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金融科班生的投资进阶之路——by@南度北归

这么晚才写这篇读书笔记,一则因为读书以来自己就不喜欢做笔记;二则总感觉“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今天恰逢在单位值班,正好整理下自己这10多年的“炒股”历程。
其实这不能算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读书笔记,只能说是一个有点金融知识的股民,如何在老唐投资三部曲(手财1、2我归为一类)的影响下,逐步成长之路。
一、股市沉浮虚度八载
2006年9月,跨学科考研成为一名金融学研究生,从此自诩为科班出身。
次年,在师兄们用学费做“无息贷款”、成功从1万炒成2万的示范引领下,我们依葫芦画瓢,美其名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几个同学一起在中银证券开户,从此有了一个新的标签--股民。
不幸的是遇到了08年的股灾,1万成功变成5千,算是股市的第一笔学费。
08年毕业后,做着金融相关工作,毕竟懂得一些基本金融知识,加上自身性格原因,基本围绕市盈率、净利润等几个关键指标选股,有时也会参考成交量、基金持仓等因素。
至于“何时买、何时卖”心里完全没有底,也就是老唐说的没有“估值锚”,但还好坚持了一个原则就是坚决不参与妖股、题材股炒作。
这期间,由于买房子、买车、结婚、装修、养孩子等一系列凡人的基本操作,在股市里沉浮的本金有限,到2015年换第二份工作时,投资收益估计也就是定期存款水平。
这期间,浪费了复利最强大的武器---时间。
巴菲特为什么能成为大师,真正厉害之处就在于他20多岁就明白了投资的真谛,并坚持了60多年。
未来自己需要做的,就是锻炼好身体,争取把丢失的这8年补回来。
二、财富是思考的副产品
2015年7月只身前往异地工作,又过起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为了找点事做不至于业余生活这么无聊,重新拿起曾经几次想啃而没有去啃的注册会计师教材,同时也有了和老唐的第一次相会。
特意查了一下,《手财1》2015年12月21日购于京东,同时购买的还有《会计》《审计》。
说来汗颜,当时读《手财1》主要是为了辅助学习会计专业名词,希望有助于通过《会计》考试,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老唐后面写的大股东回购茅台退市的假设,属于典型的端着金碗讨饭吃。
老唐名言:财富是思考的副产品。当时没有这样的领悟,自然就错过了后面茅台从200元到1800元这一轮波澜壮阔地上涨。
当然,即使当时买了茅台,如果没有深刻理解买入的逻辑,估计买得也很少,而且不可能拿到现在。
而后经朋友推荐,误入雪球论坛,才知道《手财1》的作者老唐是雪球名人,于是2017年4月9日在当当购买《手财2》。
作为一个8年金融从业者,被老唐深厚的银行理论知识深深折服,从此遁入唐门,并转战唐书房。
《手财1、2》的收获,老唐用他那通俗易懂的“中翻中”语言,解释了很多晦涩难懂的会计术语,帮助自己顺利拿下《会计》科目。
还有就是坚定了自己与好公司为伍、伴随优秀企业成长的信念,并通过努力学习财务基础知识,用财报来排除企业(后来在老唐“日拱一卒”的引领下,去年顺利成为注会非执业会员)。
三、真知,行不难
入了唐书房之后,简直如获至宝,书房的每一篇文章都翻出来读,后来还打印出来装订成册。
感觉这些年的大学都白上了,如果当年有哪位老师像老唐这样授课,自己也不至于浑浑噩噩这么多年。
对老唐过硬的专业知识、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叹为观止,对其超然、洒脱的生活方式亦心驰神往,自诩找到了投资路上的明灯。
经历了2018年的漫漫熊市和唐书房文集的滋养,2019年《价值投资手册》横空出世,将之前唐书房文集中散落的投资观点串联成册并自成体系,就好比各种内功心法终于融为一体,其威力自然大增。
《价值投资手册》成功解决了两个问题:如何面对股价波动以及如何给企业估值。
如何面对股价波动?六个字:“别瞅傻子,瞅地”。
首先,需要明白“股”和“票”的区别并真正理解股票收益的来源;
其次,需要平静地面对从来瞧不起的隔壁老王神神叨叨地数波浪,转眼间资产后面加了个零;
最后,需要始终牢记“手持火把穿过炸药库,即使毫发无损,也改变不了是个蠢货的事实”。
怎么瞅地呢?就是如何给企业估值,也就是老唐的估值三原则和3年翻倍大法。
这里就不再重述了,老唐这几年已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不同案例反复阐述,用心、用情之深苍天可表。
四、《巴芒演义》演绎价投真谛
当知道了不与垃圾股、题材股为伍并伴随优秀企业成长的道理,当接受了“别瞅傻子,瞅地”的理念并大部分时间都能忠实执行。
但面对市场的剧烈调整、面对持有的价值股依然腰斩的时候,内心深处隐藏的那个“以趋势为伍,面对显而易见的下跌何不做个T”的想法是不是又会冒出来呢?
这时,《巴芒演义》出场了。
《巴芒演义》以巴菲特和芒格这对搭档的投资思想成长过程为线索,将近代投资领域多位知名大师的投资思想和代表性案例一一呈现,使我们能够穿透迷雾看清楚大师当时做出投资决策的客观背景,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透过历史,我们发现:原来大师的修炼也是从普通人开始的;原来大师也会犯错;原来大师的年化收益也才20%左右啊。
如果说国外的经验参考价值有限,那作为国内投资高手的公募基金经理群体,目前有据可查的能达到10年年化20%以上的,应该十个指头能数得过来。
以史为鉴,自己会是那个超越这些投资大师的天降奇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承认自己的“平凡”,并接受年化20%这个“残酷”的现实,才真正明白了“股价上涨,增加短期收益但降低长期收益;股价下跌,降低短期收益但增加长期收益”的真正内涵,然后将内心那一丝做T的小火苗熄灭。
读老唐这投资三部曲,就好比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看《手财》,就如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要和垃圾股、题材股坚决说再见;
看《价值投资手册》,就如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要能透过股价波动,真正看清内在价值,就两个字“瞅地”;
看《巴芒演义》,就如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知道了投资大师也会犯错,他们也是凡人,只不过他们更早懂得了投资的真谛,并且几十年坚持做正确的事,终成一代宗师。
2020年9月12日
<向书房发送“连载”,可提取《巴芒演义》读书笔记合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