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尚书内省的女官都是怎么选择的?她们的文化程度有多高?
我把这个问题问了邓小南先生,她的回答经整理如下:
问:尚书内省参与政务文书运行的女官系统和皇后以下的妃嫔系统是否是截然分开的?
答:是分开的,但是不是彻底分开。女官系统和妃嫔系统的品秩、服色等都完全不一样,但同时两者之间不像外朝文官武官调换那样困难,孝宗朝就有这样的例子,毕竟都是皇上的人,他想换就可以换。(按:仁宗乳母林夫人、度宗春夏秋冬四夫人等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尚书内省“六尚”系统的女官)
问:选拔这些“批答画闻”的女官,对她们的家庭出身和文化水平有没有特殊要求?
答:出身就是良家子(按:司马光治平元年所奏,“前世皆择良家子以充后宫,位号等级各有员数,祖宗之时,犹有公卿大夫之女在宫掖者。其始入宫皆须年十二三以下,医工诊视,防禁甚严。近岁以來,颇堕旧制。”)
她们应该是在入宫后接受相关文化教育的。我们虽然不清楚具体情况,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隋唐是怎样教育宫女,宋代是怎样教育宦官的,那就可以推知宋代大概也是这样给女官提供文化教育的。
“只是皇后身边的乳娘之类”这个说法可能并不是特别准确,总体来讲,这些女官的来源还是蛮多元化的。
首先第一大来源肯定是正常的宫女采选,北宋最初是从干部家庭中挑选优秀女生,经过身体检查后进宫服务。
公卿大夫之女在宫掖者,其始入宫皆须年十二三以下,医工诊视防禁甚严。
这种采选过程在北宋发生了很多次,你可以将其视为最主要的采选渠道。
初,哲宗既长,宣仁高太后历选世家女百余入宫。
从理论上来讲,这些人都是皇帝的预备后宫,其中比较讨人喜欢、家庭地位稍高的女孩子可能以后就成了皇帝的嫔妃;而一些聪明能干的姑娘可能就渐渐变成了女官。因为这些姑娘入宫时的年纪比较小,因此进宫后还要有专人对其进行教育。其中当然有能逆袭的逆天存在,比如说哲宗的皇后孟氏,十六岁入宫后一下子就被哲宗的妈跟奶奶相中了,于是专门栽培,最后成了皇后;再比如说仁宗朝的冯氏,九岁入宫后一直默默无闻,后来被仁宗相中生了俩娃,才得了个名分,结果在宫里收了个养女又被神宗看中了!于是一点点的从宫女逆袭,最后“在禁掖几六十年,始终五朝,动循礼度。薨,年七十七,赠贤妃。”
此外,还有一类来源是被封王的成年皇子登基后带过来的。当然,直接带来一个班子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把自己用的顺手的女官直接带到宫里来纳入女官体系这个还是很常见的,比如说高宗朝有位刘尚食,就是高宗自带进宫的(注1)
上皇朝内人有两刘娘子……其一乃上皇藩邸人,敏于给侍,每上食,则就案所治脯修,多如上意,宫中呼为尚食刘娘子。
当然,除此之外一些非主流的入宫方式还包括裙带关系入宫——比如说大家熟悉的“狸猫换太子”的主角仁宗皇帝,刘娥在把他从李宸妃那儿抢过来之后并没有亲自看护他,而是让自己的亲信杨淑妃来看护小皇子。而这个杨淑妃恰巧有个穷亲戚死了以后姑娘没人管,于是被送到了宫中来服侍杨淑妃——结果小姑娘长大以后受宠于仁宗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张贵妃
张贵妃,河南永安人也。祖颖,进士第,终建平令。父尧封,亦举进士,为石州推官卒。时尧封史尧佐补蜀官,尧封妻钱氏求挈孤幼随之官,尧佐不收恤,以道远辞。妃幼无依,钱氏遂纳于章惠皇后宫寝。长得幸,有盛宠。妃巧慧多智数,善承迎,势动中外。
