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狂人吴稚辉,书法却写得宁静安然,曾以篆书“骗”中举人

张静江、蔡元培、李石曾、吴稚辉在民国政坛合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可见他们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这四人个个本领非凡,其中吴稚辉的一生更是传奇。

吴稚辉虽是国民党元老,但一生不愿意做官,在国民党主席去世后,蒋介石邀请吴稚辉继任,被他明确谢绝。一个不愿为官的人,吴稚辉凭什么那么有名呢?这不得不说他的学问与书法。

吴稚辉的书法,与谭延闿、胡汉民、于右任齐名,合称“民国四大书法家”。其中谭延闿擅长楷书,胡汉民擅长隶书,于右任擅长草书,而吴稚辉以篆书最负盛名。

吴稚辉的篆书,根基在于学识的深厚。我们都知道,写好篆书最难的地方,就在于用字。在古代,“字学”本身就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再加上篆书距今最为久远,很多字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演变,以后人的眼光去学古人的用字,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吴稚辉自幼由私塾启蒙,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补贴家用,他甚至在18岁时就自己设馆教徒,做起了私塾先生。在23岁的时候,年轻的吴稚辉考中了秀才,接下来又以古学第一的成绩考进江阴南菁书院,这可是当时江南一带最有名的书院。

更为后人称道的是,吴稚辉在考试中做的两篇策论,都是以篆书写成的。这样的试卷,让当时的两位主考官大吃一惊,在他们认真阅卷之后,发现这卷子不仅用字十分规范,而且文章本身观点鲜明,于是将吴稚辉列为第一名。

大家是否还记得之前用甲骨文作高考作文的考生,被破格录取为古文字学专业的几年后,似乎没有了什么声息。当年的吴稚辉当然不是这样,他的学问在书院做得很扎实:以桐城派笔法作古文,尤其擅长史论,年纪轻轻就以《皇清经结》为人赞赏。

当时的学子,没有不注重书法的,有深厚的古文修养,又有渊博的文字学知识,篆书对于吴稚辉来说,是手到擒来的事。在他26岁时,又一次在科考中有了意外收获。

在当时的乡试中,虽然吴稚辉的经学文章写得一般,但他用大篆作文,再次让主考官折服,于是在中秀才3年后得中举人。后来吴稚辉谈起中举,便说自己的举人是“骗”来的,“因为文章写得不长,但是全部用大篆写,主考官看不懂字,又觉得字写得好,就把我录取了”。

我们现在来看吴稚辉的篆书,在民国时期的确可以称得上首屈一指。他的篆书线条干净,结体匀称,透着灵动的气质,也蕴含着浓浓的书卷气质。

民国时期的书法,更崇尚碑帖融合,而又以碑学为盛,所以书法更追求粗狂豪放。而反观吴稚辉的篆书,整体上还是是偏向于文气的,这既得自于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又得自于其崇尚传统的书法取向。

吴稚辉的书法,其实和他这个人的性格是不太合拍的。吴稚辉在当时被人称作“疯子”“狂人”,原因是他做事常常出人意料,不循规蹈矩。比如因对蒋介石不满,在白天提着灯笼参加会议,别人问其原因,他说“这里实在黑暗”;再比如正在50岁的时候为了募集捐款,用红绳扎头发,在戏台上大呼大叫、又唱又跳……

“书如其人”放在吴稚辉身上显然是不成立的。这和他的好友谭延闿有些类似:谭延闿为人八面玲珑,书法却以颜体为宗,写得刚强浑厚。吴稚辉在生活中很见性情,书法却写得宁静安然。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田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