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甄宓,有人说她本名叫甄洛,也有人说叫甄姬,《三国志》只称甄氏。相传曹操打赢官渡之战、攻下邺城的目的就是她,没想到曹丕先父亲一步抢走她,而曹植暗恋她终生,为她写下《洛神赋》。她八岁时,院子外有人骑马耍杂技,家里几个姐姐闻声,都爬上阁楼观看,只有她不去。甄宓说:“这难道是女孩子看的吗?”姐姐妹妹无地自容。她九岁时,就非常喜欢读书,她常常偷用哥哥的笔墨纸砚,被哥哥发现:“你一个女孩家家,不去做女红,读什么书?难道你长大想当女博士(官名)吗?”甄宓说:“古时有才华的女子,都是要学习前人的成败经验的,我不读书的话,哪来的借鉴呢?”她十几岁时,天下大乱,还闹大饥荒,百姓为了肚子,纷纷卖掉家中值钱的东西。甄姬劝母亲说:“乱世求饱,乘人之危,如果饥民闹事,甄家就大祸临头了。不如打开家里的粮仓,帮助四方相邻,积德行善,又可以保平安无事。”相传官渡之战时,曹操攻打袁绍的目的之一,就是甄宓。曹操在前方攻打邺城,打赢了,传急号令:“快去袁府,把甄宓带来。”底下的人去到袁府碰了一鼻子灰,快马加鞭回来禀告曹操:“甄宓她......被曹丕带走了。”原来曹丕早就听说甄宓貌美,眼看能打赢官渡之战,他早早守在袁府,就等着带走甄宓。袁府后院,一听说前方有变,女人们哭哭啼啼,怕被杀头。曹丕找到甄宓时,她躲在袁绍妻子刘夫人身后,怯怯露着半张脸。刘夫人看曹丕望着甄宓的眼神,回头低声对甄宓说:“你死不了了。”曹丕独宠她一人,她却劝曹丕要多纳几个姬妾,为曹家开枝散叶。管他是不是杀夫仇人,管他是不是霸王硬上弓强抢了自己。曹操喜欢聚会,也是在宴会上,甄宓见到曹家各位小叔子。印象最深的那个,叫曹植,初看神朗气清,再看才华横溢,想来该是腹有诗书。后来有一天,曹操兴致勃发,设宴铜雀台,文武百官齐聚,酣饮过后,命诸子写《铜雀台赋》。曹操一高兴,就封他做平原侯,官位一下就比兄长曹丕还要高。曹丕回府就很不高兴,向甄宓大吐苦水:“没想到啊,曹植小子耍个心机,单凭一篇文章就被封侯,我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世子地位就毁于一刻......”甄宓说:“不会吧,你别瞎猜,曹植不是那么有心机的人,你们还是亲兄弟呢,要和睦。”当时她就见过曹植几面,知道他才高八斗,知道他心气高,知道他人不坏。最重要的是,甄宓本来就是一个内心明媚、格局大气的女子。如今这么劝曹丕,也一样,只是不想他陷入权斗,连兄弟都猜忌。而且,甄宓本来是仇敌之媳,嫁入曹家,身份一直很尴尬,她那样谨慎,是不想背上离间兄弟的骂名。但曹丕听来却不这样想:你不站我这边,反而站小叔子那边,你们什么关系?郭女王给曹丕出谋划策,在立嗣的较量中,整垮曹植及其同党。甄宓是什么个性,他不了解。甄宓有什么好恶,他不了解。但甄宓比曹丕大了整整五岁,18岁看24岁,少年看少妇,最有风韵,28岁看34岁,风华正茂看明日黄花。年轻时,男人打下天下就为了你。到后来,他看天下哪个女人,都不看你。才色双绝的甄宓也输了,输给郭女王,输给青春逼人,输给时间,输给男人过时不候的新鲜感。出征时,甄宓染病,曹丕带上郭女王和甄宓的一双儿女前行,留甄宓一人在邺城。写来写去,就是三句话,你不得不离我而去,可是阻止不了我想你。但不知道曹丕是怎么读的,会觉得,甄宓这是在抱怨他,在嫉妒郭女王。又或者,曹丕读诗时,郭女王就在身旁煽风点火,捕风捉影,断章取义。据《汉晋春秋》的记载,甄宓死得很惨,“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男人就是这样,他爱你时,你微微一笑,他就自动脑补,你也爱他。他下令要曹植入朝觐见,不谈国事,也不谈家事,就为了拿甄宓以前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从很多年前,曹植封侯,甄宓替他说话,他就觉得有猫腻。后来南下,临着出发,甄宓染病,好巧不巧,就留在邺城。爱不爱甄宓,她都是我曹丕的,谁动她,老子要他好看。他忘了,甄宓独自在邺城,一直给他写信,说有多想他,是他流连其他美色,迟迟不把她接来团圆。那天吃晚饭时,曹睿看到叔叔曹植心不在焉,就把母亲甄宓的枕头送给他。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以曹睿登机以后,亲自帮《感甄赋》改名,变成《洛神赋》,传颂千古。满心妇德的甄宓,从小克己复礼,不允许自己去搞婚外情。望子成龙的甄宓,为了儿子的远大前程,她不会傻到出轨小叔子。据说《感甄赋》写完,第一个读者是曹丕,第二是曹睿。丈夫曹丕急着断定妻子跟弟弟有染,儿子曹睿急着帮母亲洗白。那个年代,女人是男人的工具,开枝散叶的生育工具,利益交换的政治工具,装点门面和自尊的装饰工具。可怜的甄宓,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丈夫和儿子,没有一个了解她、信任她。难道是只有才高八斗却郁郁不得志的曹植,才能真正体会她有才有德却偏偏生在乱世无奈和无助的一生?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