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180)晁错之死
易经(180)晃错之死
礼的秩序是维持天下安定的本,这个本就是等贤而上之,等贵而上之,被囚禁的人,在礼制下则不可为贵。因为这是一个人失信于社会而被道德选择的结果。到了汉初,高祖自己起于草莽,一开始没有来得及处理这些事关长久的大事,那个时候,虽然不像今天的天下,很多人以自己进过监狱为荣,不以此为耻,常会拿自己进过监狱来当成网红的资本,甚至于卖产品者还拿这个当作推广的文资!
一个社会竟然是这样的天下:无耻者贵,有礼者穷。
王夫之说:萧何出狱而仍相,周勃出狱而仍侯,不能禁上之不以囚隶加己,而何不可禁己之无侯以相也?北寺之狱,廷杖之辱,死诤之臣弗避焉,忠也。免于狱,不死于杖,沾沾然自以为荣,而他日复端笏垂绅于堂陛,是亦不可以已乎?
到文帝时,就非常担心国内的情况,特别将梁王的国土扩大以防山东各国。文帝死时特别关照了景帝的一句话,碰到兵事,找周亚夫。这就说明文帝早就知道与山东各国的一场大战少不了。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景帝即位后,重用了晁错,而晁错自己也不知道厚薄,竟然成了山东各国起兵的借口,大家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是要诛晁错的,这个时候,晁错做了什么事?
这个人竟然主张景帝亲征,自己守后方。
后来景帝怎么处理这个晁错的呢,史上记载是袁盈密见窦婴,见到了景帝,然后,让景帝把晁错给杀了以谢罪天下。
景帝就带着晁错到东市口,当场下令腰斩了,腰斩是一个非常酷的刑法,晁错一家被灭族。
行有眚,是说,人在有的时候,做任何动作,只会带来不幸。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人,必先苦其心智,这是说人都会有一段时间,要接受上天的考验的。
我们做企业,有时候特别看重一个人,想重用他,就会干什么呢,先把这个人弄到一个苦活折腾一下,让他早点明白某些整理和苦心,折腾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可以给一个任务让他锻炼一下。这个过程最大冒险就是这个被锻炼的人自己,但凡有一丝妄念,变会前功尽弃。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事,这些事综合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王夫之把这些事物对人影响变化的规律称为“内成”和“外生”。内成,为事物内部的量变、质的渐变,外生为超出其规定性范围而发生的质变。所有的顿变都是渐变而成的,盈虚之变,是指阴阳往来,聚散运动。物质之运动变化,只是渐进的推移,而晁错看似突然被斩,其实在朝廷中制造的大恶久矣。
“江河之水,今犹古也,而非今水即古水。灯烛之光昨犹今也,而非昨火即今火,水火近而易知,日月远而不察耳!”——王夫之。
晁错碰到山东六国起兵要清君侧,大家都打着要清理你的旗号来造反的,这个时候还心存侥幸,没有思自己要正心诚意。
晁错怕死,所以必须要有动作来保自己不死,他父亲来见他的时候劝不动他,自杀了。晁错有这个心胸去让景帝拿自己的人头,换退山东各国退兵?可惜晁错,能力不足,仁义亦不足,导致袁盈几句话就把景帝给说动了。晁错不知用贤,不知自强之术,两败也。
这个晁错若是在水浒里就是四大奸臣之首,如蔡京一流的人物。
无妄卦到第6爻,对人的考验是极大的,生死之间,动则有祸,唯有静观。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由于客观的时遇所造成的灾祸,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外生之祸,需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去面对。
汉初中国传统之根还在,士列制的精神还在,这个精神断于魏晋南北朝。所以晁错这个人引发的祸乱,有内成也有外生。
无妄卦读完了,才明白人活着,有很多时候就必须要有一些坚守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靠圆滑去应付这世界,世界的秩序是新旧的交替中的,正在形成新的秩序,新秩序需要有极其高远的眼光去布局。
当今世界英雄辈出,有如邻邦少帅在大国夹缝中求存,有如美国川总挑起一切旧秩序的胆略,更有普京敢打敢拼的铁腕。然而要说清世界未来的光明,却没有几个真正能说清。
马克思读了一生的书,写出了资本论这样的惊世之作,一如几千年前的孔子,以布衣之身写春秋。而不管是农业社会顶级巨著还是工业社会的顶级巨著,都与当今时代进入智能化的阶段有时代之差,需要有人升级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