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340
大黄干漆汤
【处方】 大黄2两,干漆2两,干地黄2两,桂心2两,干姜2两。
【功能主治】 新产后有血,腹中切痛者。
【用法用量】 以水3升,清酒5升,煮取3升,去滓,温服1升。血当下。若不愈,明旦服1升。满3服,病无不愈。
【摘录】 《千金》卷三
滋阴润燥汤
【方源】:(经验方)
【组成】:生地、枸杞子各15克,麦冬、沙参、山楂肉各12克,阿胶10克,人参3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阴,生津润燥。
【主治】:鼻咽癌等肿瘤病人作放射治疗后,出现口干咽燥、津枯肤燥等症。
【方解】:方中生地、麦冬、沙参可益气养阴,生津润燥;山楂、阿胶养血活血。若出血,加白茅根、仙鹤草;气虚,加黄芪、山药;血虚,加当归身、制首乌、白芍;欲呕,加竹茹、陈皮。
启膈散
【方源】:《医学心悟》
【组成】:沙参、丹参各9克,茯苓、川贝各6克,郁金、杵头糠(即米皮糠)各3克,砂仁壳1.5克,荷叶蒂2个。
【用法】:水煎服。
【功效】:润燥降逆。
【主治】:噎嗝症(食管癌等),气结津枯,咽下梗塞,甚则疼痛呕吐。
【方解】:方中沙参、川贝润燥生津;郁金,砂仁壳理气降逆。本方对津枯气逆所致的食道痉挛有一定疗效。
启膈汤
【方源】:《福建中医药》
【组成】:䗪虫15克,蜈蚣2条,山慈菇、半枝莲、党参各20克,半夏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疗程。
【功效】:益气活血,解毒化痰。
【主治】:食管癌咽下困难者。
【方解】:方中䗪虫、蜈蚣可活血化瘀;山慈菇、半枝莲解毒化痰。临床上痰湿型,加夏枯草、全栝楼各30克,郁金10克;瘀阻型,加桃仁9克,丹参12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气虚型,阳微型,加黄芪30克,白术10克,干姜6克。
【按语】:原方作者用本方加减治疗食管癌吞咽苦难者36例,服药2周后,咽下困难者状消失20例,好转13例,无效3例。
旋覆代赭汤加减
【方源】:(经验方)
【组成】:旋覆花、急性子、郁金、姜半夏各9克,代赭石15克,陈皮、厚朴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理气降逆,燥湿化痰。
【主治】:食管癌初期,证属痰气交阻者。症见吞咽时哽噎不顺,进食时胸膈闷胀,或有隐痛,或泛吐痰液及食物,舌苔薄腻,脉弦细。
【方解】:本方以《伤寒论》中旋覆花代赭汤为基础,根据临床实践进行了增减,使其化痰散结功能增强。方中旋覆花、急性子、郁金、代赭石可理气降逆;半夏、陈皮燥湿化痰。
大黄茯苓丸
【处方】 大黄、茯苓、桂枝、芍药、桃仁、牡丹皮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兔屎大。
【功能主治】 妇人有症痼蓄瘀害妊娠者。
【用法用量】 每日1丸,食前服。不知,加至3丸。
【摘录】 《产科发蒙》卷二
大黄敷方
【处方】 大黄(锉,炒)1两,木通(锉)半两,葶苈(纸上炒)半两,莽草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消肿。主毒肿,初觉肿痛。
【用法用量】 以水和敷之,干即易。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补益清解方
【方源】:《中国中西医集合杂志》
【组成】:人参3克,金银花、白花蛇舌草(或夏枯草)各20~30克。
【用法】:人参单煎服,服人参当天不服其他3种中药,另3种中药水煎服,每周2次。
【功效】:益气扶正,清热解毒。
【主治】:鼻咽癌放疗期。
【方解】:方中人参可益气扶正;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目前治疗恶性肿瘤,仍以化学疗法、放射性治疗、手术治疗三大疗法为主,也是相对有效的方法。但是,这三种疗法,在试图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摧残亦不小,临床常见因其副作用而难以坚持疗程者。此时,若能尽早配合中医辨证施治,往往可助一臂之力,故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按语】:本方即专门针对鼻咽癌放疗时,配合应用之方,可达扶正固本,清热解毒之目的。
三虫汤
【方源】:《肿瘤病良方》
