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习惯被攻破,那些惶恐的孩子与成人
新闻报道:
疫情过去,复课的孩子却屡屡出故障,有些甚至走上了极端。
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却偏偏刚走过特别时期就选择了不归路。
是学业太难,功课太紧,还是老师太凶,家长太横?
都是,也都不是。
人,都会有习惯,从出生开始,只需要一周左右,婴儿通过感知觉就能形成一些习惯。他们知道哭会有人来,能分辨出妈妈的味道和声音,据此产生安全感。
习惯这东西有多顽强,对人的影响有多大,恐怕没人细想,但却常伴左右。因为,习惯不论好坏,都是人们安全感的来源。
习惯了,不好的也能接受;不习惯,好的也别别扭扭。
曾以为,每天背对背睡觉的那个人,能不见最好别见,没Ta的生活得美成啥样!
没想到,这个理想被疫情实现了,结果竟然是一百万个不适应!
一扣扣儿家事都做不好的男人,整天挑剔个没完,居然少了他的废话吃饭没味儿,没了他的呼噜睡不着觉。
以为的解脱,想象的解放,都他NND没出现!
以上呐喊,来自某位因疫情被封存在他乡的女人,短短三周,差点打火箭返程,要不是这玩意儿订不着,她绝对不在乎钱。
女款如此,男款也好不到哪儿去。
以前上班就头疼,下班就精神,给钱都不愿意出差的家伙,憋得浑身长草,就差给老板钱求上班了。每天周而复始的闲着,手机看得恨不得砸了它,想起上班就神清气爽。
人,被习惯浸润,无声无息地溶解其中。突然之间,习惯被打破,极度的不适应如影随形。
有些人,工作一辈子,退休后没有想象中的解放,反而有强烈的不安和恐慌。
有些人,因病休假,三周之后病情加重,不是身体疾病,是心理出了毛病。
重返学校的孩子,突然变得焦躁、惶恐。他们既不是被课业压垮,也不是被父母老师逼疯,是被来回打破的习惯蹂躏,无法承受不适感,将小小的心灵摧毁。
复课,不仅是重新开始上学,更是心理重建。
试想一下,这个疫情把成人习惯打破,都难过得五脊六兽,整得要挠墙,孩子们势必更加痛苦。
他们早已形成的上下学、寒暑假习惯,他们不得不适应的补习班、兴趣班习惯,一下子都没了。
每天瞪着以前很少遇见的老爸、老妈,出不去,跑不开,比坐牢还憋屈。
刚刚适应了,能出门了,一群一群的娃们才撒欢儿,却又悲惨地复课了。
这些小心灵,憋回去,放出来,再憋回去。
我滴个天儿啊!想想都痛苦。
复课的压力毫无商量扑面而来,再赶上个中考、高考班,简直就是从怠速秒变飞速!
学校天天拉警报,老师天天开小灶儿,家长天天等汇报。
嘞个去!
这一紧一松又一紧,旧习惯打破才修复,新习惯还没稳定,现在又一个新习惯阶段要他们立刻适应。
神啊!就是您来了也抑郁加躁狂啦!
帮助孩子修复因习惯被打破而受伤的心灵,是家长、老师、学校的当务之急,不要等到孩子崩溃了,出事了,才想起补救。
建议父母对孩子复课做到:
给一个缓冲期,从课业内容到督促的方式。 先安排孩子做慢节奏的准备,包括上学的物品。 复课不等于立刻上线,更不能马上要求孩子开外挂,一定要把握好节奏。 给孩子热身的机会,从半玩半学到专心去学。 别复课马上从亲爹亲妈变身家教,温情关爱和沟通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不适期的最好方式。
增加心理辅导时间,坚持做整班集体心理干预; 增加调适类活动,组织心理调整能力差的孩子进行修复性谈话; 提供及时的家庭反馈,对孩子的心理状态与父母保持同步; 加大心理舒缓力度,定时做心理按摩,教给孩子调整方法; 对于特殊的孩子,要及时给予一对一心理支持。
文:晓彤
图:网络
—— E N D ——
如果你觉得好看,请帮我点“在看”或“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