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难勾略出七八百年前的刺桐港那种无比繁荣的历史场景,然而我们所拥有的中世纪历史遗存无不在证明一种过去和现在都常引发西方学者争论的伟大文明。本文3300字 插图8幅 阅读8min(不含视频)【编者按】CCTV9三集纪录片《重返刺桐城》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以及新浪、腾讯、搜狐、网易、澎湃新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数十家国内重要网络媒体和传播平台纷纷转发播出消息和评价。重庆华龙网、广州大洋网、深圳新闻网、武汉长江网等50多个国内主要城市的新闻门户网站也同步转发报道。12月19日百度百科将“重返刺桐城”收入词条,当天就有20多万搜索结果。一些大城市街头的巨型LED纷纷播放《重返刺桐城》的海报。乡音君以为,这可能是央视播出泉州题材的电视节目影响最为广泛的一次。上期编后语写道:“如片中所提到的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复知泉州的陈偁再次奏请在泉州设置市舶司,其最精彩的缘由和后续却没有展现。那可是一个感天动地、令人涕零,又是凸显泉州商人阶层仗义疏财、知恩感恩族群性格的真实故事。”这究竟是如何感天动地,《天下之货仓》专门讲述了这个故事来龙去脉。本期乡音君邀请作者聊一聊陈偁与泉州人的故事——
情景再现:陈偁奏请在泉州设置市舶司
(图源:《重返刺桐城》第2集视频截图)
陈偁(1015—1086年),字君举,福建沙县城西(今永安市贡川镇)人。
天圣八年庚午(1030年),年仅16岁的陈偁中特奏进士。20岁袭父荫补太庙斋郎。庆历五年(1045年),任福建罗源县令,兴办学堂,发动民众凿渠疏泉,兴修水利,灌溉农田上千亩。不久,调任浙江台州黄岩县、处州安远县、广东循州知县。嘉祐五年(1060年),陈偁升任广东惠州知州。为丰湖(即西湖)筑堤惠民,该堤即称“陈公堤”。治平二年(1065年),陈偁迁安徽宿州知州。
广东惠州西湖为北宋州守陈偁最早开发,
“引湖灌田, 兼鱼、藕、蒲、苇之利”,
使西湖“施于民者丰”。
(图源:网络)
熙宁三年(1070年)召知开封府。熙宁三年(1070年)陈偁奉令改知开封府时,正值开封发生灾情,陈偁为维护社会稳定,救民于水火,擅自动用库帑救济灾民,造成府库“青苗钱”亏损50余万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推行新法时,陈偁移知泉州。泉州市舶司的设置与泉州商人的努力不无关系,但一直受阻。此前,泉州无市舶司时,海外贸易受制于广州、两浙市舶司。因此,在泉设置市舶司成了泉州商人的头等大事。熙宁五年(1072年),有“比言者”向神宗建议在泉州设置市舶司,神宗诏曰:“诏发运使薛向曰:东南之利,舶商居其一。比言者请置司泉州,其创法讲求之。”①这个“比言者”很可能就是受托于家乡商人的泉州籍当朝官员。其时,朝廷泉州籍高官不少。熙宁年间有王安石变法的二号人物吕惠卿、参政知事蔡确、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曾公亮,曾为相十年、时为大名府知府韩琦等人,但最终无果。元丰三年(1080年),宋廷修订发布“广州市舶条”。这一条例的实施,把泉州海外贸易带入困境,泉州海舶必须先到广州市舶司呈报,领取公凭,方许出国;归国时,又需到广州市舶司抽解。广州市舶司出于地方商业保护主义,对泉州海商百般刁难。加之福建转运判官王子京对泉州舶商“拘拦市舶”,凡未到广州抽解的住舶,则“拘其货,止其舟”,“籍没连蔓,起数狱”。②泉州商人叫苦不迭。元丰五年(1082年),陈偁复知泉州,他不惜与王子京冲突,再次奏请在泉州设置市舶司:“公(陈偁)乃疏其事请曰:'自泉(泉州)之海外,率岁一往复。今远诣广(广州),必两驻冬,阅三年而后返,又道有礁石浅沙之险,费重利薄,舟之南日少,而广之课岁亏。重以拘拦之弊,民益不堪。置市舶于泉,可以息弊止烦。’未报。”③陈偁此举实为发展泉州海外贸易,保护泉州商人的利益,以报七年前解救之恩。
情景再现:陈偁奏请在泉州设置市舶司
(图源:《重返刺桐城》第2集视频截图)