【组成】:夏枯草、海藻、礞石各30克,昆布、钩藤各24克,赤芍15克,蜂房、苍术各12克,桃仁、白芷、生南星(先煎),制远志、菖蒲、地龙、蜈蚣、全蝎各6克。
【用法】:先煎生南星2小时后,再放入其他药物共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散结化痰,化瘀解毒。
【主治】:鼻咽癌。
【方解】:本方以方中地龙、蜈蚣、全蝎3虫命名,因这3味药均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复方土茯苓漱口液
【方源】:《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组成】:土茯苓120克,蒲公英、生地榆、珍珠母各60克。
【用法】:每日1剂,煎液含于口内,每日含多次,每次约含10分钟。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敛疮。
【主治】:唇癌、口唇白斑属于毒热明显而又夹湿者。
【方解】:本方所治乃属于热毒湿热内蕴所致。方中土茯苓为主药,《本草纲目》称:本品甘淡,平,无毒,健脾胃,强筋骨;《本草备要》则称:土茯苓淡能渗,甘能补,患脓疮者,煎汤代茶甚妙。
【按语】:近年来经过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本药能清热利湿,解毒抗癌。已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膀胱乳头状转移上皮癌、颅咽管癌等。
大黄酊
【处方】 大黄粉200g。
【制法】 上药用60%乙醇适量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3~5ml的速度渗漉,待滤液达750毫升时,停止渗漉,压榨药滓,压出液滤过,与滤液合并,加甘油100ml与适量的60%乙醇使成1升即得。
【功能主治】 健胃。主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4ml。
【摘录】 《药剂学及制剂注解》
血灌瞳仁,目睛疼痛
大黄当归散
【处方】 大黄1两,当归1钱,木贼1两,黄芩1两,栀子5钱,菊花3钱,苏木5钱,红花8钱。
【制法】 上为细末,令匀。
【功能主治】 血灌瞳仁,目睛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远茶清调下。宜服止痛没药散,止疼后服。
【摘录】 《金鉴》卷七十八
牙痛霜
【方源】:验方选编
【组成】:樟脑3克,川椒3克,细辛2克。
【用法】:上药研为极细末,放铜勺内,用茶盅盖严,稠面封固四周,勿令透气。放入微火上煅烧,约15~20分钟,移地候冷,揭开则霜药俱在茶盅底,入瓷器收贮。取少许霜药塞痛处。
【功效】:消肿止痛。
【主治】:龋齿牙痛,风火牙痛。
【方解】:龋齿中医认为系“肥甘湿热,化生牙虫”所致。其痛遇冷热咸酸刺激即可作痛,牙齿蛀坏有浅深不同,浅者齿黑有空洞,深者可达牙髓。治当杀虫为主。本方中樟脑、川椒、细辛3药均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且有一定的杀虫作用。
增损普济消毒饮
【方源】:《温病刍言》
【组成】:玄参、黄芩、牛蒡子、僵蚕各10克,黄莲、马勃、薄荷、荆芥各5克,连翘12克,金银花、板蓝根各15克,芦根30克,桔梗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主治】:头面部,咽喉肿痛。如无名肿痛,牙龈肿痛,急性扁桃体炎等。
【方解】:本方由普济消毒饮加减而成,功能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方中以黄芩、黄莲、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马勃清热解毒以消肿。且马勃清轻专走上焦,故能治头面、咽喉肿痛。牛蒡子、僵蚕、薄荷、荆芥疏散风邪,使毒热从表而散;桔梗载药上行,开泄上焦;玄参治浮游之火以利咽喉。若便燥结者,可加大黄。
眼胞壅肿,瘀血凝滞不散,渐生翳膜
大黄当归散
【处方】 大黄(酒蒸)黄芩(酒炒)各30克 红花6克 苏木屑 当归 栀子(酒炒)木贼各15克
【制法】 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 主眼胞壅肿,瘀血凝滞不散,渐生翳膜。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水煎,食后服。
