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故园(上)
回望故园(上)
小时候常常牵着家里那头农耕的劳动力—黄牛,仰望着大山那边的天空,心里想,一定要努力读书,将来有一天,走出大山,逃离偏远、贫穷、困顿与落后,去呼吸大山外面城市的空气,也要做做那风光的城里人,分享城市的多情与浪漫。在繁华的都市买房,结婚生子,干一番事业。然后把一辈子没出过大山阿爸阿恁(客家话,普通话为阿爸
阿妈)接去,也风光风光......
因为父母们知道,那时候走出大山无非三条路,一为当兵、二为读书、三为做生意,后面一条路已堵死,因为家里没钱。所以我的身份证出生年龄是1975年,实际为1973年,我父亲说,万一没考上大学,还剩最后一条路走出大山,送我去当兵。如今长大了,该是伴随着年岁的逐渐增长,回过头想一想,还是不舍得偏远、贫穷、落后的故乡。记得打记事起,把牛放在河边丰草地吃草,自己则跑河里摸鱼,一边可以去热降暑,更重要的是改善生活,小时候,我家在大山里,父母使出全身力气除了到山里起早摸黑砍几根木头、南竹卖,别无其他收入,收入仅仅够米饭钱。吃肉那是一年的过年、节才有得吃,平时想都别想,因为是妄想。所以摸鱼可以大大的改善伙食,鱼有石斑鱼、黄鸭叫。水
中石头里黄鸭叫最多,但它有两根刺,刺一下很疼,钻心的,但我那时因长期战斗在一线,总结经验,就是被刺后上岸或站在水里对着被刺的地方撒泡尿就立马不疼了,摸鱼继续,摸鱼也有经验,就是水里的一个石头往往几个洞,你手进去,鱼可从另外的石洞里逃跑,你要小心翼翼先摸石头边,看有几个洞。把多余的出口洞先用小石头堵住再抓鱼。摸到鱼后一只手和咬住的竹枝配合穿鱼,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功夫。一般两小时左右就有晚餐的鱼吃了。还有就是烧牛粪煨偷来的红薯吃,哪个香甜啊,没经历的人是无法体会。十月时候,摘茶籽时节,正是梨子熟的季节。放牛多了就知道那个山窝里有梨树且没人家。一放牛就跑到山窝里去放牛,牛儿吃草去了就跑到梨树上偷梨子,把长裤脱下,把裤脚一扎,变成包,下得树来,两裤脚的梨子。开春清明时节摘茶泡、茶耳;映山红开的时候摘着一串串的吃;冬天上学路上带着火盆,边走山路边红火,到了学校就有火烤,但上午上一节课后又到田里挖冰块玩。记得小学四年级寄宿,大山里上小学远,为考乡中心小学就得住学校。记得一次冬天,稻子都收了,我带几个同学,拿一个洗澡铁桶,去田里挖泥鳅、鳝鱼,结果天黑才回到学校,但泥鳅和鳝鱼装满了一铁桶,又舒服了一餐。
原文以“面朝东阳湖”之名,2014、5、22日发表在《长沙晚报》--橘洲湖湘文苑。2016、3、7设计人、画家阿佐,重发文于长沙市湘春路长沙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剧场三楼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