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竹叶石膏汤

[仲景方论条文]

《伤寒论》第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注家方论]

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辛甘发散而除热,竹叶、石膏、甘草之甘辛,以发散余热。甘缓脾而益气,麦门冬、人参、粳米之甘,以补不足。辛者散也,气逆者,欲其散,半夏之辛,以散逆气。

2.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竹叶清热,麦冬除烦,人参益气,甘草生肉,半夏豁痰而止吐,粳米病后之补剂,石膏有彻上彻下之功,故能佐诸品而成补益也。

3.许宏《金镜内台方议》:伤寒解后,虚热不尽,则多逆气与吐也。故用竹叶为君,石膏为臣,以解虚邪内客也。以半夏为佐,以治逆气欲吐者。以人参、粳米、甘草、麦冬四者之甘,以补不足而缓其中也。

4.尤在泾《伤寒贯珠集》:大邪虽解,元气未复,余邪未尽,气不足则因而生痰,热不除则因而上逆,是以虚羸少食,而气逆欲吐也。竹叶石膏汤乃白虎汤之变法,以其少气,故加参麦之甘以益气,以其气逆有饮,故用半夏之辛以下气蠲饮,且去知母之咸寒,加竹叶之甘凉,尤以胃虚有热者为有当耳。

5.张璐《伤寒绩论》:按此汤即人参白虎去知母而益半夏、麦冬、竹叶也。病后虚烦少气,为余热未尽,故加麦冬、竹叶于人参、甘草之甘温益气药中,以清热生津。加半夏者,痰饮上逆欲呕故也。病后余热与伏气发温不同,故不用知母以伐少阴也。

6.张锡驹《伤寒直解》:竹叶凌寒不凋,得冬木之寒气;石膏色白似肌,禀秋金之凉气;半夏生当夏半,感一阴之气而生。阴气足而虚热除,肌肉自不消铁而羸瘦矣。人参、甘草、粳米补中土而生津液;麦冬主治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胃络和而气逆除,津液生而虚热去,吐自止矣。

7.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竹叶石膏汤,分走手足二经,而不悖于理者,以胃居中焦,分行津液于各脏,补胃泻肺,有补母泻子之义也。竹叶、石膏、麦冬泻肺之热,人参、半夏、炙草平胃之逆,复以粳米缓于中,使诸药得成清化之功,是亦白虎、越婢、麦冬三汤变方也。

8.吴兼《医宗金鉴》:是方也,即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半夏、竹叶也。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此仲景白虎变方也。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故用人参、粳米,补形气也。佐竹叶、石膏,清胃热也。加麦冬生津;半夏降逆,更逐痰饮;甘草补中,且以调和诸药也。

9.徐大椿《伤寒论类方》:此仲景先生治伤寒愈后调养之方也。其法专于滋养肺胃之阴气,以复津液。盖伤寒虽六经传遍,而汗、吐、下三者,皆肺胃当之。又《内经》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故滋养肺胃,岐黄以至仲景不易之法也。后之庸医则用温热之药峻补脾肾,而千圣相传之精义,消亡尽矣。

10.陈修园《伤寒真方歌括》:人身天真之气全在胃口,津液不足即是虚,生津液即是补虚。仲师以竹叶石膏汤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以甘寒为主,以滋津为佐,是善后第一治法。

[名医验案]

1.缪仲醇医案

治章衡阳热病,病在阳明,头痛壮热,渴甚且呕,鼻燥不得眠,其脉洪大而实。仲醇故问医师曰:阳明证也。曰:然。问投何药,曰:葛根汤。仲醇曰:非也。曰:葛根汤非阳明经药乎?曰:阳明之表剂有二,一为白虎,一为葛根汤,不呕吐而解表,用葛根汤。今吐甚,是阳明之气逆也,葛根外散,故用之不宜,宜白虎加麦冬竹叶,名竹叶石膏汤。石膏辛能解肌镇坠,下胃家痰热,肌解热散则不呕,而烦躁壮热皆解矣。遂用大剂与之。又嘱曰:此时投药,五鼓瘥,天明投,朝餐瘥,已而果然。