【摘录】 《张氏医通》卷十五
大黄醋煎丸
【处方】 川大黄(末,极细者)4两,酽醋1升。
【制法】 上药同煎,熬至如稀面糊相似,和成剂,放在瓷器内。
【功能主治】 远年日近积病。
【用法用量】 如遇用药,秤1两,分作小块,男子温嚼送下,妇人墨醋汁送下。可2-3时辰,积物下为效,后服白米粥补之。
【注意】 忌生硬冷物。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烟霞圣效方》
大黄除热汤
【处方】 大黄3两,黄芩3两,柴胡1两,芒消(别研)1两,甘草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阳实发热。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半,煎1盏,去滓;入芒消1钱匕,再煎2-3沸,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一一九引《指南方》
牙痛头痛散
【方源】:民间效方
【组成】:乳香、没药、川芎、石膏、雄黄各6克,火硝15克。
【用法】:共研极细末,用少许吸鼻中。初觉刺激,少时即感爽快,痛止。
【功效】:祛瘀止痛。
【主治】:牙痛,头痛。
【方解】:牙痛亦有因瘀血攻龈所致者,多因热壅于经脉而不散,以致血液瘀滞,络气被阻所致。其症可见牙龈硬肿色黑,痛如针刺。本方以乳香、没药、川芎化瘀定痛;石膏、雄黄、火硝清热解毒以化瘀。
硼樟消盐粉
【方源】:《医书效方》
【组成】:硼砂、樟脑、火硝、青盐各等份。
【用法】:共研极细末,痛时用少许涂患处。涂药后,口中流涎,可随时吐出。
【功效】:镇痛,防腐,解毒。
【主治】:风火、虫蚀牙痛及其他各种牙痛。
【方解】:方中硼砂,又名月石,为硼砂矿石精制而成的结晶。其性甘咸而凉,可清热、消痰、解毒。青盐,又名大青盐,性味咸寒,可清热凉血、明目。樟脑,为樟科植物樟树的木材及枝叶经提炼制成的白色颗粒状结晶。其性辛热,可辟秽开窍,除湿杀虫,散瘀止痛。本方4药合用,解毒杀虫,散瘀止痛。故可治疗火热上攻或虫蚀牙痛。
防风二皮汤
【方源】:邢学恭家传方
【组成】:防风、青皮各9克,丹皮、当归各10克,生地15克,升麻7克,细辛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止痛。
【主治】:牙痛。
【方解】:方中防风可疏散风邪;丹皮、当归、生地活血清热止痛;升麻、细辛可祛风止痛。上门牙痛多属心火,加黄莲7克,麦冬10克;下门牙痛多属肾火,加黄柏9克,知母12克;左上牙痛多属胆火、加龙胆草、羌活各9克;左下牙痛多属肝火,加柴胡、栀子各9克;右上牙痛多属大肠或膀胱火,加大黄15克,枳壳10克;右下牙痛多属肺火,加黄芩、枳壳各10克;两侧上牙痛多属胃火,加白芷、川芎各9克;双侧下牙痛多属脾火,加白芷9克,白芍12克。一般1~3剂则痛止或减轻。
地参菊花汤
【方源】:杨慎修经验方
【组成】:熟地、玄参、菊花各60克,生石膏10~30克,升麻0.5~5克,蜂蜜60克。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成3000毫升,徐徐服之。
【功效】:滋阴,清热,止痛。
【主治】:阴虚胃热牙痛。
【方解】:方中熟地、玄参养阴清虚热;菊花、石膏可清实火止痛;配以蜂蜜可缓急、止痛。牙痛与少阴、阳明两经关系最密切。肾阴亏虚、胃火炽盛之牙痛,本方最为适用。
大还丹
【处方】 淫羊藿(剪去边毛,羊油炒)10两,地黄(酒浸,9蒸9晒)12两,金樱(去心毛,酒浸)8两,破故纸(酒浸)8两,仙茅(酒浸)8两,当归(酒浸)6两,石斛(酒浸)6两,菟丝子(酒洗)5两,麦冬(去心,炒)4两2钱,白菊花4两2钱,杜仲(盐水炒)4两,肉苁蓉(酒洗,去筋膜,焙干)4两,山萸肉(酒浸)4两,枸杞子(酒浸)4两,锁阳(酒浸)4两,真山药(炒)4两,白蒺藜(砂锅炒)4两,沙苑蒺藜(炒)4两,续断(炒)3两2钱,青盐3两2钱,巴戟肉(酒洗)3两,白茯苓3两,牡丹皮(炒)3两,小茴香(酒浸)3两,楮实子(酒浸)3两,覆盆子(酒浸)3两,淮牛膝(酒浸)3两,远志肉(甘草水炒)3两,泽泻(炒)3两,石菖蒲(炒)3两,天冬(晒干)2两1钱,北五味(炒)2两,葫芦巴(酒浸)2两,核桃肉1斤(又名胡桃),猪腰子12个,羊腰子12个。
【制法】 上药各为细末,将腰子切开,以药塞满为度,不必尽入,麻绳缚定,放蒸笼内蒸熟,晒干,连腰子捣成细末;用白蜜6-7斤炼熟,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火兼补,壮元阳,暖丹田,益精神,饮食加增,筋力强健,百证不生。主
