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投资者才是真正的投资高手?
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噪音:人类判断的一个缺陷》(Noise: A Flaw in Human Judgement)。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卡尼曼,2002年因其在判断与决策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有史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次颁发给心理学家。他开创了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行为经济学,他的第一本书《思考,快与慢》也成为了世界范围的畅销书。
点击加载图片
丹尼尔·卡尼曼
如果说《思考,快与慢》说的是人在做决策时容易陷入的各种认知偏误,那么《噪音》说的就是人在做判断时候的各种噪声。卡尼曼教授在书中所研究的主题是“系统性噪音”。系统性噪音不是在个体上出现的现象,而是出现在应该做出一致决定的组织或系统中。
比如说对相同罪行的判决、对同一个人的面试结果。相似的案件,一个判了117天,一个却判了20年;早上10点的毕业答辩就比下午四点更难通过,这个从重到轻,从过到不过之间的判断差,其实就是噪声。
卡尼曼教授认为人都是非理性的,在书中,根据来源把噪音分成三类,类比在投资中:
1、程度噪音:有些人是乐观主义者,有些人是悲观主义者,有些投资者热爱交易,有些投资者则不那么喜欢交易。这些都会影响到个人在投资中的判断。
2、场景噪音:当你的情绪或前一次的投资业绩对你的判断产生重大影响时,场景噪音就出现了,它在个体内部是随机分布的,根据不同的精神状态而发生变化。
3、模式噪音:是指不同的投资者对于什么是好投资的认知存在差异,有些投资者可能会非常在意管理层,或者某个指标,其他投资者可能认为这些无关紧要。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刻,会有不同的判断,同样的环境和信息,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判断。这些判断结果之间来回跳动的越不确定,说明噪音越大。而这些噪音,存在于那些本该是相同的判断之中。
如果我们将卡尼曼教授所研究的噪音称之为人类判断的“内部噪音”的话,在现实中我们更多感受的是外部信息噪音。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信息交叉并行铺天盖地,而正如迷人的歌声一样,通常市场噪音给投资者带来的听感都是美妙的,具有诱惑力的。
在那些充满煽动性的描述词语的感染下,投资者很有可能错把噪音当信号,扣动交易扳机做出投资决策。
信息噪音的形成原因,离不开“眼球效应”。心理学上形容“眼球效应”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注意力偏差”。
之所以称之为“偏差”,因为我们经常对该注意的事没有投入足够注意力,对那些无关痛痒、不该过多关注的事,却耗费了太多的注意力。卡尼曼教授便认为,形成“注意力偏差”的根源,在于“注意力”本身就是有限的、稀缺的。然而一般人并不容易做到完全的理性,能够分配好注意力,导致容易被噪音所吸引。
投资者如何完全过滤噪音?我认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且不说能从海量消息中沙里淘金,做一个完全理性的投资者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人的行为和判断,都是跟外界互动的产物。
那我们如何尽可能的减少噪音的影响呢?
1让长锁定帮你克服人性弱点
多投资者都明白,投资基金要长期持有,但现实中真正能做到的却很少。基金业协会曾做过一个统计,只有一半的投资者能够持有一只公募基金超过1年,而只有1/3的人能持有超过3年。我们习以为常的人性弱点阻碍了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比如恐惧、比如过度自信。
而设置有三年锁定期的基金产品,就是要帮助投资者克服一些人性的弱点,平滑掉一年、两年偶然性的运气成分,也克服短期波动时投资者陷入是否赎回的忐忑。当这些噪音被人为强制性的屏蔽掉时,投资的长期性效果才能真正显示出来。
2聚合独立判断
如果你想精确地测量一段距离,你会选择多次测量,多个独立的平均值将比单一测量更为准确。那在投资中,如果让四个不同模式的人来完全独立的评估,是不是就可以减少大部分噪音了。
资产配置的核心逻辑是对抗人性。每一个投资策略的背后还是人的决策,我们相信一个管理人,是基于他的过往经历、历史业绩,证明他大概率是可靠的,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不会犯错的人的存在。通过多资产、多策略、多管理人的分散,通过各管理人相互独立的判断,不押中单一策略/资产,我们大概率也能很好地降低噪音。
3做有纪律的投资
当有记者问卡尼曼教授噪音的反义词是否是安静时,他说不是,“噪音的反义词是纪律。它只是以一种理性的方式做事,组织你的思维,使之尽可能有意识。规则简单,纪律严明,想要打败这样的投资者很难。”
卡尼曼和大部分行为经济学家显然是更认可指数投资的,我一点都不怀疑某些主动管理的组合能够在某一段时期内秒杀指数,但被动投资也可以作为资产配置的一个账户。
毕竟长期来看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所有指数应该都是长期上涨的趋势。如果投资者还想追求基于市场β上的合理超额收益,指数增强型产品也能够满足需求。
没有噪声就没有交易,在投资的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噪音。如何在主观上提高自己内心的信噪比,佛家喜欢用“澄明之境”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类似于开悟的状态。
其实澄明或者开悟指的都是一个人在内心中噪音特别低的状态。即使外在的数据质量不变,如果我们能够降低自己内心的噪音,趋向于澄明之境,同样也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而这,是需要不断修炼的过程。
以上观点、分析及预测、意见仅是在特定市场情况下并/或基于一定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所有状况,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收益保证,以上仅为作者观点和意见,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意见。具体产品信息以产品合同为准,投资人须仔细阅读产品合同、风险揭示书等法律文件,关注产品投资风险和亏损风险,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