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密码|察明堂色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今天察面色。

我们前面讲了目色,引述《脉经》中与目色比较的正是面色。面色的重视,却是《灵枢经》在刺法中最先提到的。《灵枢.五阅五始》篇开篇即是: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者,五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愿闻其五使当安出?岐伯曰:五官者,五脏之阅也。黄帝曰:愿闻其所出,令可为常。岐伯曰:脉出于寸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脏。经气入脏,必当治里。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岐伯曰:五官已辨,阙庭必张,乃立名堂。名堂之大,藩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黄帝曰:愿闻五官。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黄帝曰:以官何候?岐伯曰:以候五脏。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黄帝曰:五脉安出?五色安见?其常色殆者如何?岐伯曰:五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藩蔽不见,又埤其墙,墙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黄帝曰: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脏之气,左右高下,各有其形乎?岐伯曰:脏腑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与许多《内经》中的问难一样,岐伯对于黄帝的问题常常显得详略不均,有时还有些所问非所答。这是因原本离乱,后世修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今天阅读需要重新去梳理一下。首先,对于五官诊,即面诊有一个总体判断:“五官者,五脏之阅也”。二是将面诊与寸口诊并称。如同寸口诊有独决于寸口一样,面诊也有独决的说法,则脉独决于寸口,色独决于五官。三是五官的面象,有寿与非寿两种格局,这出自于数术之中形法相面的内容,我们以后谈。四是五官与五脏合,“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五是,就此可以观“五脏之气”,“以候五脏。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但是,最后留有两个问题,其一是,“五脉安出?五色安见?其常色殆者如何?”岐伯并没有正面回答。其二是,黄帝问:“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脏之气,左右高下,各有其形乎?”岐伯的回答是“脏腑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岐伯虽有回答,但是究竟这个度是什么,则不见其详。而对于五色的常色及殆色我们前篇谈到目色的时候已经述及。那么剩下的问题如何理解呢?《灵枢.五色篇》中再次借由黄帝向雷公的阐述,说明了面诊的详细内容。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黄帝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藩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雷公曰:五官之辨奈何?黄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挾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雷公曰:其不辨者,可得闻乎?黄帝曰: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其色部乘袭者,虽病甚不死矣。雷公曰:官五色奈何?黄帝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为五官。黄帝的说法比之于岐伯的说法要细致一些,比如将人体面目五官名称做了说明:“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藩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次,将面部以明堂鼻为中央,而配属五脏六腑,“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挾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这也是,为什么面诊名为明堂的原因。(后世之明堂为名者,则专讲人身之经络,及所部属的腧穴。与《内经》不同。是分拆《甲乙经》以恢复所谓黄帝《素问》、《九卷》即《针经》、以及《明堂》三书所导致的。)但应注意的是,这里黄帝的明堂五色,是“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为五官”。对应的仍然是痛、热、寒三个问题,比之《素问》所言脏腑五色,是不同的。这里简要说一个看法,《灵枢经》内容大抵以九针刺法为根基,而痛、寒热,是外治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到了《素问》则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予以说明医理,因此,对于五色的认识和采纳有了不同,而更多服务于说理。我们后面会专门探讨这个问题。“脏腑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这是岐伯回答黄帝问题时有说但未曾细说的,在本篇则有直接的答案。雷公曰:以色言病之间甚奈何?黄帝曰:其色粗以明,沉夭者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五色各有脏部,有外部,有内部,色从外部走入内部者,其病从外走内。其色从内走外者,其病从内走外。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灵枢.五色篇》)则本段文字是对岐伯提出的纲要的进一步阐述。以明堂为中线,分布五脏,六腑挾其两侧,通过观察颜色,看其起始的位置,以及发展的方向。从外部即六腑对应的位置向中心发展,代表疾病向里。从中心向外发展,则代表疾病从里走表。这里的阴阳指五脏六府之气,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阴,下为阳。而这就需要具体这些位置代表什么。文中继续有言:雷公再拜曰:善哉!其死有期乎?黄帝曰:察色以言其时。雷公曰:善乎,愿卒闻之。黄帝曰: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挾大肠者,肾也。当肾者,脐也。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颧者,肩也。颧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内呲上者,膺乳也。挾绳而上者,背也。循牙车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胫也。当胫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屈者,膝膑也。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有部分,用阴和阳,用阳和阴,当明部分,万举万当。能别左右,是谓大道。列表图如下。庭(颜)者(额头)首面阙上者(眉间上)咽喉目内呲上者膺乳阙中(眉间)者肺目内呲上者膺乳挾绳(以颊角胃绳)而上者背下极者(鼻柱、山根)心挾绳(以颊角胃绳)而上者背循牙车(即颊)以下者股肝左者胆直下者(鼻准头上)肝循牙车(即颊)以下者股中央者膝中央者膝膝以下者胫颧后者臂颧者肩挾大肠者,肾中央者(颧)大肠方上者(口角正上,迎香处)胃下者(鼻准头)脾方上者(口角正上,迎香处)胃中央者(颧)大肠挾大肠者,肾颧者肩颧后者臂膝以下者胫当胫以下者足臂下者手当肾者脐面王以上者(鼻准下)小肠当肾者脐挾大肠者,肾臂下者手当胫以下者足巨屈者膝膑巨分者股里面王以下者(当下颏)膀胱、子处巨分者股里巨屈者膝膑图表中有一竖线居中,上自额头、眉间,循鼻下至王宫,王宫在于下极,即下颏。分布面首、咽喉、肺、心、肝、脾、小肠、膀胱子处;一横线,以鼻准为中心,由内而外,自颧而至耳前,分别分布大肠、肾、肩、臂和中央膝,当身体之脐横线。左右各有两纵线,一在颧而下,至口角,为肩、臂、手,另一横线自耳下至颊车,颊车当膝,上为股,下为胫、足。因此分部,而察色,并判断其色之泽夭,即是否有光泽,色沉浊为内,色浮泽为外。《五色篇》最后黄帝总结察明堂大法,而言: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深浅,察其夭泽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故。色明不粗,沉夭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