【用法用量】 每早、晚用2-3钱,淡盐汤送下。
【摘录】 《内外科百病验方大全》
大琥珀丸
【处方】 木香2两(细切,微炒),琥珀2两(生用),北亭1两(以热汤化为水,澄去砂石,取青者,自瓷器内熬成粉),京芎2两(炒),官桂1两(去皮),当归1两(略炒),白僵蚕1两(拣直者,去丝取净,用生姜自然汁于白碗内,焙干),没药1两(生用),姜黄1两(略炒),蝉壳1两(去土爪面,洗净用之)。
【制法】 上为末,别以乳香1两,用水磨尽,香在水内,入少白面糊为丸,如绿豆大,以好生朱砂1两半,麝香1钱为衣,将朱砂、麝香末分三度上之,贵色匀也。
【功能主治】 妇人、室女百病。
【用法用量】 常服5丸,久病15丸至20丸,温酒汤送下;每日2次。赤白带下,煎荆芥酒送下;经脉不通,虎杖、芎、蜜同煎酒送下;心气痛不可忍,生姜、醋汤送下;上喘咳嗽,诃子、人参煎汤送下;五劳,乌梅、鳖甲、葱白煎酒送下;血邪发狂,磨刀水磨生犀角送下,铅白霜亦得:四肢瘙痒,遍身生疮及五痔,何首鸟煎酒送下;血海积冷,腹中绞痛,食后气胀,腰脚无力,炒姜酒送下;血晕闷乱,童便、酒各半盏煮沸,放温下;血山崩,白艾叶煎酒送下;临产作阵,血闭闷乱,胎息不顺,子死腹中,胞衣不下,及要催产,并用生鸡子清1个,热酒调下;小产产后,败血奔心,口噤舌强,寒热发渴,头面浮肿,坐卧不得,百节酸痛,用生地黄、生姜汁各少许,入童便半盏,同煎3-5沸,去滓温服下;产后中风,用川乌头2个(炮制去皮脐),白僵蚕少许,1处为末,酒煎半盏送下;产后淋沥不止,口苦盗汗,干荷叶、阿胶煎酒送下;头面及四肢肿痛,伸缩拘急,延胡索酒送下;血瘀结块,刺痛难忍,煎当归酒送下;赤白等痢,陈米饮送下。
【注意】 有孕不得服。
【摘录】 《博济》卷四
大琥珀散
【处方】 琥珀(研)2两,干姜(炮)3两,石苇(去毛)3两,滑石(研)3两,牡丹皮3两,白茯苓(去黑皮)3两,芎3两,石斛(去根)3两,续断3两,当归(切,焙)3两,远志(去心)3两,人参3两,牛膝(去苗)3两,桂(去粗皮)2两半,肉苁蓉(酒浸,去皱皮,焙)4两,松脂(炼了者)4两,牡蒙4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荏子3升,松实(和皮用)3升,柏子仁3升,车前子1升,菟丝子(酒浸,别捣,焙)1升,庵(艹闾)子1升,枸杞子1升,胡麻子1升,芜菁子1升,麦门冬(去心,焙)1升,木通14两,蛇床子(炒)半升。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轻身益气,消谷能食,耐寒暑,驻颜,润肌肤,力倍常人。主虚劳脱营,真气不足,形体毁沮,四肢沉重,咽干口燥,饮食无味,远视,惊悸不安,五脏虚损,病从内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牛乳半盏,水1盏,同煎少时,和滓温热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神效吹喉散
【方源】:《外科正宗》
【组成】:薄荷、僵蚕、青黛、朴硝、黄莲、硼砂各5克。
【用法】:研为细末,与猪胆汁搅匀,阴干。每30克加冰片0.9克,研细末,取少许吹入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主治】:乳娥,喉痹,缠喉风等。
【方解】:方中薄荷、青黛、朴硝、黄莲等品均为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良药。本方采用吹喉法以治疗咽喉类疾病是中医喉科的传统方法,有极好临床效验,但现代许多医生却放弃了这一简便的方法。本方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牛黄解毒丸
【方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组成】:生大黄、生石膏各2500克,黄芩1800克,桔梗1250克,雄黄、甘草各600克,冰片310克,牛黄60克。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每服1丸,日服2次,化服。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头痛目眩,口鼻生疮,暴发火眼,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
