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潜能生,须要坚守爱
常丽
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面对身心正处于发展中的青少年,教师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个性差异很大的学生。有的让你为之自豪欣喜,有的则让你为之困惑担忧。而潜能生的转化工作常让教师夜不能寐。作为教师爱心是不可或缺的,站在一线的班主任更应该“五心”具备,即有关心、爱心、 恒心、 细心、宽容心。对于潜能生的转化,肯怕要揉和“五心”,打一场持久战了。
一、何谓潜能生? 所谓“潜能生”,即以前所称的后进生或差生,一般指品德和学习两方面都比较落后的学生。他们具备一个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他们的本质特征是既落后又能进步。他们有别于某些遗传的或生理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神经质等特点的儿童,也不是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具有“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儿童。 品德不良的潜能生常有以下特征:(1)表现在认识特征上是认识能力低下,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常是非模糊或颠倒。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常表现为盲目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低级下流的乐趣观。(2)表现在情感特征上是重哥们义气,常表现为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情感不稳定,变化多端,喜怒无常。(3)表现在意志特征上是薄弱型,有时显现两极特点。常常是在正确方面表现出自卑和意志薄弱;在狭隘的利己主义方面表现出意志力畸形的“坚强”。可见,潜能生的最显著特点是具有“双向性”——既落后又能进步。
潜能生作为一个受教育的个体,因其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特殊表现以及其特殊的心理机制和状况,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潜能生心理主要表现为:
(1)守法但不遵纪,他们不至于违法犯罪,但小问题不断,违反校纪校规乃是家常便饭,且有屡教不改的特点。
(2)道德认识不能支配道德行为,自制力差。他们大多对事物有正确的评价、判断,但不能以此来要求自己。
(3)既自卑又自尊。常因自己的所作所为和他人的评价而产生自卑感,但又很难容忍别人看不起自己,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
二、转化潜能生要有持久的心态
潜能生之所以成为潜能生,大多是各种环境养成的习惯。如家庭的教育。有的家庭对子女宠爱有加,让孩子养成了偏狭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所以走入集体之后依然我行我素,不能接受纪律的约束,成为纪律上的潜能生;而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或忙于应酬,或疏于管理,认为读小学知识不难不必管理其学习,久而久之,养成了懒散浮躁的学习习惯,经常不完成作业,考试时或凭智力取胜,或成绩一塌糊涂,多次的失败,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而家长的放任不管又使他们不愿吃苦勤奋,因此,他们成了学习上的潜能生。以上两种孩子一般在学习上自卑,在人格上又追求自尊,因此违反纪律上就会“大有作为”,或逃课,或打架,或上网,或无故为难同学,顶撞教师,以显示他们的“英雄气概”,加上社会上不良习气的影响,加上家长的娇惯纵容,恶性循环,导致他们成了学习纪律双方面的潜能生。
莎士比亚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因此,习惯一旦养成,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不是三五天就可以改变的。其实小学生的习惯尚未定性,改变起来还不太难,一旦进入初中,随着阅历的增加,性格的养成,人格的形成,加上青春期的叛逆,要想改变他们已成的习惯,那就难上加难了!记得我曾教过的几个这样的学生:小廖,他从小被送进武术学校,父亲也常年讲的是怎么使用暴力解决问题,而不太过问他的学习,只一味地溺爱,甚至助纣为虐(有几次校内矛盾,其父亲不分青红皂白带一群人来了难,气焰很嚣张),因此该生养成了从不做作业,不听课,不守纪律的习惯,而只顾拉山头,称霸王,到处喊打喊骂,甚至多次冲撞任课教师,令教师们十分头痛。要想改变他,谈何容易!小李,他父亲长期酗酒,经常喝醉,神经兮兮的,弄的夫妻吵嘴,随意打骂孩子,而母亲为了养家糊口,也很少有时间照顾他,常常让他独自在家,养成了独立自主的性格,但他十分偏执,倔强,听不进道理,要想改变他们,短时间内想取得成效是不可能的。因此,要转化他们必须要具备持久的心态。
三、转化潜能生要有持之以恒的爱心
“爱是恒久忍耐,是仁慈;爱是不嫉妒,不干羞耻之事,不自矜;爱是不起野心,不为私利,不易起怒,不做恶事;喜爱真理,正义,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忍耐。”因此,爱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是人世间最为伟大的力量,而教师的爱是这强大力量的典型代表。如果教师让学生感受到了这种爱,就能唤起他爱的种子。
怎样才能传递这种爱呢?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知道学生养成习惯的原因、背景,知道他心底的渴望,还必须知道他最喜欢什么,最听谁的话,最佩服谁,等等。而这些信息的取得,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细心,花大量的时间和学生在一起,尽量与学生多交流,从生活小事着眼,从细微之处入手,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反应,要善于察言观色,要巧于判断他的话语与动机。只有了解了学生,自己才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对学生的爱!
