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普仁治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或颈臂综合征,多因颈部软组织损伤或发生慢性退行性变,产生椎体移位、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理改变,从而压迫、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和颈部软组织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中医学关于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肩痛”。

【病因病机】

风、寒、湿邪内侵;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滞血瘀;饮食不节,劳伤心脾,健运失司,气血虚弱,痰湿内停;高龄、房劳等原因造成肝肾不足,均可致气血不畅,筋脉阻滞,肌肉、关节失养,形成本病。

【临床表现】

按颈椎病的发病节段分为上、下颈段颈椎病,按退变的椎间盘所激惹或压迫的主要结构所引起的临床征象,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食管型、混合型等颈椎病。可见肢体麻木、头晕头痛、颈部疼痛、心慌气短等各种症状。

1、风寒湿型

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

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

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

眩晕,头空痛,伴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

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疗】

治法

祛邪扶正,通经止痛。

1毫针

取穴:主穴:大椎、大杼、养老、悬钟、后溪。配穴:风寒湿型配外关、昆仑。气滞血瘀配支沟、膈俞。痰湿阻络配列缺、脾俞。肝肾不足配命门、太溪。气血亏虚配肺俞、膈俞。

刺法:进针后捻转或用平补平泻手法,以得气为度,针颈部穴位,针感向肩背部下传,针肩部穴位针感下传至手指,留针30分钟,每日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火针

取穴:取夹脊穴、阿是穴(痛点及肌肉僵硬处)。

手法:使用火针,将直径0.5mm,长2寸的钨锰合金针,置酒精灯上,将针身的前中段烧透至白,对准穴位,速刺疾出,深达肌腱与骨结合部,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针眼片刻,在每平方厘米病灶上,散刺2~6针,每周治疗2次,嘱患者保持局部清洁,避免针孔感染。

3火罐

取穴:行针前在颈部找到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物,或相应穴位。

手法:选用大小适当的火罐,在拔罐部位皮肤呈现紫色或拔至10分钟时起罐,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典型病例】

李某,男,49岁。

初诊日期:2001年11月14日。

主诉:颈部不适及右上肢麻木近半年。

病史:患者颈部不适及右上肢麻木近半年,未予诊治。3日前与朋友玩麻将1夜,颈部疼痛加剧,右上肢放射性疼痛,右拇、食、中指麻木加剧,3天来因疼痛加剧而夜晚不能入睡。颈部僵直,活动不利,肩胛上下窝及肩头有压痛,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弦。既往无其他慢性病史。

查体:C3、C4棘突旁压痛明显,颈加压试验(+),肩胛上下窝及肩头有压痛。颈椎X线片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3~C4、C4~C5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明显增生,椎间孔变小。诊断为颈椎病,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肾髓亏虚型,病理分型为神经根型。

治宜行气活血,补肾通督。以上述方法治疗,取颈部夹脊穴、大椎、大杼、风池、天柱、天宗、悬钟、外关、后溪、命门、支沟、阿是穴。经治疗1个疗程症状明显好转,治疗2个疗程症状基本消失,嘱其养成低枕睡眠习惯,颈部适当活动,随访3个月,症状未再复发。

【按语】

颈椎病又称颈椎间盘综合征或颈肩综合征,是由外伤、劳损、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的颈部曲线改变及椎间盘、关节、韧带的退行性改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是颈椎及软组织退变导致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关节突间关节面接近水平,椎间盘萎缩,间隙变窄,关节松弛,椎体易移位,使椎间孔变小,韧带增厚,关节肿胀等,由此压迫神经、脊髓、血管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中医学关于颈椎病的论述散见于“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肩痛”,多因外伤劳损、感受寒湿、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或闪挫扭伤等致气血失和,运行不畅,经脉阻滞,气滞血瘀,经脉筋骨失养,瘀血不通,不通则痛,筋脉失养而不能约束骨骼和稳定关节以致产生“骨错缝,筋出槽”。

大椎乃颈项之门户,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督脉为“阳脉之海”,总领诸阳经,气血经络由此而过,针刺大椎穴可振奋督脉之阳气,使气旺血行,从而改善颈项部的血液循环,缓解局部神经血管压迫。大杼为八会穴之骨会穴,对缓解颈神经压迫,改善颈椎局部水肿,解除神经根刺激具有良好效果。养老,属手太阳经郄穴,《针灸甲乙经》卷十:“肩痛欲折,臑如拔,手不能自上下,养老主之。”《针灸大成》卷六:“主肩臂酸疼,肩欲折,臂如拔,手不能自上。”说明养老有活血通络的作用。悬钟为八会穴之髓会穴,有补髓壮骨,通经活络的作用。后溪,属手太阳小肠经,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与奇经八脉相交会的关系是与督脉相通,据有关资料报道,后溪穴通督脉的循行路线是:起于后溪穴,沿小肠经上行于腕部,从尺骨小头直上,沿尺骨下缘出于肘内侧(在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绕肩胛,交肩上,在大椎穴与督脉相交,然后沿督脉夹脊穴下行……因此针后溪穴治颈椎病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理论的具体应用。颈夹脊穴在局部解剖上每穴都有从相应的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相应的动脉、静脉丛分布。针刺颈夹脊穴通过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体液调节作用,促进机体功能的改善,使交感神经释放缓激肽、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化学介质,从而疏导经气,缓解疼痛。

毫针通过刺激穴位并用手法进行微调,来恢复机体的自稳调节机制,同时也调节局部体液代谢,在改善颈椎病动力平衡的基础上纠正其静力平衡,从而起到调节阴阳,动静平衡的效果。关于火针治疗的机制,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火针烧红时,针身温度可达800多摄氏度,且以极快的速度刺至粘连、瘢痕组织之中,针体周围微小范围内病变瘢痕组织被灼至炭化,粘连板滞的组织得到疏通松解,局部血循环状态随之改善,通过治疗、休整的交替,机体对灼伤组织充分吸收,新陈代谢,纤维组织增生所形成的粘连瘢痕组织得到质的改变。所以,火针疗法对于颈椎病有理想而巩固的疗效。拔罐可以祛风解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改善颈部血液循环,放松颈部紧张肌群而缓解痉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