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蝴蝶效应:中国式女权再次变异、被污名化,暗处人性暴露无遗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此前的一场音乐节上,rapper歌手乃万唱了一首替男生发声的新歌《boy》,并在演唱前面对观众讲了自己创作的初衷。她说:
“我写这首歌,是因为在网上看过一句话:'男生也有很多梦想,想做球员、游戏玩家、旅行家。但是到了十八岁,他们的梦想就变成了买房买车’。所以,我们应给心爱的男孩子一些宽容和理解。所以,男生们你们也要大胆地继续追你们的梦。女生们,你们也一定要坚持做自己。每个人都坚持做自己,才是真的男女平等。”
于是,歌手乃万被骂上了热搜——女权主义者骂她癞皮狗,男的发声骂她装圣母。乃万在事后的微博里说:“原本浪漫的音乐节,变成了我一生都难以摆脱的噩梦。”
乃万是否真的说错了话?
这个国度更多的人默不发声,而且成年人们默不作声的原因很简单:年轻人的世界,还是太稚嫩。这样的话题都能争论起来,看来还是加班少了,闲散时间太多了。
天天喊累喊苦的这些青年人们,其生命并未走入低谷爬不起来,人生也还没有真正尝试和遭遇过绝望的滋味,才会有这种闲心来争论所谓的女权、圣母事由。
公平公正地说,乃万说得没一点错。看不出浮华虚伪,也没有圆滑讨好谁,而是真诚地表达了对年轻人生活现状的一种理解和祝福。这就是个实诚人,竟被偏激至此。
明白人不会站出来帮乃万说话,尽管他们知道乃万说得对。
鼓励男生勇敢追求梦想,而不要拘泥于寻常人生里的房子车子负担,逻辑没有什么不对;同理,女生勇敢做自己,这话搁在哪里都说得过去;人人都做好自己,男女平等才会真正实现。这句话,虽然也有些天下大同的幼稚感,但却应该是值得追寻的梦想。
但凡是思维正常,又有独立判断能力的年轻人,都能理解以上三句话。
这一次的事件就是典型的“网络蝴蝶效应”事件——小部分的“质疑、辱骂”传入不明真相的群众耳朵里,最后演变成了群体式的“倒戈”和指责。我们看见的,更多的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的蔑视,因为批判者们真实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水平。
他们好比专门寻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热心肠”的给华老栓整饬“人血馒头”的刽子手康大叔。这一波迁怒乃万的“网络群体”,其劣质、愚钝、认知狭隘,堪称网络奇葩。
首当其冲的,是自以为是的女权主义者。
她们反弹最厉害,一腔孤愤地痛斥乃万对男生的理解和包容,试问:
1. 乃万期望男生们继续保持梦想,不要把精力都用在房子车子上,有什么错呢?
2. 当代女权主义者的核心,依然是做自己,但在现实中却始终把自己跟男方的物质条件捆绑在一起,是什么鬼?
3. 如果男生都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女权主义者们又有什么好迁怒于乃万的呢?
说到底,女权主义者的愤怒,到底是因为乃万戳破了真相,还是仅仅因为乃万没有站在女性的立场,去与她们一起无脑谩骂男性?

从这个角度而言,乃万实在太傻。傻在不知道圆滑,而天真希望世界大同。
这世界哪会大同?人性善恶原本就混淆不清,容易在环境中转换,更何况网络时代里混子多,明白人少。当现实俗世被搬到了网上,互联网一早就已经变成了嘈杂俗烂的菜市场。
菜市场里听得到真理,判断得出对错吗?没人挂心真理的样子,人们只会聚焦于斤斤计较于斤两多少,自己得到多少……
乃万没有错。错的是心态一直以来都处于畸形状态,精神萎缩发育的女权主义者和谩骂者们。
这一群谩骂者,价值观纤弱,习惯于从内心偏见去看待世界万物;平日里最擅长断章取义,最喜欢无脑发泄情绪,最热爱扎堆攻击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最习惯于在事情尚未完全分析清楚的时候,就丢掉自己的判断力、分析能力随着大众的口吻和呼声奔跑。
他们的偏激,往往表现在:
1. 男人坏
2. 女人弱,需要被认可和保护
3. 谁说男人好谁就是敌人
4. 谁说女人该独立不依附男人,谁就是瞧不起女人
他们的核心思想和做法是:一切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只要是女人不满意的地方,男人都得改,不改就是大男子主义,不顺从女性需求就是对女人的欺压,就是男女不平等。
显然,这一人群的偏激,已经“走火入魔”。这种走火入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厌恶男人。
但实际上,女权主义者们自以为是的反抗,并不那么坚固坚强,一点点男人的好,一丁点追求与追随,就足以让伪装成女权主义者的女生们翻转立场。
毕竟,她们态度上的标榜,不过是为了引起男性的赞赏。而且她们以为,男性赞赏这种所谓的精神独立。
但是,当男人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不如她们时,女权主义者们对男性的态度,可就不是孤傲,而是赤裸裸的蔑视了。
乃万事件上热搜之后,自媒体和部分严肃媒体的标题中,“群嘲”一词频频出现。不知道乃万到底说了什么的围观群众不明就里,会以为乃万做了什么低级肮脏的事,而被大众所耻笑。
但真正看过乃万发言的人,往往会选择沉默。
沉默的原因就在于:乃万说得很对,而反对的声浪如此之烈,说明了什么?说明不值得花费时间,对牛弹琴说理。
这是一群在生活上缺乏经历,在情感上缺乏共情,在理性理智上缺乏分析能力的“无脑人”。价值观、认知能力、情感情商各方面差距极大,是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扭转认知的人群。
所以,就算了吧。乃万,可别再说这样的实话了。
现在的女权稍不注意就会变异、被污名化,网络环境之下,暗处人性暴露无遗。
- The End -
作者 | 汤靡达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1] Prochaska, J.O., DiClemente, C.C., & Norcross, J.C. (1992). In search of how people change: Applications to the addictive behavior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7, 1102-1114.
[2]Chartrand, T. L.; Bargh, J. A. (1999). The chameleon effect: The perception-behavior link and social intera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6 (6): 893–9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