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坑,一个白骨累累的深坑
上周,除了加仓腾讯的资金外,还另外收到一笔钱(别猜了,就是版税和房租)。想办法捣腾成港币,买进了约1%+的张裕B。没提前说,因为B股成交量实在太小,很艰难才完成买入。不过呢,说点伤心事让大家高兴一下:虽然老唐瞅了有些日子,然而由于资金到位时间的原因,我的平均买入价格,比周五收盘价高。
张裕B,算是个名坑了,埋葬过无数“价值投资者”。股价从2012年的60多元港币高点,一直下跌到2014年的14元多港币,三年跌去约3/4。然后再盘三年,目前也就19港币,依然只有高点的1/3;
对应的A股张裕A,同样从80多元跌至20元多元,同样是三年跌去约3/4,然后再盘三年,现在也就36元,不到高点的1/2。
股价暴跌的背后,一方面是企业净利润腰斩,从2011年财报的19亿多,下挫到2014年的9亿多;另一方面是市盈率腰斩,从22倍左右跌到11倍左右。50%×50%=25%,典型的戴维斯双杀,公司市值就这样不见了3/4。
那么,现在为什么老唐要跳进去呢,会不会为冢中再添一具白骨呢?下面聊聊老唐的大致观点——本周末我家领导有好朋友到成都,本小喽啰要负责陪同,本文是周五晚上匆匆忙忙码出来的,暂时先说个轮廓吧!
聊之前,一定要特意强调:老唐不懂红酒,截止目前仍然不喜欢喝红酒,主要是不习惯酸涩的单宁口感,反而是低端红酒偏甜的口感还勉强能接受。本文更多的是财务数据的初探以及一些极为肤浅的认识,码出来一者整理自己的思维,二者也抛砖引玉,希望接受内行的批评,发现自己思维的盲点。所以,请千万不要轻率参照本文观点做出投资决策。切切!
我国葡萄酒行业在2012年前,是高速发展的。据券商研报数据,1999年到2012年,行业收入年平均增速高达22%,利润总额年平均增速达到26%。2012年,行业整体利润增速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52.4%。和白酒寒冬一样,在2013年反三公大环境变化下,葡萄酒行业转入低迷。
但是,老唐认为,人们对陶醉感的追求是永远不会消失。烈酒、葡萄酒、啤酒各有各的饮用场景,谁也无法完全替代谁。这三种主流酒水中,目前葡萄酒给人的“感觉”最好。各类消费者调查都能显示,消费者在谈及葡萄酒时,往往将其和高雅、健康、养颜、防衰老、情调等多种正面词汇联接在一起。反而是白酒和啤酒,常常激发一些负面词汇。
根据2017年天猫消费数据报告,葡萄酒是仅次于白酒的线上酒水第二大品类。在中国这样一个广大的市场里,该品类遥遥领先的龙头企业,市值居然仅仅110亿(以B股价格计算)。
以2016年葡萄酒消费数据看,全球平均年人均葡萄酒消费量是3.3升/人,而中国是1.6升/人。当然,并不是说偏低就一定会向全球平均水平靠拢,只是说可能有增长空间。按照业内专家的说法,2020年,中国将超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葡萄酒消费市场——这种推测,姑妄听之。
然而,葡萄酒终究是舶来品,人们的心智当中,对进口葡萄酒的认可度相对更高。所以,这几年进口葡萄酒增长迅猛,在中国葡萄酒总销量里占比越来越高,从2008年的约14%,已经上升到2016年的约39%。
这当中,葡萄酒进口关税的不断降低乃至归零,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目前,新西兰、智利葡萄酒进口关税已经降为0%,澳大利亚葡萄酒从2017年1月1日起,降为5.6%,到2019年要降低为0%。
国产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已经算是同场竞技了。相对而言,国产葡萄酒是处于弱势的。消费者更认同洋葡萄酒,事实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中国酒企(包括龙头企业张裕),在经验和水平上的确还有不小的差距。
这也是张裕股价低迷的重要原因:进口葡萄酒在心智和品质上,都有先天优势。即便未来中国葡萄酒消费量上升,张裕在其中又能分到多少羹呢?令人担忧。那么,为何老唐又选择此刻扎进去呢?
