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回禅修:如何证得未到地定?儒家来讲知止而后有定,这是大原理

渊回禅修:如何证得未到地定?儒家来讲知止而后有定,这是大原理

大家好,我是李渊回,欢迎大家来到新一期的渊回禅修。

最近有师兄在后台提问,如何能证到未到地定?渊回这期内容就这个问题,简单给大家补充点内容。

首先来说,这个未到地定并不是真正的禅定。

顾名思义,未到地定是还没到地方的一个定,还没有到目的地的一个定。

虽然给它加了一个定的名字,但那也只是一个名字,它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禅定。

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禅定呢?

s e 界的四禅和无 s e 界的四定,再加上一个九次第定。这几个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禅定境界。

从欲界定到初禅,中间的那个快到初禅的地方加了一个路标,就叫做未到地定。

什么是欲界定?我们在之前渊回禅修的内容当中已经展开过了,我们这里不再多提。不了解的师兄同学,先去查看之前的资料。

上面的这一段内容是理论性质的,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到底什么是未到地定。后面的内容我们来分享,如何进入未到地定?

我们普通人从一开始打坐,经过欲界定到未到地定,然后身体发生动触,证得初禅。

这中间的“欲界定”和“未到地定”,并非一定会出现。有些人可能直接就进入了初禅。这个情况首先要了解。但是大部分人会按照上面所说的次序,先是欲界定,然后是未到地定,而后是初禅。

好了,这个东西说明白了,下面如何证得未到地定呢?

这个东西是求不来的,首先我们打坐静坐,要有一个所缘的境界。可以是观察呼吸,也可以是念一句佛号等等。这所缘的境界,所缘的东西的目的是把我们整天妄念纷飞的心念思绪给拴住。从而,达到一个相对来说安定的状态。

按照儒家四书五经之一的大学里面来讲“知止而后有定”。就是把我们的思维精神,止在一个所缘的东西上面。止了以后,思维精神逐渐的安定,逐渐的心一境性。会慢慢地得到禅定的相关境界。这是一个大的基本原理。所缘的东西不一样,具体的方法也不太一样。我们下面以呼吸举例子。

观察呼吸,呼吸出去,知道出去。呼吸进来,知道进来。这就是通常来说的随息。时间久了,心息相依。呼吸频率逐渐减缓,甚至接近于停止。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种种的反应。

比如,身体的脊柱缓慢地挺直,自己打坐坐多久也不会累,腿也不会麻了,这个时候进入有法持身的状态,是到了欲界定。

心思不乱,继续深入定境,观察呼吸很长时间才呼吸一次,呼吸接近于停止。会忽然发现自己的手指没有了,身体没有了,不知道自己坐在哪里了。这个时候一般就到了未到地定。

当然,这个未到地定,可能会碰到两种或明,或暗的情况,这个之前的渊回禅修内容已经展开过了,查阅之前的内容就行。可能有些平台审核没有通过,大家直接搜索渊回禅修去查找相关的内容。我们这里不再对这个境界状态,多做重复的描述。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答复这位师兄的这个问题。还是要感谢这位师兄的提问,没有他的提问,就不会有今天的这个内容。

另外,大家如果觉得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另外,大家如果觉得有帮助,也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转发,推荐,让有限的内容发挥无限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您的点赞支持也会增加内容的更新频率,最后关注渊回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更新,我们下期内容再见,谢谢大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