原来,熙宁八年(1075年)陈偁首知泉州,既为泉州设市舶司奔走,深得民望。但却因其熙宁三年(1070年)知开封府时,擅自动用库帑救济灾民,造成府库“青苗钱”亏损50余万缗。陈偁也因此“陷失青苗钱”事被继任开封府官员告发,又无法拿出银两来填补府库的亏空而被朝廷罢官查办。
泉州商人闻讯后,三天之内筹款50万缗,替陈偁还清亏空,并相与进谒户部使者,为陈偁请命。“州人闻之,期三日裒钱五十万偿负,赎留之。”④来泉督办的户部使者见泉人真情深为感动,如实上报民意,陈偁得以免罪。陈偁虽免于处分,但第二年释放后即调任舒州(今安徽潜山)知州。他一心为民,“筑堤十里,以防皖溪之患。”⑤陈偁“置市舶于泉”之建议虽因党争“未报”(未被采纳),但泉州民众深为感念。元祐元年(1086年)七月,陈偁卒于泉州,商贾停市,万民吊唁。其子陈瓘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及第,后为北宋的著名谏官,《宋史》称其谏疏似陆贽,刚方似狄仁杰,明道似韩愈。他力斥蔡京、蔡卞等奸臣而遭报复。42年间,调任凡23次,经8省历19州县。钦宗即位,平反昭雪,诏赠谏议大夫。⑥泉人不忘陈偁之恩德,奉祀陈偁父子入泉州先贤祠。陈偁去世第二年,元祐二年(1087年),在时任吏部尚书兼侍读学士的泉州人苏颂与分管财政的户部尚书李常的努力下,宋廷终于接受了陈偁建议,颁发设立泉州市舶司的圣旨。 陈偁九泉之下亦可瞑目矣。福建市舶司设于泉州是泉州海外贸易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泉州海外贸易自此如虎添翼,蒸蒸日上,挟南北航线之优势,后来居上:“先是郡守陈公偁请置市舶于泉州,终宋世响其利,胡贾航海踵至,富者货累巨万,列居郡城南。”⑦泉州人不忘将这惊天伟业记在恩公陈偁名下。绍圣二年(1095年),永春知县江公望在《多暇亭记》中记载了当时海外贸易繁荣昌盛之景象:“海船通他国,风顺便,食息行数百里,珍珠玳瑁、犀象齿角、丹砂水银、沉檀等香,稀奇难得之宝,其至如委。巨贾大贾,摩肩接足相刃于道。”⑧正和五年(1115年),宋廷批准礼部奏请泉州设置来远驿,诸藩国来使,允许“妓乐迎送”、“许乘轿或马”。⑨说明宋廷将泉州列入朝廷接待外国官员、贡使的重要港口。
①〈食货志8·互市舶法〉,《宋史》卷186。
②③[宋]陈瓘(陈偁之子):〈先君行述〉,〈“陈”字门〉,《永乐大典》卷3141。
④⑤[清]李清馥:〈朝议陈君举先生偁〉,《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
⑥〈列传104·陈瓘〉,《宋史》卷345
⑦〈拾遗〉,《泉州府志》卷75
⑧[明]何乔远:《闽书》卷55
⑨[清]徐松 :<宋会要辑稿·职官44·市舶司>,《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11月。
【编后语】以上章节源于九州出版社新书《天下之货仓》片段。乡音君以为,《重返刺桐城》若拍续集,这段故事应当补上。因为这是中世纪刺桐商人阶层义薄云天、守诺如金之高风亮节。刺桐港后来赶上并超过广州港,"义充市井"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古代泉州商人不论把生意做到哪里,“输赢笑笑”,信义为重,故蕃商最喜欢与泉人结交做生意。元末明初,闻名天下的“泉州两义士”就是从事海外贸易的泉州海商孙天富、陈宝生,他们生意所涉有高丽与阇婆、罗斛等东南亚诸国,他们把名声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以信义取信于异国蕃商,外国人称之为泉州两义士,被视为中国商人的典范。乡音君以为,这个故事也值得编入续集。《重返刺桐城》第三集讲到了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的故事。其实,泉州明郑海上集团的历史贡献远不止片中所述。下期乡音君将邀请《天下之货仓》作者再来聊一聊明郑海商集团之伟大。欲知详情,请看下回分解。
辞旧迎新 庆贺乡音200期
四重特惠来袭
(特惠期限:2010.12.30~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