【方解】:方中大黄、石膏、黄芩均可清热解毒;雄黄、冰片亦可清热消肿止痛。本方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齿龈炎、口舌糜烂等。据有关报道,本方可用于治疗多种内、外、皮肤等科疾病。如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以本方片剂,每日服6~8片,分2次餐后服。当白细胞数\u003C4.0x10的9次方/L,或血小板下降50%时,减至每日2~4片维持,直至血小板在400x10的9次方/L以下时停药观察。疗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外科用于治疗注射部位局部感染:取本方丸剂1~2丸,加适量50%~60%酒精,调糊状涂敷患部,无菌纱布敷盖,约1~2小时酒精蒸发,即滴入酒精湿润,约6小时后换药1次。每日2次,6日为1疗程。其他还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单纯毛囊炎、弥漫性外耳道炎、鼻前庭炎、睑腺炎、牙龈炎、急性根尖周炎、唇炎、颌骨骨髓炎等病症。
【按语】:本方中含有雄黄等有一定毒性药物,故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如中毒、过敏性休克、药疹、消化道出血、血小板较少、单纯性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膀胱炎、精神失常等。过敏体质者及新生儿宜慎用。不宜与四环素等西药同用。脾胃虚弱忌用。
【附方】:牛黄解毒片,组成,功效与应用均同上方。每服2片,日服2次。
疏风清热饮
【方源】:《言庚孚医疗经验集》
【组成】:荆芥、金银花、赤芍、防风、玄参、连翘壳、浙贝母、桔梗、天花粉、淡黄芩、牛蒡子、桑白皮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利咽。
【主治】:风热喉痹。症见咽喉微肿,干燥,微痛,吞咽或咳嗽疼痛加剧;有时伴有微发热,头痛,声嘶,口干唇赤,舌苔薄白或微黄。
【方解】:方中荆芥、防风、牛蒡子均为辛凉解表之品;金银花、赤芍、玄参、连翘可清热,凉血解毒;天花粉可养阴清热生津利咽喉。如大便秘结,加玄明粉、大黄。
大胡麻散
【处方】 胡麻子2两,苦参7钱,荆芥7钱,何首乌7钱,威灵仙7钱,防风7钱,石菖蒲7钱,牛蒡子7钱,菊花7钱,蔓荆子7钱,白蒺藜7钱,甘草7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风热瘾疹瘙痒。
【用法用量】 每服2钱,薄荷汤调下。助以热葱汤出汗。
【摘录】 《医统》卷五十五
杀虫,进饮食。主一切惊疳,腹胀虫动,好吃泥土生米,不思饮食,脏腑或泻或秘,肌肤黄瘦,饮水,五心烦热。兼治疮癣
大胡连丸
【处方】 胡连1两,黄连1两,苦楝子1两,芜荑5钱,干蟾头(研)1分,麝香1钱,青黛1钱5分,芦荟1分。
【制法】 上先用前4味,猪胆汁和为剂,每1丸如胡桃大,入巴豆仁1枚置其中,用油单纸1重裹之,同米1升许,蒸米熟为度,入后4味,少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杀虫,进饮食。主一切惊疳,腹胀虫动,好吃泥土生米,不思饮食,脏腑或泻或秘,肌肤黄瘦,饮水,五心烦热。兼治疮癣。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或15丸,清米饮送下。
【摘录】 《不居集》上集卷三十
传尸痨热,面红咳嗽
大胡连丸
【处方】 胡黄连 银柴胡 黄芩 当归 白芍 茯苓 陈皮 熟地 知母各30克 人参 白术 川芎 桔梗 甘草 地骨皮 半夏 秦艽各24克 黄耆36克 黄柏 五味子各45克 牛黄6克 犀角6克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桐梧子大。
【功能主治】 主传尸痨热,面红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茶清下。
【摘录】 《医学入门》卷七
传尸痨热,面红咳嗽
大胡连丸
【处方】 胡黄连 银柴胡 黄芩 当归 白芍 茯苓 陈皮 熟地 知母各30克 人参 白术 川芎 桔梗 甘草 地骨皮 半夏 秦艽各24克 黄耆36克 黄柏 五味子各45克 牛黄6克 犀角6克
【制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桐梧子大。
【功能主治】 主传尸痨热,面红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茶清下。
