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136)听骗不听劝
读通鉴(136)听骗不听劝
始建国三年辛未,公元11年
遣田禾将军赵并发戍卒屯田五原、北假,以助军粮。
王莽遣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将兵万骑,多赍珍宝至云中塞下,招诱呼韩邪单于诸子,欲以次拜为十五单于。蔺苞、戴级派翻译出塞,诱呼右犁汙王咸、咸子登、助三人。至则胁迫拜咸为孝单于,助为顺单于,皆厚加赏赐;传送匈奴王子助、登至长安。王莽封蔺苞为宣威公,拜为虎牙将军;封戴级为扬威公,拜为虎贲将军。单于听闻后,大怒说:"先单于受汉宣帝恩,不可负也。今天子非宣帝子孙,何以得立!"遣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呼卢訾及左贤王乐将兵入云中益寿塞,大杀吏民。是后,单于历告左右部都尉、诸边王入塞寇盗,大辈万余,中辈数千,少者数百,杀雁门、朔方太守、都尉,略吏民畜产,不可胜数,沿边的各个郡,都残破虚耗。
注:王莽政治上就一个巨婴,他要分单于15个儿子,将匈奴分成15个国家,这个大战略定下来,安排给两个活宝,蔺苞和戴级,这两个人觉得要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战略,需要的时间太难,就直接把人家儿子给抓来强行封一个单于给他。王莽知道这两个活宝怎么干的,却还大加封赏。天下神器岂是这样随意玩弄的?
王莽这个人的性格弱点显露无遗,他样样就靠骗,骗太后,骗天下人,一直骗到自己当上皇帝,他改不了这个骗字。中庸说诚者,不自欺,王莽呢,就像是头埋在沙子里的驼鸟,他干的全是掩耳盗铃,欺世盗名的事。
是时诸将在边,以大众未集,未敢出击匈奴。讨秽将军严尤劝谏说:"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已久,未闻上古时代有必征的说法。后世三家周、秦、汉对其进行了征伐,然皆未有得上策者。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秦始皇不愿意忍小耻而轻视民力,筑万里长城来固边,但这万里的长城,耗尽举国之力,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
今天下遭旱灾,连续几年饥馑,西北边境尤甚。发三十万大军,准备三百日军粮,东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后才可能齐备。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弊,势不可用,这是第一个困难。
边既空虚,不能奉军粮,内调郡国,不相及属,此二难。
计一人三百日食,用糒十八斛,非牛力不能胜;牛又当自赍食,加二十斛,重矣。胡地沙卤,多乏水草,以往事揆之,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且尽,余粮尚多,人不能负,此三难也。
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赍釜鍑、薪炭,重不可胜,食糒饮水,以历四时,军队有疾疫之忧,是故前世伐胡不过百日,非不欲久,势力不能,此四难也。
辎重自随,则轻锐者少,不得疾行,虏徐遁逃,势不能及。幸而逢虏,又累辎重;如遇险阻,衔尾相随,虏要遮前后,危殆不测,此五难也。
大用民力,功不可必立,臣伏忧之。今既发兵,宜纵先至者,令臣尤等深入霆击,且以创艾胡虏。"王莽不听严尤之言,转兵谷如故,天下骚动。
注:这个严尤是个军事家,他能看清王莽没有能力搞大事件,这么一件大事,需要每一个部门都有极厉害的人才,汉武帝的时候,前面的将军有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后面的大司农也是人才,在组织国家各种物力财力上就远胜于常人的协调能力。王莽用的人都些什么人?心怀鬼胎,上下互骗,王莽还要搞这么大的事件,这是自大。
咸既受王莽孝单于之号,骑马出塞归单于王庭,将自己被威胁的状况告诉单于;单于变他为于粟置支侯,匈奴底层贱官。后来助病死,王莽以登代助为顺单于。
吏士屯边者所在放纵,而内郡愁于征发,民众都纷纷离开城郭,开始流亡为盗贼,并州、平州老百姓最多。王莽令七公、六卿号皆兼称将军,遣著武将军逯并等镇名都,中郎将、绣衣执法各五十五人,分镇缘边大郡,督大奸猾擅弄兵者。皆乘便为奸于外,桡乱州郡,货赂为市,侵渔百姓。
王莽下书切责这些官吏说:"自今以来,敢犯此者,辄抓捕关监狱,以名闻!"然而犹放纵自若。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及王莽桡乱匈奴,与之构难,边民死亡系获,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
太师王舜自王莽篡位后,病悸浸剧,死。
