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进化 02》:一夫一妻制中的囚徒博弈

在自然界,很多鸟类的社会与人类相似,都是一夫一妻制。对于大多数鸟类来讲,父母中的一方很难或根本不可能在无人帮忙的情况下独自养育后代,另一方必须免费提供食物,或者在一方出去寻找食物时帮忙照顾孩子。

大多数北美鸟类和欧洲鸟类的情况都是如此,雌性与雄性之间保持着一夫一妻制的关系,共同养育后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鸟类就是忠诚的,它们偷腥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比如一种名叫小斑姬鹟的欧洲鸟类,“广撒种”的基因冲动依然在每只雄鸟的体内时刻酝酿着。每到春天来临,雄鸟就会找一个合适的地方铸窝,并在附近划出自己的领地,来吸引雌鸟过来与其交配。

当这只雌鸟产下第一颗蛋之后,便忙于孵卵,不会对其他雄鸟感兴趣。而雄鸟呢,会兴高采烈地以为自己留下了一个种,接下来他干吗呢?是准备当奶爸吗?不,他会在原先家的附近再铸一个窝,吸引另一只雌鸟,暂称为“第三者”,而后与之交配。

当“第三者”开始产卵时,差不多原配的蛋就已经孵化出来了,雄鸟便会回到原配身边,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培育幼鸟上,而对自己的“私生鸟”显得有些漠不关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出现赢家与输家。小斑姬鹟在性别数量上基本持平,且每一只雌鸟都会有一个配偶,因此每出现一只犯了“重婚罪”的雄鸟,其背后都有一只可怜的单身鸟。一只偷腥的雄鸟平均每年可以收获8.1只后代,其中包括“第三者”产下来的蛋,而那些严格遵循一夫一妻制的鸟类,雄鸟平均每年只能收获5.5只。

粗看下来,可能大家会觉得,还有一种输家,就是充当了“第三者”的雌鸟,因为它能从“负心鸟”那获得的食物来源不如原配获得的。“第三者”平均每小时要给孩子送20次食物,而原配平均每小时只需要13次。平均来看,“第三者”的幼鸟能存活3.4只,原配的幼鸟能存活5.4只。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既然现实如此残酷,为什么这些雌鸟还那么愿意充当“第三者”呢?一些生物学家给出了一个比现实还要残酷的解释,请大家竖起耳朵听好了,因为就算是被一只优秀的雄性抛弃,也比成为领地贫瘠、外表寒酸、打架打不过别人、“赚钱(获得食物)”赚不过别人”的雄性的唯一配偶要强。这可真是“宁在宝马车上哭,也不要在自行车上笑”的小斑姬鹟版。

很残酷对不对?很扎心对不对?

不过,这有可能是错的。戴蒙德发现,“第三者”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是“第三者”,换句话讲,她们是被“富有心机”的高富鸟欺骗的。

蒙蔽“第三者”的关键因素是雄鸟在第二处巢穴的选址,这处巢穴基本都与原配的巢穴相距几百米,而且中间隔着许多其他雄鸟的领地。虽然从理论上来讲,将二房安在大房的隔壁,可以节省很多自己来回跑的时间,但雄鸟之所以这么大费周章地跑到几百米处给“第三者”找个“家”,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为了掩盖自己“已婚”的事实。

雄性小斑姬鹟还有一个策略,被生物学家称为混合繁殖策略。交配过的雄鸟除了原配和“第三者”,在出来找食物的时候,如果看到一处巢穴中,男的出去工作(找食物)了,家中只留下了雌鸟,那他就会“趁火打劫”,这样成功的概率很高,他们要么就是唱歌,以吸引雌鸟,要么就是偷偷接近,当然后者成功的概率更高。

当雄鸟暂时离开伴侣,出去找食物后,平均每10分钟就会有一只雄鸟闯入其领地。有人说,这些鸟真笨,就不会让雄鸟看家,雌鸟出去找食物吗?兄弟,你太年轻了,性冲动对于这些鸟来说,无论雄雌,都是差不多的。如果真的让雌鸟出去找食物,可能到处都是“野战”。

所以说,在一夫一妻制的生物中,让雌性出去“工作”,基本都是不可能的,雄性第一个不答应。

在观察这些雄鸟的交配过程中,有29%的交配是与固定性伴侣以外的雌性进行的。在雄性的所有幼鸟中,约有24%的幼鸟不是亲生的。那些擅自闯入别人领地,勾引别人配偶的家伙,通常都是隔壁老王,都是相邻领地中的雄性。

在这样的混合繁殖策略中,那些单身鸟其实还是有机会的,只不过没有名分而已。

这样的混合策略,实际上对于整个小斑姬鹟物种来讲都不是最优解,对整体而言都不是最有利的,因为谁也不敢确定家中的幼鸟是不是自己亲生的。但你又不能因此将它们都抛弃、都杀掉,因为其中可能就有自己亲生的。

如果这些雄鸟可以说话,他们就可以召集起来开个会,大家一起商量一下,不要随便乱搞别人的老婆,因为“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你给别人戴帽子,看上去自己赚了,实际上,别人也在给你戴帽子。

这像什么?这就像是一场军备竞赛,可以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博弈来看待这些小斑姬鹟。而那种岁月静好,你和你爱人卿卿我我,永不分离,我和我爱人不分彼此,咱谁也别算计谁的情况,就是帕累托最优。而帕累托最优是理想化的,不现实,很不稳定,而最稳定的状态是“纳什均衡”。

所谓的纳什均衡,就是所有参与者中,每一个个体的选择都是最优的,但对整体来讲,并不是最优的。

有的时候想想,这些鸟儿可真有意思。你不觉得这些鸟儿,很像我们人类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