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竹林”的海底捞,正在“小米化”,海底捞爱上小米模式

餐饮新纪元,让你的餐厅经营更容易!餐饮实战第一自媒体。
导读

小米手机就好比是一根老竹子,竹根蔓延,长出竹笋,逐渐长成一片竹林……《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

传统的大公司就如同是松树一样,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扎根坚实、枝繁叶茂,能够抵挡住狂风骤雨的侵袭,看上去坚不可摧。但是松树总有生命周期,无法完成自我更新,一旦形势发生变化,枯荣兴衰就在一瞬之间。

与松树不同,自然界中并没有单独存在的竹子,竹子相互扶持、共抗风雨,在地下根系相连、互通有无。单棵竹子虽然会枯萎,但是竹林会源源不断地培育出竹笋,实现整个竹林的新陈代谢,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竹林不会消亡。

现在的海底捞也想拥有一片自己的“竹林”!

01

强者相互吸引

强者之间,往往都是自带强大的磁场,都是相互吸引的,比如海底捞和小米。

2015年小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名,那时候的小米风光无限,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学校小米,学习它的互联网思维和模式,雷军的那一句:“台风来了,猪都会飞!”成为了无数创业者的座右铭,大家都在寻找新风口,想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雷军也在那一年多个场合里分享小米的互联网方法论,其中说道:做小米的时候,他真正学习的是这几家公司:同仁堂、海底捞、沃尔玛和Costco。

第一,向百年企业同仁堂学习信仰,做真正货真价实的产品;第二,向海底捞学用户服务,做超预期的口碑;第三,向沃尔玛、Costco这样的公司学模式创新和运作效率。

小米为了让新入职的员工们能够与米粉交朋友,能够做出超预期的服务口碑,所有入职小米的新员工当天晚上都要去海底捞吃一顿火锅,由部门组长陪同一起去,一边吃海底捞一边学习海底捞的服务理念。

学习海底捞的服务,小米是认真的,正是因为如此,小米在米粉们心中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情感基础,2016年小米手机出货量大幅度下滑,跌出全球第三的位置,国内跌出了第五名。

到了2017年,小米手机却逆势翻盘,重回全球第三,这里不仅仅是有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崛起,更重要的是米粉们对于小米的忠诚度依旧不减。

海底捞的口碑服务,让小米在前期高速扩张时,几乎没有打广告,全部都是米粉们自发形成的宣传,并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新纪录。

02

海底捞的小米化

而今天海底捞正在逐步“小米化”,1994年第一家店开业,到如今的2020年,海底捞已经成立了26年,今年27岁的海底捞毫无疑问,遇到了餐饮品牌的第一大难题:中年危机,品牌老龄化。

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亏损10亿元,2019年海底捞的同店营业额,人均消费价格、翻台率都关键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

没有谁能够躲避中年危机和企业本身的天花板,没有永远业绩都在奔跑的企业,海底捞自然是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从2019年开始,遇到中年危机,焦虑不安的海底捞就在不断的尝试新业务的探索。

2019年7月海底捞老板娘舒萍,在北京成立了投资部门,主打餐饮企业的投融资项目,其中包括股票交易等在内的金融业务,并且在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招募精英。

2017年海底捞成立子品牌:U鼎冒菜,主打与海底捞的差异化,想要实现多品牌发展。

2019年海底捞宣布收购Hao Noodle,汉舍中国菜餐饮股权,开启了海底捞的投资收购第一站。

2018年海底捞上市之后,开始追求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业态的布局。

在2020年,海底捞的子品牌相继面世。

先有北京市场推出了子品牌“十八汆”,主打面条,价格非常实惠,8-15元,9.9元在北京市中心就能够吃到一碗面。

后有四川地区开推出了一个子品牌“捞派有面儿”,主打四川面条,一碗面条只要5.99元,开业当天门店被挤爆,附近的面馆纷纷上门“理论”,因为海底捞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价格。

开了两家面馆后海底捞还是感觉不上瘾,于是在郑州地区海底捞又推出了一个新品牌:“佰麸私房面”。

这家面馆主打郑州特色面条,价格依然走的是小米的性价比模式,一碗面条价格均在6-10元,最便宜的葱油拌面只要6元一份。

什么?你想问生意如何?

这还用说吗?这么便宜的价格,不挤爆才是怪事。

2020年9月20日,有媒体报道海底捞又推出了两个子品牌,分别是“饭饭林”、“秦小贤”,前者是主打快餐品牌,后者是主打奶茶甜品。

海底捞张勇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完全没有想到海底捞能够做到这么大,如果重新再来一遍,他可能都做不到如今的局面。

海底捞张勇自然知道无法打造下一个海底捞,于是海底捞的新品牌策略就是“广撒网,多敛鱼,择优而从之!”

这也是品牌主打子品牌的最主要战略,不断的孵化出子品牌,只要有一两个成功了,那么就能够把之前投资的损失和成本全部赚回来。

这其实就是企业内部的创业,或者说是企业自己做天使投资人,理论上而言只要投出的子品牌够多,那么就有很大的概率能够成功孵化出一两家成功的品牌。

就跟小米一样,孵化了100多家生态链企业,形成了一片“竹林”,海底捞也在像小米学习,不断的内部孵化品牌,为的就是找到自己的那一片“竹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