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多了,容颜便如美玉
老板和善可亲,他向我们许诺,只要我们完完整整地看完一本书,再说出书里我们最喜欢的一句话,就能够得到一颗糖。或许是因为甜甜的味道,我爱上了读书。
自工业革命伊始,再到如今的5G时代,科技轰轰烈烈飞快发展。诚然,科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可人们也为了能够适应这个时代,不断加快自己的步伐,生活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从前的日子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生活早已不复存在。
现在,大家已经离不开这小小屏幕,闲着无事也会拿在手把玩,抽出半个小时来读一首诗已是奢侈,窗外的红花绿叶更是无人问津。
“读过的书最后还是会忘记,那么读书有什么意义呢?”常常听见别人问这个问题。
杨绛先生则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每一首诗都会沉淀在我们的身体里,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岁月想要苍老我们的面容,我们便用书页重新填补、雕刻。
当你望向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你会感叹,“神说,要有光”;当你于茫茫人海遇见一个人,你会恍然,“归来,仍是少年”;当你垂垂老矣、含饴弄孙,你会回首,原来这便是“悠然见南山”之闲适。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人所追求的境界莫过于此。
古人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书中不会直接存在“黄金屋”与“颜如玉”。然而,我们渴望得到的共鸣,苦苦追寻、探索的真理,在万千书海中,总能找到答案。
书中演绎的人生千姿百态,我们或契合其中一个角色,或以旁观者的身份,在书中畅游体会。
相由心生,当我们的精神在书中得到愉悦,当我们的疑问得以在书中找到答案,当我们的情绪得以在书中宣泄,我们自然也就能够拥有“如玉”一般的容颜。
王濛老师说:“文学来自生活。”一本书是一种人生,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可以称为一本独属于自己的书。
读书不是一件功利的事情,并不是非要带有一定的目的去读书——可以是为了消磨安静的午后闲暇时光;可以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宁静;也可以是单纯为了书中令人意犹未尽的故事,就像一场旅途,无关风月,无关他人,只在意一树的樱花,在风中尽情绽放。
语文课堂上,老师们总会给一首首诗、一篇篇文章贴上标签,或豪迈,或婉约,又或豁达。
诚然,这会让我们的理解和诗人、作家想要表达的主题相接近,但这也会给我们的思想以束缚,让我们的想法被框架限制。
我们只想在书中徜徉一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我们仰望夜空,繁星布满穹顶,每颗星星都很闪耀!
当诗人被要求解读他那不幸的诗歌时,诗人回答:“你可以到广交会去,那里所有的产品,都配有解说员。”
读一本书,也许我们未必要理解到其中隐含的深意,仅仅品读那些优美的文字,构想一下那些奇幻震撼的场景,便足够了。
当岁月流转,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只怕我们领悟书中的道理之时,已成为书中人。
岁月让书本更加厚重,书页让时光愈加香醇,不要问,书中有答案!
弘原作者 | 王松柱
四川·阿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