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劳模培养出劳模: “川锅”三辈人的传承故事

01
“如果所有人怕吃苦,

那谁去做一线工人”

2021年3月9日,正在北京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白映玉,接到了老同学李慧国的一通电话。

电话里,身为川锅技校副校长的李慧国希望她能为母校录制一则视频,作为“新生开学第一课”的素材。

白映玉笑着应了下来。录制地点就选在人民大会堂外,她字字铿锵:

“大家好,我是人大代表白映玉,我关注技能人才的培养,关注职业教育。我国的制造业需要大批的技术产业工人来支撑,要打造一流的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职业技能人才。川锅技校传工匠精神,造大国之器,育栋梁之材……”

视频传回后,李慧国反复看了很多遍,眼角湿润。

白映玉出生于1973年,7岁时随父母从自贡东方锅炉厂来到金堂,支援四川锅炉厂建设。

在白映玉记忆里,那是一个热血的年代,所有人身上都充满干劲,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父母身为技术人员,虽然不用到一线,但也常常主动加班至深夜。

最初,喜爱画画的白映玉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但在厂里长大,每天被“工人的力量”鼓舞着,她的梦想逐渐发生改变。“我觉得自己应该站在基建一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时代的潮流就是工人最光荣。”  

但白映玉的父母却不赞同。在工厂呆了一辈子,他们清楚知道一线工人有多辛苦。因此期望宝贝女儿去读大学,成为高知分子,不用去到一线吃苦,照样可以报效祖国。

白映玉理解父母,但她依然坚持,“如果所有人都怕吃苦,那谁去做一线工人。”一番争论,父母最终选择尊重白映玉的意愿。

进入川锅技工学校,白映玉选择了焊接专业。焊接常常需要搬运钢铁,是体力活,对身体素质要求高,选择这个专业的女生并不多,但白映玉不怕。

不骄不躁,脚踏实地,谦卑好学,对每一条焊缝负责,这是师傅胡明教给白映玉的

“那个时候内心真的有把火。”

技工学校的大部分老师都是锅炉厂出来的技术工人,他们日积月累,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本着强烈的报效祖国的信念,只要国家需要,他们就愿倾尽所有。

白映玉记得,专业课老师非常严厉,只要有一点细节不完美,就会要求学生重做,下课后还常常给学生免费补课。老师负责,同学们也刻苦努力,学习氛围相当浓厚。

三年后,白映玉以优异的成绩从技校毕业,进入锅炉厂工作。在她的未来规划里,自己将会是一个普通一线工人,脚踏实地做好分内事,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以后会成为全国劳模,甚至人大代表。

她说,“我在对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白映玉口中对的人,是她的师傅胡明。

进厂之初,知道胡明是自己师傅时,白映玉内心其实有点“不情愿”,因为胡明只比她大6岁,“我以为这是个没经验的年轻人。”

时隔二十年,白映玉依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第一天进厂跟师傅的场景。

“当时焊接一个零件,我站在师傅旁边,他很自然地把焊枪递给我,我接过后开始做,还没做完,他就发现了问题,然后亲自做了一遍,又把焊枪递回来,就这样重复做了三遍,他才满意。全程没有责备,没有严声厉语。那时我就知道,我找了个好师傅。”

后来,她才听说,胡明在刚刚结束的成都首届职工岗位技术大赛中勇夺第一名,不输厂里任何一个老师傅。

从此,白映玉开始安心地跟着胡明。这一跟,就是17年。

学生们在车间学习

02
“川锅第一师傅”:劳模带出了劳模

师傅胡明,何许人也?

在进入川锅技校学习之前,他只是一名高考落榜生,正唏嘘自己人生一片迷茫。

胡明从小爱看书,爱钻研,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梦想是考大学,将来成为一名作家。但不巧的是,那一年,英语第一次被纳入高考,他英语太差,最终落榜。

落榜后的胡明,觉得人生灰暗,郁郁之际准备南下打工。此时,川锅技校向他抛来了橄榄枝。

四川锅炉厂的主要生源是厂子弟,但也会向外招收一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令人意外的是,那年考上锅炉厂的都是女生,但锅炉厂性质特殊,需要一批男生,于是厂里和县政府商议,决定再从高考落榜生里招一批排名靠前的男生,胡明便是其中之一。

胡明说,“1983年,是我不幸的一年,没能考上大学,但也是我最幸运的一年,我进入川锅技校,成为了一名工人。”

刚被分配到焊接专业时,胡明对焊接没有任何概念。直到有一天,一部叫《都市里的村庄》的电影,给了他非常大的鼓舞与震撼,也树立起他从事焊接工作的决心。

“里面讲的是一个女焊工焊轮船的故事。她工作兢兢业业,被评为市劳模。那时我才知道,原来焊接这个工作,是可以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

