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岛观察】做强“高铁+”文章 这里变身青岛开放新门户
您的浏览器暂时无法播放此视频。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陈志伟)
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在这一“顶层设计”中,青岛被列入20个加快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被国家委以重任。
2017年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青岛的定位为“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从“全国性”到“国际性”,意味着青岛在全国交通布局中承担更为重要的枢纽地位,也意味着城市能级的不断跃升。
近日,青岛公布《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提出,着力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十四五”期间,青岛将重点建设一批事关城市长远建设的综合交通设施,构筑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提升国际海空枢纽功能,建设“四网五向”铁路交通网,完善“五纵五横六连”高速公路网。
青岛市跻身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行列,作为青岛市四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的青岛西站综合交通枢纽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青岛西站交通枢纽。
青岛西站建设创造了纪录
2018年,青岛西站驶出第一班高铁,这意味着西海岸新区正式进入高铁时代。这座从开建到启用始终备受关注的国铁站创下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启用”的新纪录。
“青岛西站是青岛具备始发终到功能的四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可以说项目的建设规模、专业化和复杂化程度在新区建设史上前所未有。”青岛西站是由原胶南站扩建而成,回顾青岛西站的建设历程,青岛西海岸交通商务区工委书记、铁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文坦言,这是与两个“不可能”博弈的过程。
原胶南站站房面积3000平方米,规模为2台4线,定位为过路站。因此,在建设青岛西站时,杨文遇到的第一个“不可能”难关,便是如何将一个过路站升级为具备始发终到功能的枢纽站。“相比起原胶南站,青岛西站新增投资18.3亿元,站房达60000平方米,站台6台14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杨文往返铁路总公司、济南铁路局等铁路部门80余次,与铁路部门进行沟通,并多次协调设计机构专家现场调研。
在克服第一个难关后,杨文又开始琢磨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在青岛西站实现“零换乘”。“建设换乘中心是我们遇到的第二个'不可能’,当时,换乘中心的屋面网架钢构是一道技术难关,国际国内皆无成功经验可借鉴。”即便如此,杨文带着技术团队迎难而上,最终攻克技术难题,完成了国内唯一一个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双曲面斜四锥钢网架施工和国内跨度(82米)最大的单层网壳钢结构施工,创国家同类工程之最。
如今,青岛西站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已成为我国南北沿海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枢纽站,含铁路、地铁、公交、长途、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集交通功能、城市建筑和商业功能于一体。
打造青岛对外开放的新“门户”
青岛西海岸交通商务区是青岛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交流的西部前沿,是西海岸新区“一核引领、三点布局”中的交通枢纽产业新版块,已成为青岛市对外开放的新“门户”。
从区位上看,交通商务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中部,与日照、潍坊等城市近在咫尺,距离胶东国际机场40公里,董家口港、前湾港20公里,具备得天独厚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优势。
从功能上看,自青岛西站启用以来,通过青盐铁路与日兰高铁、济青高铁、青荣城际铁路、盐通铁路、沪通铁路、连淮扬镇铁路等互联互通,未来还将与京沪二线无缝衔接,跻身“八纵八横”核心高铁网络,真正实现2小时到达京津冀,3小时到达长三角。启动以来,青岛西站成功开行“啤酒节专列”,接待来自苏南、苏北等地的游客1000余人,圆满完成新区举办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亚洲农业与食品产业博览会等国际国内知名展览的旅客集散任务,成为青岛市对外生产要素交流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从经济发展上看,西海岸交通商务区通过精准招商,中化、绿地、中国供销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入驻交通商务区,全球免税购、览秀城、山姆会员店、开市客等知名商业运营品牌纷至沓来,成为国内外投资兴业的一片热土。
青岛西站客运资料图。