接着,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只要真诚地付出,才会有真正地回报。如果爱得虚伪,爱得肤浅,那么你的一切努力终将白费。记得当我了解到小廖非常渴望教师欣赏他的武术根底,希望得到肯定时,我们正逢有大型比赛活动。于是我量体裁衣为他打造了一个节目,他尽显了武术风采,赢得了一片喝彩。借此机会,我告诉他,打架斗殴不是真英雄,拥有文才武德者才能成为真正的有用之人。之后我又针对他的学习基础差,不爱做作业的习惯,与他制定了学习计划,分层次让他尽能力、有兴趣的完成。每当他完成一个目标时就奖励他,这样步步为营,终于使他有了一些进步!叶圣陶先生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确实如此,良好的习惯不可能靠自发形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而在这又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所以需要教师有恒心,有耐心,这是一场智慧和毅力的考验,一场爱心与魔力的较量。当教师抓住一个契机的时候,或许会让有的孩子进步,或许让有的孩子重生,但并不等于所有的孩子都会养成好的习惯,能一直朝着你预设的目标前进。这个过程有爬山的崎岖,有狭路相逢的险峻。因为那些坏习惯还在他们的体内作怪,因此,或多或少会反复。他们的心理非常脆弱,对自己的期望又很高。当理想与现实相矛盾时,当目标与现实距离较远时,他们便会想到放弃,甚至还会自暴自弃。在这时教师就要允许他们反复,但不能放低要求,也不能过于严格,最好冷处理,要有足够的信心,去发现改变他们的新契机,去制定新的计划,新的措施,要像一个母亲一样去宽容孩子的过错。这些孩子别看他们外表对批评满不在乎,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外表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不太合群,内心却渴望友谊、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潜能生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发端于复杂的内因和外因,有一定的顽固性,只有截断源头,疏通渠道,启动内因,对症下药,方可取得成效。当小廖又发生错误时,我没有过多的批评和指责,而是组织了一个班会,让同学尽数他进步的事例,让他深受感动,也让他找回自信,能重新站立起来。同时做好全方位的帮扶工作,拜托所有的教师细心关注他的一言一行,一旦发现不良行为及时疏导,堵住源头;另一方面做好家访,让家长明之以理,教之有方;再用纯洁的同学友谊去瓦解他的“恶”势力范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廖逐渐养成了良好习惯。初中毕业后,小廖多次来看望我,谈他的努力与成功,我感到很欣慰。
面对犯错误的学生,特别是当我们对犯错误的学生付出很大心血,却得不到成效时最忌讳的方法是:1、期望过快过高,要求过严,急于求成;2、大发雷霆,对学生发怒甚至责骂、体罚、动粗;3、采用冷嘲热讽甚至挖苦学生; 4、“冷处理”,先由你发展,当证据一大把时叫来家长交政教处,轻的处分,重的勒令退学。因为这些恐吓“心理战”不仅不能达到教育学生对错误认识的目的,反而通过强烈的刺激会使犯错误的学生以麻木不仁的态度激怒教师,让学生看到了教师的薄弱处,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或者激发学生强烈地对抗情绪,逆反心理,使你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如前面提到的小李,很聪明,在大家的帮助下进步很快很大,所以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容不了他的反复犯错,有一次非常暴躁地责骂他,还告了家长,他一气之下,再也不肯上进,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还是置之不理,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业,只好让家长给他换了一个环境。听同学反映,他懂事后,奋发向上还是顺利地考上了高中。
“尊重”、“信任”是人际交往中最为宝贵的宝剑。学生和教师不仅仅存在教与学的关系,更宝贵的是彼此平等的尊重与信任的人际关系。没有这些原则,我们就不能营造出优良的教学环境,更不可能改变一个顽固的孩子。
殴洲著名教育家斐斯泰洛齐说:“教育的重要原则是爱。”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爱的艺术,爱,需要沟通,需要换位思考,这种沟通一旦实现了就会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和谐,如果教师让潜能生感受到了这种爱,理解并运用了这种爱就不待扬鞭也会奋蹄。对待潜能生我们除了爱得多一点,爱得深一点,爱得苦一点,还要爱得久一点,爱得远一点,因为即使你现在没能改变他多少,也要相信爱的力量。但丁不是说过“爱是美德的种子”吗?我们或许不能看到的一时成效,但可以看到一世的希望。所以作为教师要坚信爱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