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跑步
人在年轻的时候,任何运动下来都不会觉得太累。
我记得自己大约十几岁的时候,光脚追着小汽车跑个几公里,除了出汗较多之外,并不觉得哪里疼痛或疲惫。
中学到大学期间,我比较喜欢踢足球,顶着烈日满场跑,不怕体力不支,也不担心受伤,反正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不搞断手脚就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健康状况未必变坏,但体能的下降确是分外明显。
有人说,人过了20岁就不再是少年;有人说,人过了25岁就开始机能衰退;有人说,再强壮的人,过了30岁,一定会感觉到自己“慢慢变老”。
人的变老,部分源于心境,部分源于体能状态。
于我而言,心境老得较快些,体能的衰减反倒不是那么明显。
——纵使如此,我还是得承认生命的客观规律,至少在跑步这个事情上我很清楚地感受到了30几岁的我的身体远不能跟20几岁的时候相比。
首先,年少的时候是想跑就跑,随时都能像动物一样瞬间启动,这足以说明当时的快速下决心源于对自己体能的信任。
其次,那时候的跑步(踢球也算),压根用不着热身,加速减速左拐右拐,哪怕是剧烈的身体对抗,顶多就在身上搞破一点皮。
——如上说明两点,第一,年轻人身体柔韧度好;第二,年轻人大脑反应快。
——能避开的伤都避开,避不开也不至于把自己的“某一处”搞坏。
再次,年轻时候跑步,即便是跑过头了,腿脚的即时反馈远不如现在这般强烈,事后的恢复就更不必讲了——睡一觉立马满血复活。
曾国藩好像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人的精力越用越扛用。
其实,人的体能也如此。
人要是坐着或者躺着不动,时间长了之后自然成了一头浑身疲软的猪,到某天想动动手、伸伸脚,竟会觉得如此的吃力。
——这是我多年前的亲身感受,所以我选择了跑步,用一种极其枯燥而孤独的运动方式来保持自己的生命状态。
我的心脏并不太好,刚开始跑的时候腿脚酸痛倒是其次,胸闷才真正令自己忐忑不安。
没有办法,我只能从慢开始,从两三公里开始,尽可能每次跑的时候控制好节奏,让自己难受的程度降低一些。
我深知量力而行的道理。
万事开头难,跑步亦如此,对于非专业人士尤其如此。
正如深圳的冬天,冷不过东北,也冷不过湖南,但真要躺被窝里不起床,其舒服程度或许更甚于东北及湖南,毕竟深圳这个地方一年就冷上那么十几天。
我举这个例子想要说明的是,人在不动的状态下是最舒服的,如果真要动,那也是轻微地动着比剧烈运动要舒服。
——人在换上运动服之前,面临的诱惑绝不会少,比如逛街、比如聚餐、比如看电影,任何一样都比傻子似的在路边或者小区花园里狂奔来得带劲。
我不逛街,不看电影,也很少外出吃饭,但并不代表没有其他事物在干扰我的跑步计划。
这当中最难克服的就是一堆的好书还没有读完。又或者,我是不是可以坐电脑边写写文章?
——有段时间我还真是集中写了很多没人看的小文章。
庆幸的是,以上的诱惑我都克服了,或者说,我更好地找到了合理安排如上事项的方式。
——跑步是条孤独之路,进程中的任何时刻都由不得你分心,一分心你可能永远也跑不出五公里的范围。
作为一个跑步多年的人,我曾经在分心上吃过亏,走过弯路。
初跑阶段,我会给自己设定每次跑步的时间或者距离,比如,今天周一,我一定要跑完五公里或者跑足半个小时才能回家吃饭。
这样做的最直接坏处就是,我会很刻意地去看时间或者盲目提升速度,只为了完成跑步的任务而忽略了过程中的身体感受,往往把自己弄得气喘吁吁、腰酸背痛。
——如此这般,怎可享受到跑步的愉悦感?自然也就难以建立合理的运动习惯。
我不记得自己是何时做的调整,也许是某一瞬间的“顿悟”让我身心得到了解放。
我不再强迫自己一有时间就跑步,也不再要求自己一定要跑到何种配速。
时间长了之后,我的配速反而有进步,而且能稳住在某个区间,跑步的习惯得以逐步建立,不再觉得是负担,是任务。
我终于一次次跑过五公里,跑过八公里,跑过十公里……,十公里是长跑的第一道槛。
我尝试报名跑半马,到今年连着跑了三年,跑了三次。(三年间自个另跑了几次非组织形式的半马,十公里往上就更数不清了)。
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吹嘘自己,也不想去陈述跑步过程中的艰苦。
在我认为,跑步只是为了去寻找一种能给自己带来纪念意义的生活方式。
我相信,任何肢体正常的人,练一练都能跑十公里,跑半马。
若论成绩,我应该算是比较糟糕的那种,只是起步比身边的人早了一点,占了一点便宜,大家误以为我很“厉害”。
我不想跟任何人比跑步的距离或速度,我只跟自己比。——我对待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大体如此。
通过多次跑步,我感受到了自己心境的变化,最起码能够做到——状态好的时候多跑一会,身体不适的时候果断停下来。
在这项运动上,任何的急躁都有可能让自己吃亏,甚至产生不可预料的结果。
现在的我会更关注自己跑步时的节奏,尽可能地让自己匀速前进,让自己运动之后更快速地恢复肌肉状态。
——刻意练习重在习惯的建立,重在持续,而不是高强度地把自己一口气吃成胖子,最后因为消化不良而死掉。
最近三年跑马拉松,我一路上见到各种奇装异服,见到各种摆出N种姿势拍照的跑者(尤其是女性)。
说实话,我挺羡慕他们,甚至佩服他们的想法及勇气。
我跑马,几乎不拍一张照片,跑完就拎着衣服袋子,拿着完赛奖牌走了。
——有点遗憾的是,刚结束的深马我忘了拿奖牌,返程去索要被告知“早都拿完了”。也许,淘宝上可以买来一个,这玩意纪念的价值还是有的。
现代人做任何事情都在乎结果,跑步的结果是什么呢?
很多锻炼方式,有好处也有坏处,跑步的好处显然很多,但最直接的伤害就是膝盖。
——这样的结果并不见得每个人都愿意承受。而且,其显然已经成为很多“忍者神龟”抗拒运动的理由。
不管跑步这一运动方式的建立还是跑步过程感受的提升,若要阶段性地实现突破,动起来就不要停。
古人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持续跑下去,才能感受到自身的变化与进步。
在每一次迈步开跑的过程中,同样也不要轻易停下,古人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从跑到走,看似依然是两只脚在动,但走一段再要跑起来可就困难了。
——相信很多马拉松业余跑者对此深有体会。
运动的方式有很多种,选自己喜欢的就好。
跑步这样枯燥的运动,没有几个人会一开始就喜欢它。
较之球类运动,跑步需要更长的时间投入才能找到略微的快感,不过,来之不易的快感往往更持久,更能突破自己的惰性与惯性,从而更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