(0)

相关推荐

  • 望诊

    ​中医望诊: 相气十法 五色主病 大凡,望诊 先分,部位 后观,气色 欲识,五色之精微 当知,十法之纲领 十法: 浮沉清浊 微甚散抟 泽夭 浮沉: 色 显于皮肤间者,谓之浮 隐于皮肤内者,谓之沉 浮者 ...

  • 黄帝密码|​察遍身色

    察遍身色. <出窍系列1>.水墨.本然绘 <灵枢.问病及尺>中说: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欲无视色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 岐伯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 ...

  • 黄帝密码|色脉(上)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今天三.色脉 <少阴心火--中医五脏心象想象>.丙烯.本然绘"色脉"在<内经>里的陈述,照岐伯的说法是最重要的.<素问.移精变气 ...

  •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 关键词:黄帝内经, ...

  • 黄帝密码|有过之脉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脉的想象>.丙烯.本然绘脉在<内经>中一开始,是表示人体体表可以触及的动脉以及其所代表的疾病信息的.使用脉法决死生,<史记>里说是始于扁鹊, ...

  • 黄帝密码|胃气与真藏脉

    <厥阴风木--中医肝象的想象>.丙烯.本然绘 2.胃气与真藏脉 在<内经>理论体系中有个很明显的事情,那就是现代医学目脉搏与心跳的关系,是很清楚的.而且人心跳的存在,无论如何都 ...

  • 黄帝密码|五色修明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 今天2.五色修明.[i] <中医脉的想象>.丙烯.本然绘关于色脉的色,是与四时五脏有关的色."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ii]合 ...

  • 黄帝密码|三部九候

    原创 芃澜 腔调中医(三)三部九候脉法 <出窍系列2>.水墨.本然绘三部九候脉法,是<素问>脉法的大宗.所谓三部九候,是"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 ...

  • 黄帝密码|人迎寸口脉法

    昨天 (四)人迎寸口脉法 <出窍系列32>.水墨.本然绘 人迎寸口脉法见于<素问>中只在<六节藏象论篇>中篇尾出现了一次,原文为: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 ...

  • 黄帝密码|十二经脉诊法

    原创芃澜 腔调中医 昨天 (五)十二经脉诊法 <观自在>.水粉.本然绘 人迎寸口脉法操作的简便,以及与经脉所病的对应关系使得它在指导针刺时,有着自然的辩证优势.因此,在<灵枢.经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