不过这不算什么,更八卦的是张贵妃年纪大一点之后也玩起了这种养成游戏,收了一个四岁的小幼齿当姑娘养,而这小丫头长大之后也被仁宗皇帝给看上了!母女.avi了解一下……
周贵妃,开封人。生四岁,从其姑入宫,张贵妃育为女。稍长,遂得侍仁宗,生两公主。
每当我看到这里是,我都不禁掩卷长叹,张贵妃之所以能在色中恶鬼宋仁宗那里得到那么高的地位绝对不是盖的,她太了解男人了……(注2)
剩下的一些渠道还包括各国进贡的女子等等。不过总体来说,上边的几个采选渠道依然是最主要的,而在这之外,随着北宋皇帝们后宫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地位比较低下的女性也有机会经人牙子之手被买卖到宫中,这个来源就比较驳杂了。学者们一般喜欢引用司马光的话说
近岁以來,頗堕旧制,内中下陈之人竞置私身,等级寖多,无复限极,监勒牙人使之雇买,前后相继,无时暂绝,致有军营、市井、下俚妇女杂处其间,不可辨识。
但实际上,人口买卖也是很常见的
殿直张荣垂拱殿起居唐突自陈,先因罪勒停,有女卖入禁中,诏贷其罪,令内东门还其女。
由于北宋后宫的管理制度内外隔绝,导致外臣甚至没法知道宫中尚书内省的具体情况,只能靠财政开支来揣测人数,因此想要详细的了解宫中女官的培养机制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以“姿容”被选入宫中的,多半是要睡到皇帝龙床上去的;而比较聪慧的则有机会进入女官系统,那些容貌也不出色、脑子也不太灵光的则只能做最底层了。
说道教育问题,这个没有特别详细的记载。但可以确定的是宫中一定存在着相应的教育及培养机构——不然十几岁的小姑娘直接扔到宫里,纯靠天赋领悟工作技巧这不是扯淡么?更不用说她们还随时可能被皇帝看上春风一度、日后飞上枝头变凤凰了。实际上,尚书内省里是有专门教育机构的:仁宗乾兴元年,女官尚仪之下设司籍二人,总管“经籍教学、纸笔几案之类”,辅佐司籍的人员有典籍、掌籍各二人,女史十人,之后徽宗可能是因为自己御笔特别多的缘故,又专门开了个司教,虽然教学内容无从考据,不过考虑到唐明两朝的情况,应该是经、史、子、集、易、律法、算术、吟诗、书法都会有所涉猎,各种女德教育当然也少不了,要是比较有野心的同学自然还会在取悦男人的技巧上勤学苦练……
不过说到底,尚书内省也只是一个“秘书处”性质的机构,对女官们的学识要求是要低于外朝的。而宋朝的祖宗家法也限制了她们再进一步的可能。因此俗话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考虑到尚书内省里的女官也隶属于皇帝后宫的一部分,一旦有机会得到皇上宠爱,自然身份就可以转为嫔妃——宋徽宗尤其喜欢这么干,他的刘贵妃、冯美人都是从尚书内省的女官转为嫔妃的。而这其中最著名的转职者当属仁宗皇帝的生母李宸妃了,她从刘娥身边的宫女起家,之后在女官系统中做到司寢——结果就真的睡上了真宗皇帝的龙床,生下了仁宗小皇帝,在大中祥符三年四月,被封为崇阳县君,大中祥符九年二月进了才人,死后被追封为皇太后。她一生的经历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这一生的命运,有的时候真的不能只靠个人奋斗,还是要考虑历史进程的……
这些女官在入宫前后,都要接受系统的教导,比如宫廷礼、各种规章制度,读书写字、批阅章疏,而且既然是女官,也有一定的升迁制度,有品阶,有俸禄可拿。
我记得教导这些女官的,应该是内廷的宦官吧?
@朱武镐
她们中很多是出自大户人家的,有一定的教养,文化水平也比普通人家的女子高,入宫的话,还能养家糊口,甚至,万一被皇帝临幸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