明 古代艺术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更 ...

  • 高古玉都有不同讲究,专家讲述其中含义,高古玉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人有着悠久的崇玉传统,古玉收藏近年来更是持续升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全国收藏爱好者的队伍数以千万计,当前各古玩城和商 场中玉器店铺往往开在黄金地. 宋.辽.金.元高古玉 宋 ...

  • 罗伯特·杨门---玉器珍藏之中华古玉!​​

    2019年春季,香港苏富比举行了第二次罗伯特.杨门(Robert P. Youngman )中国古玉珍品的拍卖,其拍品曾出版于2008年<Robert P. Youngman, The Yo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