【摘录】 《医学入门》卷七
吹汉清丹
【方源】:《言庚孚医疗经验集》
【组成】:硼砂、黄柏各12克,朱砂、雄黄、牛黄、黄莲各3克,冰片、青黛各10克,血竭、薄荷、甘草各6克,地虱婆5个。
【用法】:上药分别精制细末,混合匀,瓷瓶收贮密闭备用。每用时取少许吹患部,日1~2次。
【功效】: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喉痹。
【方解】:方中黄柏、黄莲、朱砂可清热解毒;配以朱砂、牛黄、冰片可消肿止痛。本方为湖南省已故名医、著名的中医临床家言庚孚教授的经验方,对于治疗各种热毒性咽喉类疾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隆吉散(简称白喉吹药)
【方源】:言庚孚家传秘方
【组成】:硼砂12克,麝香3克,乳香、雄黄、熊胆、血竭、没药、儿茶各6克,牛黄、山豆根、鸭嘴壳、山慈菇各10克,冰片15克,黄柏12克(猪胆汁炒),花蜘蛛10个。
【用法】:将乳香、没药、儿茶去净油,黄柏、山慈菇去粗皮,鸭嘴壳、山豆根切片,皆用文火焙枯研末。用蜡线将花蜘蛛缠住,放铜瓢内,再以明矾60克研末,堆放蜘蛛上,用瓷碗盖住,置火上慢慢煅之,溶化成块稍枯,移至地上待冷取用。如无花蜘蛛,采用子壁钱亦可。以上各药,分别精制细末,再则称准每味分量,重新混合,加工研匀过筛,装瓶收贮密闭。愈陈愈好,百年不多。吹于咽喉患处。
【功效】:凉血解毒,消肿止痛,利咽喉。
【主治】:白喉、咽喉肿痛等。
【方解】:方中硼砂、麝香、冰片等品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良药;山豆根可清利咽喉。本方为言庚孚教授家传秘方,临床若配合内服方,疗效更佳。
清咽利膈散
【方源】:《古今医鉴》
【组成】:连翘3克,栀子3克,黄芩3克,薄荷3克,防风3克,荆芥3克,朴硝6克,桔梗3克,金银花3克,元参3克,大黄6克,黄莲3克,甘草3克,牛蒡子3克。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水煎服。也可用饮片煎服,各药用量酌增。
【功效】:清热解毒,清咽利喉。
【主治】:积热上冲,咽喉肿痛,乳娥,喉痹,喉痈,重舌,木舌,大便秘结。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咽喉口舌诸症。方用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合以大黄、朴硝等清热泻下;一宣一降,相辅相成,为其配伍特点。
【按语】:临床应用以积热上冲、咽喉口舌肿痛生疮、烦躁饮冷、大便秘结等,为其辩证要点。
素体虚弱,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玉屑无忧散
【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玄参30克,荆芥穗30克,滑石30克,黄莲30克,砂仁30克,白茯苓30克,贯众30克,甘草30克,山豆根30克,寒水石60克,硼砂6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服3克,用开水送下,日服2~3次。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热毒上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方解】:主要用于治疗热毒上壅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方用黄莲、贯众、甘草清热解毒,合以山豆根、玄参、甘草清热利咽,更佐以茯苓、滑石利水渗湿,使热毒之邪随小便而泄,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咽痛口疮,兼见口干、舌苔黄腻、脉滑数,为其辩证要点。
【按语】:临床如兼见咽喉灼热,可加薄荷;咽喉肿甚,加牛蒡子、桔梗、射干、挂金灯;发热,加金银花、连翘;大便秘结,加大黄。此外,还可配合珠黄散吹喉,或冰硼散掺于口疮上。
大胡黄连丸
【处方】 胡黄连1两,黄连1两,苦楝子1两,白芜荑(去扇)半两(秋初3分),芦荟(另研)1分,干蟾头(烧,存性,另研)1分,麝香1钱(另研),青黛1两半(另研)。
