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俄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307,《清朝史话》连载14,欢迎收看。
康熙皇帝亲政后,就留意于抗俄斗争,三藩乱平、台湾回归后,又怎能不集中全力来驱逐侵略者!
原来,正当清朝全力攻打明朝,中国国内很乱的时候,俄国侵略者却闯进了满族的故乡、清朝的祖宗发祥地之——黑龙江流域。
不甘屈服的黑龙江各族人民,始终对沙俄侵略者进行着英勇的反抗。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从顺治九年(1652)到康熙皇帝亲政之前,规模较大的有七次之多。这些战斗,虽曾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并使其渐在黑龙江下游敛迹,但却未能剪除雅克萨和尼布楚的盘踞者,他们的捣乱仍很猖狂。
为了彻底驱逐侵略者,康熙皇帝进行了长期而充分的准备工作。康熙十年(1671)、康熙二十一年(1682),他两次巡幸东北。第二次东巡后,即派郎谈等以打猎为名,对雅克萨的俄军进行侦察,随后派萨布素等在额苏里和新、旧瑷珲驻兵、屯田,康熙二十二年(1683) 10月,又命萨布素为驻守黑龙江等地将军。他还派遣大员到吉林督造战舰和运粮船,开辟由辽河、松花江到黑龙江的水陆联合运输线,开设从吉林到瑷珲、从墨尔根(今嫩江)到雅克萨的驿站,筹措大军需用的军粮和牛羊等。
康熙二十四年(1685) 6月20日,郎谈、萨布素等率领的大军,开到雅克萨附近。22日,派俄俘进城晓谕,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还是不肯撤走,清军才于24日夜里,对雅克萨进行了包围:东南是战船,城南是步兵,城北是红衣大炮,城东城西是神威将军大炮,城上游则埋伏了骑兵和藤牌兵。
盘踞在尼布楚的侵略者,派了100名援军,坐了木筏乘流而下,前来增援,銮仪使侯林兴珠立即率领藤牌兵截击。藤牌兵们一个个脱了衣服,跳入水中,头上举着藤牌,手里握住砍刀,潜到筏边,见人就砍,俄军顿时就被砍死30多人,还被活捉了十多个。而这藤牌,无论双层或单层的,里面都夹着或贴着丝绵,俄军的火枪打不透,因此,只得惊呼着“大帽鞑子来啦”,逃回尼布楚去。
被围在雅克萨的托尔布津,强迫军役人员、商人、猎人出击,也被清军击败。
6月26日黎明,清军的大炮开始轰击了。炮弹,轻的每颗十来斤沉,重的每颗重十六七斤,威力很大,顿时打得敌人塔楼、城堡、教堂、钟楼、店铺和粮库全都起火,头三天就损失了100多人。有两个神父,一个叫叶尔莫根,一个叫伊凡诺夫,最初曾鼓动俄军反击,现在,反倒带头鼓动托尔布津出城投降了。
7月6日,在雅克萨盘踞了40多年的俄国侵略者,终于打着白旗向清军投降。中国的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
然而,托尔布津回到尼布楚后的第5天,即7月25日,却又派了70个兵卒来雅克萨侦察。13天后,盘踞尼布楚的俄军头目闻报清军已撤、庄稼无恙,又打发托尔布津和拜顿重来侵占雅克萨。
托尔布津和拜顿带了671人(后增至826人),五门铜炮、三门铁炮以及大批枪支弹药,在被清军摧毁的城堡稍下面一点的地方又重筑了一座设有全套防御工事的城堡。
康熙二十五年(1686)春,他们强种了粮食,还窜扰了呼玛河及其支流,袭击了清军一支由40人组成的侦察队,打死了其中的30人。
7月17日,清军被迫再次包围雅克萨,晓谕托尔布津撤走。
托尔布津不但不撤,反而首先开炮遥击清军,连续四次出城,与清军打了四天四夜。清军把他们杀回城中,炮兵又进行了还击。托尔布津在塔楼指挥,被清军一炮打断左腿,四天后,死掉了。拜顿指挥俄军反冲锋,也被击退。
俄军与清军一交手,就死了130多人; 而到12月,城中就只剩下150人,而且不少是得了败血症的,能站岗放哨者不过45人了。拜顿本人也受了伤,他向尼布楚报告: “目前,我和哥萨克们生活在恶臭的横尸当中,大人,……即使现在允许安葬,也已无人筹划此事。”
康熙二十六年(1687) 5月,拜顿已经只能拄着拐杖蹒跚了,而他手下,也只剩下66个患着马腺疫、败血症的士兵。但是,在清军进行的第二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眼看就要取得全胜的11月,沙俄政府就派了信使乞解雅克萨之围,并表示俄国愿意和谈,因此,12月10日,清军就已解围,等候中俄大使谈判。
康熙二十七年(1688) 4月,俄国请求在色楞格河附近的楚库柏兴(色楞格斯克)谈判,5月30日,清朝的代表团即出发,途因噶尔丹的叛乱、交通受阻而返回。
康熙二十八年(1689) 6月,俄国请求在尼布楚谈判,7月31日,中国使团便已全部到达,而俄使8月18日才姗姗来齐。8月22日谈判开始,但由于俄方一再无理纠缠,所以,直到9月7日下午6时,中俄间第一个平等条约一一《尼布楚条约》才诞生。
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格尔毕齐河(在东经119度处流入石勒喀河)和额尔古纳河以东至海的整个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属于中国;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地区,暂行存放,留待以后再议;凡一二人越界捕猎或盗窃,立即械系、送回本国处罚,凡数十人结伙,持械越界、杀人劫掠者,捕拿送回本国,处以死刑;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以过界往来贸易互市;订约以前的逃人不必遣返,订约以后,两国不收逋逃。
《尼布楚条约》的内容,曾用满文、汉文、蒙文、俄文和拉丁文五种文字,刻成了界碑。两边的界碑,耸立在格尔毕齐河东岸和外兴安岭的南麓;东边的界碑,耸立在乌第河与土古尔河之间的运输线上。在额尔古纳河口的石壁上,也镌刻过五种文字的碑文。
尼布楚谈判,满清让出了尼布楚地区。但《尼布楚条约》,保证了中俄东段边境一百六七十年的和平,对中俄两国都有好处。而黑龙江将军之设,加强了中央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初步奠定了后来行省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