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106年,珍稀植物竹生羊奶子在云南现世
最近,科研人员对云南红河州蒙自市周边的多个天坑进行调查采集,惊喜发现了消失106年的竹生羊奶子。
竹生羊奶子桃金娘目,胡颓子科,胡颓子属的植物。它们直立而生,茎上披满褐色鳞片,这是胡颓子属的主要特征之一,叶子有皮革的质感,长度在7-8cm左右,形状为尖顶椭圆形,竹生羊奶子因其成熟的果实形似羊的乳房而得名,果实成熟前为青色,成熟后为红色,据说它们的果子味道甘甜清爽。
竹生羊奶子的模式标本由奥地利植物学家韩马迪于1915年3月8日在蒙自到蛮耗途中采集到,现存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标本馆,之后再无该物种的标本记录,至今已“消失”106年。
目前我们对竹生羊奶子的描述都来自于韩马迪: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也是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收集、保藏机构。
早在2010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种子采集员就开始搜集竹生羊奶子种子的资料,因为竹生羊奶在自然保护区内并没有发现,在中国常规采集路线上也没有遇到,再加上竹生羊奶子又是狭域分布、个体少,所以自从100多年前被记录到以来,除了模式标本,一直没人再采集到。所以在IUCN的濒危等级也是“极危”。
竹生羊奶子之所以在天坑被发现,是因为天坑独有的生态给了竹生羊奶子一个避难所,让其避免了灭绝的危机,天坑通常定义为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 100 m 的大型塌陷漏斗,由于受到天然屏障的围圈保护,天坑底部的生境与外界环境相互独立,具有特殊的水热条件,在坑底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天坑群的存在显著影响着区域植物群落的生态过程,其微生境在全球气候变化下可作为某些植物重要的避难所。
正因为天坑生态系统具有很丰富且很独特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所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始了种质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工作,通过绳降的方式对一直径超过100米、深度约60-100米的大型天坑开展了种质资源的调查和采集工作。从而发现了竹生羊奶子。让其时隔106年之后重新现世。除了竹生羊奶子之外,他们还发现了“百年相遇”的大花石蝴蝶新居群、报春花属、秋海棠属、石蝴蝶属和球兰属等多种珍稀物种的种质资源。
不过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就是,此次仅发现了竹生羊奶子不足20株,且都是生长在人类会活动的区域,有几株甚至长在村庄附近,十分容易被家养的牲畜吃掉或者被当普通灌木被处理掉。如何对竹生羊奶子进行系统性保护,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按单株对竹生羊奶子的种子进行的采集共收集到5份约5000粒成熟种子,该批种子已根据种质资源库的保存规范正在开展清理、检测和入库工作。希望在未来,科学家对竹生羊奶子进行育种,竹生羊奶子可以重现于世,从极危列表中消失。
很多人,像竹生羊奶子处于濒临灭绝的植物,说明已经被整个自然给淘汰,为什么还要去保护它们,不遵循物竞天择的自然理念呢?
生物圈的物种都是相互影响的,没有一个物种是独立存在的,任何一个物种的突然消失,都有可能影响到其他物种的存在,所谓蝴蝶效应也就是如此。
生态系统就像一个大拼图,一个物种就是一个个小拼图。物种少一两个可能不影响整个大拼图,但小拼图越来越少的时候,这个大拼图就越来越不完整,也看起来不像一个大拼图了。而且这些丢失的小拼图永远也找不回来了,这幅画就越来越残缺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和生存几率也会大幅下降。
所以对动植物的保护,最终目的其实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