2.刘渡舟医案

张某某,女,25岁,昌藜县人。患乳腺炎已作手术,而发热至38.5℃,高则39.5℃,西医认为感染所发,乃用各种抗菌药,皆无效可言。又用“安乃近”注射液,汗出甚多,而发热暂退,旋又上升,因屡经发汗,而身体虚羸不堪,虽呕吐不欲饮食,心烦,头晕,肢体振颤,口中于涸,余诊其脉,数软无力,舌质红而苔白黄。余问主治医李君,此何病耶?答曰:恐为败血症,然余则认为气阴两伤,胃中津液竭乏,故尔发生虚烦”吐,方用生石膏30克,麦冬25克,炙甘草10克,半夏10克,粳米15克,竹叶10克,党参10克,此方共服四剂,则热退呕止,而能饮食,其病因之愈。

3:本人验案

杨,女,23岁,初诊2018年2月19日

主诉:咳嗽

母乳期,孩子17个月。目前乏力心慌头晕,气短,口干口渴,偶有咳嗽痰黄,大便日两次,尿黄,脉浮数

辨证:哺乳期气阴不足,肺胃阴伤,又兼外感咳嗽。宗竹叶石膏汤生脉饮加减:

太子参24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半夏10克,石膏30克,山药15克,浙贝母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竹叶15克,

三剂日一剂

分析:这个咳嗽是哺乳期,因为喂奶,所以正气不足,气虚阴亏,舌红苔剥脱可以看出伤阴较重;因此选用竹叶石膏汤清热养阴益气为主,选用太子参,而且重用24克,又加五味子收敛,合了生脉饮,养阴之力更加强大。对应心慌乏力气短。口干口渴符合石膏证,因此加石膏30克,半夏化痰,山药养阴代替粳米张锡纯经验。浙贝母前胡桔梗加强化痰止咳,针对咳嗽咳痰,竹叶一味清心除烦透达余热从小便而出;如此对症三剂咳嗽而愈。这样搭配不仅治咳嗽,而且还针对她体质做了治疗,标本兼顾;丝丝入扣,故而效果较好。

(0)

相关推荐

  • 竹叶石膏汤(清热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石膏50克 竹叶6克   人参6克 麦冬20克 半夏9克  粳米10克 甘草6克.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

  •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竹叶石膏汤证之第397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12.竹叶石膏汤证 少阳少阴合病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半夏,人参麦冬草米加: 清热益气养阴津,气阴两伤效堪夸. 组成: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症见身热多 ...

  •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历代医家对该方的...

    ★汪昂<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竹叶.石膏之辛寒以散余热:人参.甘草.麦冬.粳米之甘平以益气安胃,补虚生津:半夏之辛温以豁痰止呕,故去热而不损其真,导逆而能益其气也. ★钱潢< ...

  • 中医刘荣强关注竹叶石膏汤《伤寒论》——历...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用心得 ★汪昂<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竹叶.石膏之辛寒以散余热:人参.甘草.麦冬.粳米之甘平以益气安胃,补虚生津:半夏之辛温 ...

  •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和解方剂类 (3)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3).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组方: 麦冬15克   粳米20克 半夏10克 人参10克 竹叶10克 甘草10克 石膏20 适应症:高烧病后.低热稽留不退,津液枯燥的阳症或阳虚症.体力虚弱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竹叶石膏汤

    原文: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浅析:言太阳病吐生内烦辩证.太阳病误吐津气已伤,表邪渐微而里热已显,故人见不欲近衣.吐后内生热烦,证属气液两伤,阴不和 ...

  • 清热、益气、养阴,巧用《伤寒论》名方——竹叶石膏汤

    2021-08-28 17:25·中医吴秋玲主任 中医经典名著 竹叶石膏汤平时很少用到,但是最近好像和我很有缘,连续接诊几例患者,都是用竹叶石膏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前天学生告诉我,那位服用竹叶石膏汤 ...

  • 灵素之问 | 从阴阳五行到《伤寒论》六要素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5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 ...

  • 灵素之问 | 伤寒论得名及其概念演变与误解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4月22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