“经历了几次铁路调图,青岛西站目前已开通高铁列车77趟,与北京、上海、沈阳、杭州、重庆、兰州、长沙、武汉等国内重点城市联通。”杨文介绍,青岛西站综合交通枢纽距胶东国际机场40公里、前湾港与董家口港20公里。沈海高速、G204、G341、地铁6号线在此交汇,具备陆、海、空互联互通优势。根据青岛市交通规划,青岛西站通过疏港高速、第二条海底隧道与青岛主城区可实现35分钟快速通达。西站区域通过风河快速路、东岳路、胶州湾西路等主干道路实现新区内部无缝衔接。
杨文介绍,下一步,围绕提升枢纽功能,交通商务区将推动青岛至京沪二线联络线建设,深度融入全国高铁“大循环”,目前青岛至京沪二通道铁路已列入省“十四五”加快推进的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十四五”期间将实现通车运营,届时,从青岛西站出发,可实现2小时到达京津冀,3小时到达长三角。商务区将协调开行至胶东国际机场市域(郊)列车,实现空铁无缝换乘。
绿地城际空间站项目。
做强“高铁+”文章 布局五大产业板块
“交通商务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市政配套和城市功能非常薄弱。”杨文介绍,交通商务区从“零”开始,持续攻坚,克服了征地拆迁、资金短缺、土地调整、机构人员不到位等难题,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由城郊向现代化城区的快速蝶变。
为充分发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交通商务区吸收国内外交通商务区成功建设经验,委托戴德梁行、同济规划设计院、清华建筑设计院、华东建筑设计院、中国铁设集团、上海市政院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咨询机构与何玉如、刘滨谊等大师团队携手,对商务区产业定位和城市规划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将高铁商业、商务作为交通商务区的主要业态。
“产业是商务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和活力源。”杨文介绍,商务区坚持优势招商、精准招商,确立了以高铁商业商务为主要业态,打造站城融合、绿色智慧、活力高效的产业新城的发展目标,年均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做大做强“高铁+”大文章,中化、中农批、绿地、平安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等13个投资过亿元产业项目相继入驻,协议总投资达1000亿元。
据介绍,目前,商务区已经形成以中化创新科技城项目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产业板块,以中国供销北方国际智慧物流港项目和安海商贸综合体项目为依托的商贸物流产业板块,以绿地城际空间站为依托的商务服务、总部经济板块,以平安国际医疗健康城为依托的健康旅游,以及都市智造等“五大产业板块”布局,吸引上下游企业1000家,可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
杨文告诉记者,商务区还将根据新区“一核引领、三点布局”的产业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定位,聚焦引进大型消费类和商贸物流类项目,发展商业商贸、现代物流产业,在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快速聚集客流、商流,培育具有交通枢纽特色的产业形态。
复兴社区。
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区
按照西海岸新区城市空间布局,交通商务区是一个新的城市组团。自2017年交通商务区建设之初,交通商务区按照生态发展的总要求,谋划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在已建成的30公里道路及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上,大范围应用绿色建筑、海绵城市、智慧城区的建设理念,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目前,位于交通商务区的复兴社区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该项目是交通商务区村庄改造的集中安置区,安置珠海、胶南、铁山三个街道的大平岭、小平岭、燮里、马厂、刘家园等7个村庄3200户、7500口人。
您的浏览器暂时无法播放此视频。
“复兴社区项目采取海绵城市设计、配套充电桩,实施高标准室外绿化、管网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周边规划幼儿园、中小学、三甲医院、养老中心、公交车站、大型停车场及公园绿地。”青岛西海岸交通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法竞介绍,目前,大平岭、小平岭、燮里安置区已全面竣工并具备交付条件,预计二季度实现回迁。
“紧抓城市品质提升,高标准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以青岛西站为核心的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高品质新城区。”杨文介绍,交通商务区将加快交通枢纽和城市功能配套,高标准推进嵩山路、海西三路等20条道路、复兴社区安置区二期和中医院、北师大附属学校等城市功能配套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吸引产业和人口加速集聚,满足入驻企业及产业人口的商住、教育、医疗等全方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