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为任无谦让——《论语》悟读【404】

以仁为任,无所谦让。

《论语》第十五篇第三十五章:

【原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悟读】

见义勇为,锄其德色;

当仁不让,养此心苗。

这是出自河南康百万庄园的一副楹联。意思是,见义勇为,锄去自德神色,当仁不让,培养好的思想苗头。

“当仁不让”的成语来自夫子本章内容,再次表明了夫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

本章的由来,传是子张问夫子:“究竟何谓'仁’?”夫子答曰:“做到恭、宽、信、敏、惠五点即可。”子张又问:“如何做到恭、宽、信、敏、惠呢?”夫子释道:“不放肆叫;不狭窄叫;不欺诈叫;不怠情叫;不苛刻叫。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就不能称之为人了。如果一个人承担了'仁’的事,就要勇往直前地去做,不可有半点的谦让之心。即使老师在面前,也不必同他谦让(当仁,不让于师)。”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所谓“师道尊严”,指的是为师之道尊贵庄严。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古有“天地君亲师”之说,早在西周时期,就提出了“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凡事谦让于师,谨遵师道尊严,是值得赞许的。唯有行仁义之事,不可拘泥于形式。这里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当自己的意见和老师的意见发生分歧时,如果老师错了,自己对了,那就不必谦让,应坚持正确的自我;其二,凡是行仁义之事,须自觉奋勇,主动争先,而不必谦让于任何人包括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