1985年,18岁的胡明毕业,进入川锅厂工作,他时刻谨记着学校老师们的教诲,“认真负责,脚踏实地,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上世纪80年代,“手工氩弧焊”这项技术,在国内焊工行业尚属“高精尖”地位,厂里几乎没人懂得。为掌握这项技术,胡明花了大量时间看书钻研。

一次他去焊工技术培训中心考试,闲逛时发现废料堆里有别人练习用过的试管。胡明灵光一现,宝贝一样地将它们捡回家,开始通过试管焊缝的形状和纹理,倒推操作原理,没想到,竟然真的让他琢磨出了其中送丝和运弧的正确方法!于是,手工氩弧焊,这一曾经让厂里焊工们束手无策的技术,因为胡明这一“捡”而攻破了。

随后,胡明利用氩弧焊连续施焊上千个头,X射线检测100%无返修。这一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闲暇时间,胡明还不断学习最新的焊接理论、掌握每一种焊接技术,最终练就了属于自己的绝活——焊接集箱的最佳操作规范和操作手法。

因为技术纯熟,厂里开始安排胡明带徒弟,白映玉就是这时来到了他身边。

说起白映玉,胡明因为常年被高温焊花炙烤而有点浑浊的眼睛里满是骄傲和欢喜。

“映玉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工人,认真细致,吃苦耐劳。她虽是我徒弟,是我的搭档,更是值得我学习的人。”

白映玉刚到胡明身边不久,胡明生了一场大病。病床上,胡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组里的产品质量。某天傍晚,他实在是躺不住了,便从医院溜去了工厂。天已经黑下来,工人几乎都离开了,当胡明走进自己组的工作区域时,他愣住了。

一个小小的身影,佝着身子蹲在地上,正拿着焊枪反复焊接,借着炸开的焊花,在一明一暗中,胡明认出来,那是白映玉。

“你怎么一个人在这?”

“他们都下班了,我想着时间还早,能多做我就多做点。”眼前的女孩子,刚20出头,看到师傅,腼腆地笑起来。

从那时起,胡明心里就断定,这个女孩是可塑之才,将来定能干出一番事业。出院后,他带着白映玉成立新组,研发新产品,参加技能竞赛,走哪都带着她。

除了白映玉,胡明的另一个得意门生是唐成凤。

唐成凤从川锅技校毕业后,因为肯吃苦,手巧心细,被安排在胡明手下。在她眼里,师傅胡明虽然话不多,但总能以最好的方式教育徒弟。

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竞赛,34岁的唐成凤是当年唯一参赛的女选手。2020年,她获评全国劳模

“他永远第一个到工厂,最后一个离开。做的产品永远是一次性100%合格。上面下来的任务,再难再多他都毫无怨言,第一时间带着徒弟做,保证质量,从不延期。我时刻都在追赶他,向他看齐。”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就是胡明带徒弟的方式。

作为企业的拔尖焊工,胡明参与了锅炉厂几乎所有的重、大、特、新项目。每当有焊接难关时,总有他的身影。从1999到2003年,他完成定额工时31656小时,以每年有效工作日251天计算,相当于5年时间干完了别人13年的工作量。

2005年,胡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5年、2020年,徒弟白映玉和唐成凤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劳模。

劳模带出了两个劳模,一时被传为佳话。

后来,有记者采访胡明,问他是如何将徒弟也培养成劳模的。胡明这样回答:“焊工不仅仅是把两个冰冷的物件,融化了粘在一起,它里面有很多学问。要有敬畏心,更要有责任心。我们对每条焊缝负责,对自己手上的产品负责。这是我的坚持,也是徒弟们的坚持。”

2008年,锅炉厂改制,生产经营面临着巨大危机。许多公司来厂里挖人,胡明和他的徒弟们因为技术精湛,成为“香饽饽”。

面对“前途未卜”的工厂,胡明鼓励徒弟们离开,“年轻人要去外头闯一闯,只要手里还握着焊枪,不管在哪里,都是为国家做贡献。”

而胡明自己,却选择了留在锅炉厂。“我不能走,是锅炉厂培养了我。我要守着它直到最后一刻。”

最困难的时候,工厂全面停工,没一个人上班。胡明依旧每天定时去到工厂,没有工作,他就看书钻研技术。

经历了一番艰难改制后,锅炉厂终于挺了过来,柳暗花明。

在改制后的锅炉厂,胡明主要负责生产电厂锅炉、工业锅炉和环保锅炉。因为需要脑力和体力双投入,他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常常加班到半夜才能回家。

年过半百的胡明,开始逐渐感觉体力跟不上了。2020年,胡明选择接受川锅技校的邀请,回到母校成为了一名教师。

“年纪大了,是时候离开工厂了,我不是服老,我只是对产品负责。工厂没了我,还会有我的徒弟,还有徒弟的徒弟。”