【制法】 上先将前4味为细末,猪胆汁和为剂,每1胡桃大,入巴豆仁1枚置其中,用油单1重裹之,蒸熟,去巴豆,用米1升许,蒸米熟为度,入后4味为丸;如难丸,少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杀虫,消胀进食。主一切惊疳,腹胀虫动,好吃泥土生米,不思饮食,多睡吼啀,脏腑或秘或泻,肌肤黄瘦,毛焦发黄,饮水,五心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15丸,食后、临卧清米饮送下,1日2-3次。
【摘录】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大厚朴丸
【处方】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焦)1两,白术1两,陈曲(炒)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3分,麦糵(炒)半两,人参半两,沉香(锉)半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缩砂仁1分,草豆蔻(去皮)1分,槟榔(锉)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仁大。
【功能主治】 脾胃虚冷,食已胀满,水谷不化。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食前细嚼,橘皮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大红朱砂膏
【处方】 松香4两(葱兜制),麝香3分,冰片3分,樟脑1两,蓖麻霜1两,漂朱砂8钱,制乳香1钱,制没药1钱,(一方加巴豆霜2钱)。
【制法】 上为细末,放入瓷器大盖碗内,用桑皮纸封糊其口,隔水炖,炼3炷香为度,调匀,不可见火。
【功能主治】 疔疮、痈毒,对口,发背,一切无名恶毒。
【用法用量】 用时隔水炖化,摊贴患处。
【摘录】 《集验良方》卷一
达原解毒汤
【方源】:《言庚孚医疗经验集》
【组成】:鲜生地15克,玄参、白芷各12克,麦冬、浙贝母、金银花、牛蒡子、山豆根、花槟榔各10克,射干、丹皮、厚朴、甘草、草果仁各6克,土牛膝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滋阴凉血。
【主治】:时疫白喉表邪已去,恶寒已除之后。
【方解】: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均可滋阴清热凉血;浙贝母可润肺止咳;金银花、牛蒡子等清热解毒。笔者体会本方临床亦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热毒炽盛者。
白喉回生丹
【方源】:《邢锡波医案选》
【组成】:珍珠粉3克,麝香、地龙、手指甲各0.6克,地虱婆0.3克(焙黄),琥珀、玛瑙、珊瑚各3克(同入砂锅内文火煅半小时),蚕茧2只(烧灰存性),朱砂3克,冰片1.2克,马勃0.03克。
【用法】:研为极细面,过细筛,频吹患处。
【功效】:清热解毒,开肺利咽,豁痰醒神。
【主治】:白喉、咽炎等。
【方解】:本方宜配合内服药同用,其疗效更好。
清咽散
【方源】:《中医验方汇选》
【组成】:薄荷、黄芩各9克,僵蚕(炒),川贝母各12克,荆芥穗、射干、皂角刺、穿山甲(炒)、生地、元参、知母各6克,大黄15克,犀角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散风清热,解毒。
【主治】:风火或时行热毒所致的咽喉肿痛,乳娥及一般口腔炎症等。
【方解】:临床上对于重症患者,宜结合外用红狮散。此2方均为祖传秘方。
【附方】:红狮散(《中医验方汇选》),硼砂、朱砂、西瓜霜各6克,熊胆3克,牛黄0.9克,麝香0.3克,冰片1.5克,飞滑石0.6克。研为细末,饭后吹患处,每日3次。病轻者只吹此散即可,病重者配合服清咽散。
清热利咽汤
【方源】:《邢锡波医案选》
【组成】:金银花、鲜生地、板蓝根各24克,元参、天花粉各18克,连翘15克,七叶一枝花、黄芩个12克,桔梗、前胡、山豆根、浙贝、知母各9克,马勃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泄热利咽。
【主治】:白喉。症见头痛恶心,烦躁不安,发热恶寒,咽痛不敢进食,扁桃体遍布乳白色假膜,四周有红膜,舌苔黄燥少津,脉滑数。
【方解】:方中金银花、生地、板蓝根均为清热解毒之良药;天花粉可生津止渴;配以连翘、山豆根等品以清热利咽。本方所治为瘟毒犯肺,邪在气营之症,临床上若咽喉痛甚,大便燥结,加用紫雪丹,以助清热解毒,通利大便。如黏痰壅闭不爽,加栝楼仁、射干、牛蒡子。