首先,葡萄酒这个行业,产业链比较长。包括上游的葡萄种植,中游的葡萄酒酿造,下游的葡萄酒销售。绝大部分资本是不愿意参与上游的。因为赚钱来的慢,不仅资金投入量大,而且还要等得起。
酿酒葡萄树,寿命约60年。但种下去前3年所产葡萄不能用于酿酒;前10年以内,葡萄根系扎入土壤还不够深,所酿之酒,品质一般;其后30年才是是葡萄树的高产期;到40年之后,葡萄产量降低但品质提升;50年之后的葡萄树,便可称之为老藤了,所产葡萄是酿出高品质葡萄酒的绝佳材料。倒是和浓香白酒的酒窖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你说要资本投入10年后才能考虑见效益,恐怕很难有资本进入。毕竟10年,台上老大是谁,体制会如何演化,土地所有权或租用权会怎么变,大家心里或多或少还是有点忐忑的。
这一条就决定了绝大部分市场参与者,或采用收购葡萄酿酒,或者干脆就直接购买(进口)散酒灌瓶销售的模式,或代理境外瓶装酒在中国境内的销售。都是快钱。
采用收购葡萄酿酒,注定了原料品质和来源无法保证,企业不可能将大笔资金用于渠道和品牌宣传,因而这部分企业天然做不大,对市场领先者很难构成实质威胁。
而进口散酒或者瓶装酒,可以依赖的主要是销售能力和渠道。国内葡萄酒企业,有谁的销售能力和渠道,能和张裕比呢?张裕的市场占有率10%,遥遥领先其他红酒企业。老二长城不到5%的市占率,老三威龙不到2%,老四中葡不到1%。曾经名噪一时的“DYNASTY王朝”,2012年至今连亏5年(股票也停牌近5年),已经没落到拍卖家当度日了。
因而,当张裕也开始搞进口酒的时候,进口酒酒质高于国产酒就不再是缺点,反而可能成为优点。
回顾一下本轮调整前后,公司年报里关于销售计划和战略的表述
上表可见几个细节:
①2013年和2014年两年,面临反三公带来的中高端市场低迷,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滑,企业管理层明显手忙脚乱,不得不将原有战略进行修正,加强低档酒销售。
②在进口酒的无情压力下,公司自2013年放弃抵抗,也参与到抢夺进口酒红利的生意中来。过去三年,张裕在国际上不断的大手笔投资和收购酒庄,就是意图用张裕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将海外优质葡萄酒生产能力嫁接到中国市场来;
③2015年和2016年,销售收入高于2013和2014年,但净利润持平,公司从成本和销售费用上增加了投入;
④从2015年起,公司已经连续三年回到原战略定位,显示公司已经度过危机,稳住了阵脚。销售数字也能看见稳步攀升迹象;
⑤公司净利润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即便给集团每年缴纳2%的商标使用费后,公司净利润率也始终高于20%,(2016年葡萄酒行业整体净利润率仅约6%),证明公司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仍然显著的品牌溢价。
再看一张表
这张表,能够很清楚地看见,公司产品从2014年开始,销售量已经开始企稳回升了。但2015、2016和2014年不同的是,2014年是在毛利率降低状态下的增量,而2015和2016则是维持毛利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出现量的“显著”增长。
这种量的显著增长,说明公司已经走出原有客户群,开始获得新客户的青睐了。而且很有趣的是,这些客户和2011年顶峰时期的客户不是同一个消费群,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看均价。
2011年销售8.95万吨葡萄酒,营收49.7亿,不含税出厂吨价5.55万元。而到了2016年,吨价降低为3.75万元左右。消费群体下移了;而白兰地,则走出来相反的轨迹。2011年,吨价约1.8万,到2016年,吨价变成约2.27万元,消费群体上移了。