全国劳模胡明

03
薪火传承,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夏天一到,白映玉就会苦恼起来。天气热了,就意味着得穿短袖了,她很不喜欢。

她原本白皙的双臂上,密布着星星点点褐色的疤痕,那是高温焊花穿透防护服后留下的。从四川锅炉厂离开之后,白映玉没有想到,迎接她的,是更加艰苦的工作环境。

2008年,白映玉来到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公司,这是一家生产核电设备的新公司。核电设备焊接跟压力容器焊接不一样,车间内常年高温,手工焊的焊接温度更是高达200摄氏度,焊花穿透防护服溅在皮肤上,把肉烧焦是常有的事情。如果说,在压力容器行业偶尔还能见到几个女焊接工人的话,那么到了核电的领域,几乎没有女焊工,白映玉是一枝独秀的“焊接之花”。

在这之前,她接触的都是锅炉容器的生产制造,这与核电装备的要求与标准完全不同。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白映玉仿佛重新回到了起点。

“那会儿心里头铆着股劲,觉得自己离开了师傅,一定要做出点名堂,才算对得起他的培养。”

当时,公司的核电装备制造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人对核电焊很陌生,白映玉作为厂里唯一一个高级技工,为了挑起重担,她刻苦钻研,先后考取了RCC—M、ASME、HAF603等20多个核电焊工资质,并获得了国际焊接技师证书,足以适应不同焊法、不同工艺、不同产品的需要。

2014年,白映玉接到一项重任,完成蒸汽发生器一侧水室封头环缝内壁不锈钢与镍基的堆焊。这道工序被行业内称为“魔鬼焊接”。

焊工需要先通过一个直径不到2米的孔径,再钻到狭小钢构件内部进行作业,根本无法站直身体。焊接时,外部有十几个喷火燃烧装置,对钢结构进行加热,作业环境温度高达40度。哪怕是经验丰富的老焊工操刀,成功率都非常低。

在开工前,白映玉对工位、焊机、焊接参数和操作流程都做了明确详细的设计,然后带领小组6人轮番上阵,用7天时间完成了这道工序,并且在探伤检测时一次合格。

“脚下温度有200多度,一般的胶底鞋踩上去就化了。一个焊工在里面待十几分钟就要出来,里面穿的T恤当场拧出一把水,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成功了。”白映玉说。

之后,她把每个步骤的操作细节、要点固定下来,形成标准,成为“魔鬼焊接”指南。从此,无论哪名焊工,只要严格按照这个“指南”操作,就能实现一次性过关,合格率100%。

白映玉第一时间给师傅胡明汇报了自己的成绩,“得让师傅知道,他的徒弟没丢他脸。”

2015年,白映玉被评为全国劳模。随后,公司成立了以白映玉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白映玉的带领下,工作室攻克了“华龙一号”福清电站5号机组稳压器电加热器套管焊接难题。这是整个稳压器制造中的硬骨头,是目前同行焊接技术里的“世界性”难题。

2018年,白映玉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身份的转换让她开始更深层次地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师傅教出了很多优秀的徒弟。同样,薪火相传,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是我能想到的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的最佳途径。”

同年,白映玉主动提出,进入厂里的焊接培训中心担任授课老师。

舒宏,是白映玉最年轻的一批徒弟之一,也是白映玉亲自去母校挖来的人才,年仅19岁,拿过大小各种奖项,小小年纪已经是高级技师。

学生时代专注技能学习的舒宏

站得高,别人对你的要求就高。舒宏刚来时,因为不熟悉核电设备焊接,有几次焊接的产品没有达到要求,不少工友便开始怀疑他的技能,甚至有意疏远他。

在学校习惯了称赞,面对质疑,舒宏陷入了消沉。白映玉想起自己年轻时刚进锅炉厂,常常因为焊接产品质量不过关而自我怀疑,那会儿多亏了师傅时常鼓励她。

于是,白映玉把舒宏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你很年轻,也很出色,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要是没办法承受怀疑,将来如何承受更加艰巨的困难。这次没做好,就吸取教训,下次争取做到完美。没人会因为你的消沉而同情你,但肯定会有人因为你的优秀而靠近你。”

不骄不躁,脚踏实地,谦卑好学,对每一条焊缝负责,这是胡明教给白映玉的,现在,她也将这些教给徒弟们。

川锅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高技能人才

04
“成长让我们找到了方向,

责任让我们拥有了坚强”

舒宏的记忆里,爱上焊接之前,他的世界里只有网络游戏。哪怕是进入川锅技校的前半年,他也是常常溜出学校,没日没夜地泡在网吧。

“不怕被退学,读个技校,能有什么前途。毕业后,出去打工,反正也是混吃等死。”

