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债评级技术金字塔 】第三期:隐秘而不可忽视,公司治理与管理的浮浮沉沉

Hello,大家好!技术研究员小编我又双叒叕来啦~这次来跟大家讲讲隐秘而不可忽视的“公司治理与管理”是怎样影响企业信用品质的。

公司治理与管理究竟是啥?

要想找到答案,我们首先得搞清楚,公司治理与管理这个听上去就非常缥缈的词究竟具体是指啥?教科书告诉我们,所谓公司治理,主要考察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之间的权责划分、制衡手段,以保障公司决策、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同时维护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公司管理则是既定治理模式下,管理者为实现企业目标、获取偿债来源而采取的行动。

没听懂?没事儿,小编给你翻译:公司治理与管理,高级!作为对老板及其周边的全面评估,公司治理与管理是影响主体资源配置能力的根本性、原因性、中长期要素!

 如何评价公司治理与管理?

以我司一贯的细化、量化评价要素的作风,我们也来拆解一下公司治理与管理的考察范围,其中公司治理包括股权结构和股东行为、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和管理层行为、董事会及监事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质量4个子要素,公司管理包括战略管理和日常经营管理。

考虑到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及管理层行为、董监事会独立性和有效性、日常经营管理这三个要素,一方面直接影响受评主体的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中已充分反映,另一方面,对受评主体的影响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因此,不再重复体现在公司治理与管理专项方法中。

而在我们对债券市场近年违约实例的不断分析中发现,股权结构和股东行为、信息披露透明度和质量、战略管理这三个因素的缺陷则很可能直接导致公司经营无法维系或外部融资环境收紧从而爆发违约,对个体信用风险具有重大负面影响,需要通过专项调整的方式予以反映。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看看这三个子要素究竟是怎样作用于企业的信用品质!

评价要素的自我实现

首先,股权结构和股东行为。举个栗子~

“想瘦”公司是家减肥产品生产制造企业,是实际控制人王太肥呕心沥血披荆斩棘一口酒一口肉打下的江山,王太肥牢牢把握着公司的发展方向,之前也确实把握的不错,直到有一天,王太肥因为过度肥胖被警察叔叔带!走!了!“想瘦”公司失去了灵魂人物,外部资金链瞬间断裂…

好在王太肥及时减肥成功,重新回到“想瘦”,痛改前非,为“想瘦”引入股东赵一、钱二、孙三、李四、周五、吴没六儿,这个吴没六儿啊,人如其名,入股就是想随便捞一把,“想瘦”公司刚缓过来一点点,吴没六儿立刻高比例减持,王太肥没能看清股东持股目的,再次引发“想瘦”危机…

二股东赵一也不是善茬儿,趁着王太肥一时慌乱,赵一迅速联合其他几个股东,持股比例攀升,一举推翻了王太肥的控股股东地位,把“想瘦”公司带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企图赖掉企业以前的债务,还试图转移“想瘦”的资金到赵一的其他公司…

股权结构和股东行为对公司负面影响的方式其实远不止“想瘦”所经历的这些起起落落,中债资信对于这一要素的考察包括股权结构安排瑕疵,可能涉及股权结构过于分散、公司前几大股东持股比例过于接近、实际控制人认定不清、股权托管等等;还有股权结构重大不利事项,可能涉及自然人股东或者代表股东的关键人物出现重大负面信息、公司遭遇恶意收购、股东套现退出等等;以及重大不利资产的划转

其次,信息披露透明度和质量。举个栗子~

自从“想瘦”公司被赵一控制(没错,这是部连续剧,因为小编实在不喜欢起名字这种游戏…),赵一多次试图转移“想瘦”公司的资产到自己和自己其他公司的名下,于是,为了掩盖这一行为,惹不起老板的财务人员不得不多次在“想瘦”公司的财报中进行重大会计差错调整,还动不动就延期披露财报,审计机构也不愿意接“想瘦”这个烂摊子,“想瘦”公司只能不断找新的审计公司,还是避免不了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甚至被监管机构调查,但是“想瘦”总是在调查结束很久之后都不披露监管处罚信息

信息披露透明度不足或是质量太差,背后一定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信评人员才能充分识别企业的信用风险~

最后,战略管理。举个栗子~

退回到故事的开篇,回到王太肥还没有胖到被警察叔叔带走的日子里~不再有股权纷争,不再有股东掏空,不再有信息披露不足,我们想给“想瘦”一个美好的结局~

那个时候王太肥带着“想瘦”蒸蒸日上,生产线的扩张是必然,但是王太肥不急不燥。每一次的扩张,他都充分考虑项目是否符合减肥产品行业的发展趋势,“想瘦”目前的资金实力和融资空间是否能够承受,投资的回报能不能覆盖资金的成本,对于明确了的扩张计划,他带领“想瘦”的管理团队坚定贯彻既定计划,灵活应对执行过程中的问题

稳扎稳打,“想瘦”终于成为了减肥产品业的龙头企业,可是王太肥每每回忆起走过的路,无不感慨万千,战略部署的过程中,不管上面的哪一步行差踏错,“想瘦”的今天怕是都会化成泡影…

明确了公司治理与管理的评价要素对企业信用品质的影响,我们还进一步制定了级别调整标准。任一评价要素的触发依据其影响深度都可能导致级别的向下调整,分析师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调整规则基础上进一步微调,而对于触发多项要素的情况,还可能设置级别上限。

以上就是中债资信公司治理与管理专项评价的全部内容啦~下一期我们来看看流动性怎么会成为压倒信用的最后一棵稻草,敬请继续关注哟~

声明

本报告由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China Bond Rating Co.,Ltd)(简称“中债资信”,CBR)提供,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由中债资信相关研究人员根据公开资料,依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做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我司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报告阅读者也不应从这些角度加以解读,我司及分析师本人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内容仅供报告阅读者参考,一切商业决策均将由报告阅读者综合各方信息后自行作出。在任何情况下,我司及分析师对任何机构或个人因使用本报告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归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表。如为合理使用的目的而引用本报告中的定义、观点或其他内容或刊发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为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我司对于本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转载需注明来源为“中债资信”或联系本微信号

持中守正    

   秉真而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