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张裕和茅台一样,已经走出了反三公的阵痛,完成了消费者群体的转换。实际上,这也是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现实转换,过去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群体消失了,整体行业从高端下移,进入日常饮用档次。
根据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我国36个大中城市中低档干红葡萄酒,2017年前三季度平均价格为74元/瓶(750ml),主流价位在40~120元之间,这也恰好是张裕主力产品的定价区间。据说卖最好的是张裕解百纳1937纪念版,价格约100元,好奇的朋友可以买来品品。张裕解百纳可是全球累计销售4.6亿瓶,排名世界第一的大单品哦,质量应该还是靠得住的。
当然,进口葡萄酒也是瞄准这个区间的,据海关总署数据,2015年至今,中国进口葡萄酒的平均单价稳定在4600美元/千升水平,折合人民币23元/瓶(750ml),和张裕葡萄酒价格区间基本重合(2016年张裕葡萄酒吨价3.75万,折合单瓶约27元)。
不过呢,由于国内厂家和经销商普遍规模较小,无法对品牌建设做大量投资,海外品牌又不熟悉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不敢贸然为新市场投入大量资金。即便是海外大型品牌商,由于葡萄酒在全球市场的集中度都比较低,全球前十大葡萄酒公司2016年合计的市场占有率也只有13.3%,任何一家公司都很难下决心将巨额资金和人力,投入到一个不熟悉的新兴市场去。
此时,拥有品牌美誉度和良好渠道的本土龙头,完全可能会是海外酒商首选合作对象。老唐个人认为,不管是引入海外原酒生产,还是直接代理海外瓶装酒,张裕及张裕的渠道,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进口酒不仅有竞争,也可以有合作。
再来看一张图
这是一张张裕的营收和净利润图,图中我们可以看见,危机后的这几年,张裕的净利润非常稳定,保持在10亿左右,而营收在2015和2016年已经开始缓慢增长。
现在,张裕B股价约19港币,折合人民币不到16.2元,按照总股本6.85亿计算,市值110亿人民币,对应10亿左右净利润,市盈率11倍。
张裕的资产负债表非常干净简单。以三季报为例,可以简化为货币类资产22亿,经营类资产99亿,资产合计121亿,有息负债约9亿,主要部分是去年底披露的6亿3.48%~3.92%利率的贷款,估计是带有支农性质的补贴类贷款,这种款项,贷出来做理财都超值。
经营上很健康,年50亿左右销售,有两三亿应收账款,有几乎同等数量的预收款,当做两抵。应收款主要是各大型商超账期,回收基本没有问题。2006年~2016年,净利润总和121亿,经营活动现金流金额118亿,基本吻合,利润含金量十足。
再看分红,过去4年,现金分红率一直保持在当年净利润的1/3左右,年分现金3亿多,相对于现在110亿市值而言,分红率约3%。
公司股权结构均衡,如下图。
公司总股本6.85亿股,其中A股4.53亿股,B股2.52亿股。公司大股东张裕集团,由公司管理层及核心员工73人持股45%,外资企业持股33%,国际金融公司(支农性质)持股10%,国资持有12%,整体力量均衡。
包括董事会也是如此,13名董事,中方5名,外资4名(3名意大利人,一名代表国际金融公司的华人),独立董事4名(3名会计师,一名律师)。治理结构基本令人放心。
综上所述,张裕B是中国葡萄酒行业龙头,在最恶劣的环境里,年净利润也能做到10亿左右,产品毛利率66%,净利率超过20%,销售基本100%收回真金白银;目前经营情况有明显向好迹象,行业前景看好;管理层和核心员工与股东在同一条船上,公司股权结构合理,内部治理基本靠谱;当前股息率约3%,估值110亿,低估,值得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