2016年下半年,舒宏的师兄在技能大赛上拿了头奖,直接被大公司提前招聘。他才突然惊醒过来。“条条大路通罗马,原来读技校,也可以有出息。”

自那以后,胡宏开始疯狂练习焊接技术,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他的老师徐丽,看见了这份执着和努力,将他招进集训队,当作技能大赛种子选手进行培养。

进入集训队之后,舒宏对焊接的热爱日渐深沉,“焊接使我快乐”成为了他的口头禅。2018年,舒宏一举夺得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焊接组一等奖和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

舒宏常说,是徐丽老师成就了他。

“我父母常年在北京工作,很多时候,我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长,极少有人跟我聊生活,聊成长,聊梦想,聊价值,如果没有徐老师,或许,我依旧会是那个沉迷在游戏里的舒宏。”

在川锅技校,徐丽有多个身份,她是六大名师之一,是焊接专业最严格的“女悍将”,同时,她还是学生们口里的“徐孃孃”。因为她爱管事,是个“管事婆”,从学习到生活,从技术技能掌握到感情状态,学生的什么事她都喜欢管。

学生时代获奖的徐丽

徐丽挺喜欢这个外号的,她觉得能拉近她跟学生的距离。

“这所学校的学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要么就是父母离异,平时很少管他们,学校要是再不管,他们真的就只能野蛮生长。做管事婆挺好的,至少,能保证孩子们不走歪路。”

比如,班里有个残疾小孩,得过小儿麻痹症,自卑,不爱说话。徐丽第一时间去到孩子家里,向他的父母了解孩子的过去和身体状况。“摸清孩子的方方面面,你才能对症下药。”

徐丽惊讶地发现,体能这一块,这个孩子能跟得上,哪怕站军姿,他也能单脚站很久。于是她决定,不对这个孩子开绿色通道。

徐丽推心置腹地对孩子说,“老师原本是打算给你特殊照顾的,但是想了想,还是觉得不需要。你能凭借自身站立,老师相信你也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专业上的学习。你先天不足,没有人能帮你,只有靠自己,你要比别人优秀,甚至优秀好几倍,才能在未来不被社会淘汰。”

除了自己常常开导,徐丽还请班干部们平时多带他进行文娱活动。渐渐地,这个孩子变得开朗,不再自卑,专业上也和其他学生相差无几。

“教会学生技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徐丽高中时是艺体生,嗓门大,性格直来直去,除了爱管学生,她还管学生的父母。

有一个名叫贺辉的学生,身材瘦小,沉默寡言,年纪不大却仿佛承担了不该承受的生活之重。有一天,这个孩子因为血糖低在学校晕倒了。徐丽立即将他送到医院,并通知他已经离异的父母。

令徐丽没想到的是,这对父母刚见面就开始争吵。看着孩子躲在被子里无助的样子,徐丽喝止了他们,并将他们带到病房外,责备他们不但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还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

后来,贺辉告诉徐丽,他的父母自那以后缓和了许多,他很开心。

贺辉从小学习成绩就很不错,还自学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原本他已经考上普高,但因为家庭原因,最终来到川锅技校。

从前,他的梦想是做一名老师,来到技校后,他觉得自己正离梦想越来越远。

徐丽知道后,指了指自己,“我就是川锅技校毕业的,我现在就是一个老师。我一个女生都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能?”

一席话将少年的梦想重新点燃,贺辉立志,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也像技校的老师们一样,传道授业。

2021年,贺辉结束第一次三个月的实习后,用洒脱的字迹写下一首诗,《焊接工匠之歌》。在稚嫩的诗歌里,他描述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川锅学子们的生活,这其中,有汗水,有成长,有对川锅技校的感恩之情,更有少年人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许——

焊花在阳光下飞溅

汗水在背脊上流淌

耀眼的弧光中

迎来暑至冬往

曾经我们也是懵懂的小伙

曾经我们也是柔弱的姑娘

成长让我们找到了方向

责任让我们拥有了坚强

我们握紧手中的焊枪

我们朝着胜利的方向

疲惫不能让我们屈服

青春闪耀着成长的光芒

我们是快乐的焊接工匠

建设祖国我们贡献力量

用青春和热血化作浩浩东风

让五星红旗永远高高飘扬

贺辉将他写的诗送给了德育处段琦主任,段主任十分珍爱

END

2021年/第42期2021/06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精彩封面回顾
封面故事 | 川锅技校:我们只是从社会需求中冲撞出来的一种职业教育
封面故事 | 川锅技校:踏平坎坷成大道
封面故事 | 丘成桐:从数学中发现诗意人生
封面故事 | 傅天斌:为18万人守住一间书房
审 | 杨    军
排 | 阎家珲
供图 | 四川锅炉高级技术学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