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文学•散文】杨钰珍/四川/绿格盈盈红军山
【作家简介】
红军山座落于川东北,位于阆中市和南部县两座城的中间,山势挺拔嵬峨。它原来叫牛儿观山,早年间山垭口有一个道观,相传此观内住着一个妖道,经常偷吃农户的庄稼。惹得民怨沸腾。袁天罡、李淳风二人当年为寻找龙脉来此,远远看见观内升腾起一股黑色妖气,二人拿出法器一照,见观内卧着一头青牛。二人便合力将这妖道收服了,现了原形,它便逃到对面的高台子山顶,变成一头石牛。至今,那石牛还卧在对面山上。
解放后,牛儿观山改为红军山。
别的山,四季风物变幻,“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寂寂;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红军山却终年只有一个表情:绿。满山的松柏苍郁翠绿,春天,它绿得秀丽明媚;夏天,它绿得超拔磊落;秋天,它绿得孤高雅洁;天气越严寒,它绿得越是风骨秀耸。因为啊,这座山的松柏是由许多红军战士的鲜血浇灌的,它才绿得这么特别。
1933年,红四方面军的两个先遣连,在一个叫王仕荣的连长带领下,于月黑风清的夜晚,悄悄咪咪地来到我家,他们的任务是,摸清两个县的国民党的军事布防,以利后面的大部队向北挺进。
我的姑爷是红军的地下交通员,在阆中以拉黄包车作为掩护,爷爷作为联络员,待红军吃完饭稍稍休息,便带了两位红军战士步行60公里,在阆中县城找到姑爷住处,姑爷将两人扮成车夫,在城里转悠了几天,大体摸清了城里国民党的兵力布署。往南部县城的,则由20岁的大爹带着两位红军前往,他们三人扮成果农,一人挑一筐桃子,沿街叫卖,三人从不同方向,将城里城外的敌军布防摸得一清二楚。两拨人马侦查回来,将这一地区的情况写成材料,派通信员送往总部。
通信员前脚刚走,山垭口方向便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声,他看见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队荷枪实弹的国民党,正向我家围来,他鸣枪报警。
听见枪声,爷爷打开后门,准备将战士们藏到屋后的地窑里。然而,来不及了,白狗子们已将我家团团围住。王连长与战士们顽强抵抗,杀出一条血路,爷爷将他们带到山上。白狗子像一群恶狠一样,紧咬着不放,战士们的子弹很快打光了,他们就抱起山上的石头往敌人的身上砸,身边没了称手的石头,有的战士猫在树笼笼里,待敌人搜过来,或肉博,或掰一根柏树条打眼睛,或用松树枝打脑壳,或猝不及防用黄荆条打掉敌人手中的枪,搞得敌人喊爹叫妈。但是,红军伤亡惨重,坡下、坡上、山顶都有牺牲的战士,两个连的人剩下不到一个排。王连长肩上也挨了一枪,大腿挨了两刀,正汨汨地冒着鲜血,那红红的血,宛如远天殷红的残阳。
天色渐渐暗下来,敌人晓得红军擅长夜战,不敢久在山上耽搁,遂撤到山下,团总逼我婆婆给他们煮饭,叫嚣着明日将这些泥腿子收拾干净啰。婆婆装着顺从的样子,给白狗子们炒菜煮饭,又去前院烧酒坊的兴爷爷家,拎了50多斤“烧刀子”,将这帮龟孙子灌得东倒西歪。婆婆趁机炕了一竹篮粗麦面馍馍,灌满一瓦罐井水,示意二爹偷偷溜出去,给山上的王连长和战士们送去。
二爹爬到半山腰,学起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叫声,爷爷一听是二爹,用“布谷”声回应。战士们打了一天仗,水米未进,早已饿得前心贴后背,二爹的馍馍让他们恢复了体力。此时,夜已深沉,山上松涛阵阵,夜凉如水。山下站岗的敌人已抱着枪把儿歪着头睡着了。爷爷便趁着朦胧的月色带着战士们下山,大家搀的搀扶的扶,轻脚细步来到南坡,这儿悬崖峭壁,敌人以为天堑,没设防御。就是在这悬崖处,生长着密密匝匝的面稞藤,此藤柔韧如面,是山里人编筐篮的好材料。在这藤下,隐藏着一个深洞,此洞直通我家房檐后面。原是爷爷最初为了窑红苕打的一个苕窑,后来为了躲避兵祸匪患,生为石匠的爷爷将洞从北坡打到南坡,里面铺上青石板,用稻草织了几付草帘子,编了几个草礅,放在洞里以防不测。没想到那天竟派上了用场。
爷爷揪着面稞藤,将战士们和伤员送进洞里,掩好洞口。他再爬到洞口上方的一颗柏树下,脱了自己和二爹的衣服,撕成几绺,结成绳子,坠到崖底的泥土地里,踩出无数个不同的足印,做出红军逃跑的假像。果然,第二日天色熹微时,敌人冲上山一看,哪有红军的影子?只看见山坡上牺牲的红军战士,和悬崖下的绳子及崖下泥地里零乱的脚印,料想红军已经逃走了,遂骂骂咧咧收队回城,并在川报上大肆宣传国军打了胜仗,歼敌无数云云。
敌人一走,爷爷和乡亲们上山,看见牺牲的红军战士已将身下的泥土和杂草染红,众人悲泪长流,默默将英雄们背下山,用柏木棺装殓厚葬在山上。王连长和战友们在山洞中休养,爷爷和懂草药的芝姐姐满山挖草药,给受伤的红军医治。在养伤期间,王连长给爷爷和大爹二爹讲解红军的主张:“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讲红军官兵平等,一心为劳苦大众谋福利。听战士们轻轻哼唱国际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听得大爹二爹热血沸腾,当即表示:要坚定不移地跟着红军走。待战士们的伤养好了,便去追赶大部队,临行前,爷爷将两个儿子托付给了王连长。
后来,大爹二爹收编在八路军129师,成为王连长手下两名得力干将。
红军山烈士的鲜血慢慢滋长为一泓岩浆,喷洒在每个孩子身上,像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红军山周围的有志青年纷纷投身革命,有的参加了抗日战争,成为英勇的抗日战士;有的参加了解放战争,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卓越功勋;新中国成立后,有的参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比如我的幺爸,他在朝鲜与毛岸英一起参加过战斗。后来,我的两个哥哥也参了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可谓“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红军山的儿女为祖国的革命事业前仆后继,从不含糊。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
承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曾训骐三月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顾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