王莽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以原来汉朝的大司徒马宫等为师疑、傅丞、阿辅、保拂,是为四师;故尚书令唐林等为胥附、奔走、先后、御侮,是为四友。又置师友、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凡九祭酒,秩皆上卿。
王莽遣使者奉玺书、印绶、安车、驷马迎龚胜,即拜为师友祭酒。使者与郡太守、县长吏、三老、官属、行义、诸生千人以上入龚胜里致诏。使者欲令龚胜起迎,久立门外。龚胜称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拖绅。使者付玺书,奉印绶,内安车、驷马,进前对龚胜说:"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
龚胜对答说:"龚胜一向愚昧,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挟劝说,至前以印绶就加龚胜身上;龚胜辄推不受。
使者上书说:"方盛夏暑热,龚胜病少气,可须秋凉乃发。"有诏同意。
使者隔个五日就与太守一起来问龚胜的起居,为龚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说:"朝廷虚心待君以茅土之封,虽疾病,宜动移至传舍,示有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
高晖等将使者说的话告诉龚胜,龚胜自知不见听,即谓高晖等说:"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现在年老,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龚胜因敕以棺敛丧事:"衣周于身,棺周于衣。勿随俗动吾冢、种柏、作祠堂!"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
当时的清名之士,又有琅邪纪逡,齐薛方,太原郇越、郇相,沛唐林、唐尊,皆以明经饬行显名于世。纪逡、两唐皆仕王莽,封侯,贵重,历公卿位。唐林数上疏谏正,有忠直节。唐尊衣敝、履空,被虚伪名。郇相为王莽太子四友,病死,王莽太子遣使裞以衣衾,其子攀棺不听,说:"死父遗言:'师友之送,勿有所受。'今于皇太子得托友官,故不受也。"京师称之。
王莽以安车迎薛方,薛方因使者辞谢说:"尧、舜在上,下有巢父、许由(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使者以闻。王莽悦其所言,不强致。
注:王莽处处学习皇帝尧舜,以骗世人,这个薛方,就用王莽的方法对付王莽,你服骗,那么我就跟着你骗一下吧。
之前,隃糜郭钦为南郡太守,杜陵蒋诩为兖州刺史,亦以廉直为名。王莽居摄政之位,郭钦、蒋诩皆以病免官,归乡里,卧不出户,卒于家。哀、平之际,沛国陈咸以律令为尚书。王莽辅政,多改汉制,陈咸心里不愿;及何武、鲍宣死,陈咸叹道:"《易》称'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吾可以逝矣。"即乞骸骨去职。等王莽篡位,召陈咸为掌寇大夫;陈咸谢病不肯应。时三子陈参、陈钦、陈丰皆在位,陈咸悉令解官归乡里,闭门不出入,犹用汉家祖腊。人问其故,陈咸说:"我先人岂知王氏腊!"悉收敛其家律令、书文,藏于墙壁内。又,齐栗融、北海禽庆、苏章、山阳曹竟,皆儒生,去官,不仕于王莽。
注:陈咸说的这句:“见机而作,不俟终日”,这句话,我在读易经的时候,花了好几年才慢慢有所领悟,见机而作,核心在机,日理万机的核心也在机,每天四面八方汇报的信息太多的,而万机中的机,有的可作,有的不可作,可作必须立即行动,不可作的,要有耐心慢慢等。如果错过了机,不要追,就放弃等下一个机的出现。
王莽就正好相反的,他做的事都是见机行事,即心里想着某个机就会去弄这个事,以致于全天下30万人,出兵匈奴,让国家上下哀痛,自己的各种蠢态就暴露于世人眼中了,没有这些无事生非,王莽还能保住一个智者的形象。
班固赞道:春秋列国卿大夫及至汉兴将相名臣,怀禄耽宠以失其世者多矣,是故清节之士,于是为贵;然大率多能自治而不能治人。王、贡之材,优于龚、鲍。守死善道,胜实蹈焉。贞而不谅,薛方近之。郭钦、蒋诩,好遁不污,绝纪、唐矣。
注:班固说的死守善道,是孔子对门生讲的话,也可以用来解释儒家的“见机面作,不俟终日”。孔子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这一年,濒河郡蝗虫生灾。
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先是,王莽恐河决为元城冢墓害;及决东去,元城不忧水,故遂不堤塞。
注:人要知恩,生活在太平之世,就是人的福报,太平无事,就是最大的喜事!
成帝哀帝虽然胡闹,但仅止于生活上不检点,王莽的胡闹,影响就远了,举国上下都跟着他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