大红花丸
【处方】 川大黄2两,红花2两,虻虫10个(去翅足)。
【制法】 上取大黄7钱,醋熬成膏,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血积聚症瘕,经络注滞。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食后温酒下,1日3次。
【摘录】 《宣明论》卷十一
从高下坠,落马伤损,瘀血结滞,筋脉挛急,肌肉肿硬,疼痛不可忍者
大红膏
【处方】 当归(锉)1两,赤芍药1两(锉),天台乌药1两(锉),小油半斤(以上3味浸油7日7夜),没药1两(研为细末),乳香2两(研为细末),琥珀1两(研为细末),沥青1斤,黄丹10两。
【制法】 上药先将沥青以银石器内慢火熬,铁篦子搅化开为度,觑时月看硬软,旋旋入浸药油,硬软停当:次入另研药3味搅匀,用绵滤在净水盆内,以手持拔,如锡白色;次入黄丹,再持拔令匀,盛在瓷盒内。
【功能主治】 从高下坠,落马伤损,瘀血结滞,筋脉挛急,肌肉肿硬,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每用热铁篦子摊在厚软纸上,贴患处。
【摘录】 《御药院方》卷十
折伤
大红膏
【处方】 乳香2两,当归2两,琥珀1两,香白芷1两,没药1两,白芍1两,白及1两,白敛1两,沥青16两,黄丹1两,小油4两,绵子1两,木炭3斤,定瓷碗2只。
【制法】 上为细末,同沥青放在碗内,用文武火熬,以沥青熔开,次下小油,徐徐下之,看视硬软得所,用绵滤在木盆内,放温,次下丹熬成膏。
【功能主治】 折伤。
【用法用量】 用时摊于纸上用之。
【摘录】 《御药院方》卷十
白虎解毒养阴汤
【方源】:喉科秘传十二方
【组成】:石膏24克,知母、浙贝母、板蓝根、山豆根各9克,紫花地丁、金银花、生地、玄参各18克,连翘、麦冬各15克,白芍、丹皮各12克,薄荷、甘草各6克,鲜橄榄10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养阴利咽。
【主治】:白喉、喉痧(猩红热)、喉炎及一切喉痹、乳娥。
【方解】:方中石膏、板蓝根、金银花等均可清热解毒利咽;知母、生地、玄参、麦冬等可养阴清虚热利咽喉。若心气不足,加人参、玉竹各9克;心中烦躁,加黄莲6克,灯芯草2克;呛咳不止,加牛蒡子、马兜铃各9克;鼻出血,加白茅根24克目赤肿痛,加桑叶或赤芍9克;脘腹胀,加麦芽9克,枳壳6克;大便结,加大黄9克;小便热或痛,加鲜车前草1株,或黄柏6克。
十宝丹
【方源】:喉科秘传十二方
【组成】:朱砂、冰片、煅壁虎各3克,硼砂1.5克,川黄莲2.1克,凤凰衣、熊胆各1克,麝香0.3克,青黛4.5克。
【用法】:凤凰衣微火焙,川黄莲切碎晒干,勿见火,壁虎微火煅,各药研细末,再中入熊胆、麝香、冰片、研至无声,密贮固封。用时吹喉,每日3~5次。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喉。
【主治】:白喉、喉痧(猩红热)、喉炎、喉痹、乳娥。
【方解】:方用朱砂、冰片、黄莲等品均可清热解毒利咽喉。本方若与解毒养阴药配合,疗效尤捷。
抗白喉合剂
【方源】:天津市传染病院方
【组成】:生地10.5克,玄参15克,麦冬9克,黄芩、连翘各18克。
【用法】:上药制成合剂60毫升。10岁以上每次25毫升,每次4次,2日后减为2次。10岁以下每次15~20毫升。
【功效】:养阴利咽,清热解毒。
【主治】:白喉、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
【方解】: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均为养阴清热良药;黄芩、连翘可清热解毒利咽喉。本方亦可用于治疗阴虚肺热之支气管炎咳嗽。
清咽解毒汤
【方源】:易玉泉经验方
【组成】:润玄参、净连翘各9克,牛蒡子、金银花各12克,白僵蚕(姜制)、苦桔梗、淡黄芩、山栀子、山豆根各6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急性咽喉炎症,如风湿喉痹、乳娥、喉风等。
【方解】:方用玄参、连翘、牛蒡子、金银花等品均可清热解毒利咽喉;僵蚕可祛风止痛。若有畏寒发热表证者,酌加荆芥穗、薄荷叶;邪热炽盛者,加川黄莲、生石膏;痰涎壅盛,加嫩射干、全栝楼、浙贝母;红肿疼痛甚者,加牡丹皮、赤芍药、板蓝根;有腐烂现象,加马勃;大便秘结,加生地黄;小便短黄,加木通、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