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东吴兴衰的见证者,出自镇江的四朝重臣,“昭关”因他而命名
韦昭出生的那一年,是204年。
204年(建安九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兵荒马乱的一年。
这年,曹操攻下了河北袁氏的根据地“邺城”,取得了平定北方的胜利,他的儿子曹丕,顺手把袁家的媳妇甄氏都抢了。
江东也相当的不太平。
就在这一年,屯守京城(今江苏镇江)的孙河,接到丹杨太守孙翊遇害的消息,立即带着部队赶往宛陵(今安徽宣城)处理军务。
孙河是孙氏家族中地位比较高的族人,快马加鞭来到军帐后,发现担任孙翊警卫工作的妫览、戴员相当不靠谱,孙河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扬言要追究他们俩的渎职罪。
妫览、戴员两人很心虚,当晚就持刃把孙河砍了。
孙河出事了,京城出现了防卫真空状态。但幸好孙河有个好侄儿孙韶,当时虽只有17岁,却临危不乱,在京城收集孙河的余众,修缮城池,建置楼橹,修理军械,加强戒备,展现出惊人的军事素质。
江东的一把手孙权,正在江西作战,收到丹杨作乱的消息,立即从椒丘(今江西新建)赶回。
平定了丹杨之乱,孙权率军返回吴郡(今江苏苏州)。
部队经过京城,月黑风高。
孙权了解到是孙韶在守城,想看看孙韶这个小年轻靠不靠谱。所以他不仅没和城里通个气,反而让部队假装敌军攻城。
没想到,京城守军十分警觉,兵士立即全部登上城楼防守,军令传递紧张有序,一时间,壮威之声喧天动地。
孙权知道自己的族人里又出了一位将才,非常欣慰,派人通告城中,停止了这场特殊的“战斗”。
次日清晨,孙权召见孙韶,正式任命他为承烈校尉,统领孙河的旧部,以曲阿(今江苏丹阳)、丹徒两县作为孙韶的食邑,并自行设置官吏。
在孙韶治下的江东士族中,有一户韦氏家族,也这一年,生了一个孩子,起名韦昭,字弘嗣。
这个孩子,见证了三国时代东吴帝国的兴衰。
▲建安九年(204年)地图
京口宝鼎
摄影丨杨宪华
01
韦氏家族起于西汉中期的大儒韦贤、韦玄成,到了东汉末年,族人韦著从长安迁到丹阳延陵。
这个家族底蕴很深,也非常重视培养后辈。韦昭年少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养成喜好学习,善于撰写文章的习惯。
而这时的孙权,已经和江东士族合作,利用其钱粮和威望做支撑,巩固东吴的基业。
孙权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君主,他吸取了父兄的教训。
东汉末年,因为受到黄巾起义的冲击,帝国开始四分五裂,开启了混战模式。江东的孙坚拉起一支队伍,先依附于袁术,后向东南发展,渡过长江,占领了大片土地,开始形成了一股力量。
因为轻敌,孙坚在攻打江夏时,被刘表帐下的黄祖所杀,他的儿子孙策接过了家族未竟的事业。
孙策是一员难得的战将,势如破竹的杀回了江东。他拉起的队伍里,大多为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多年的江西旧人(淮泗集团),这时候的江东名义上还是东汉政府任命的官员管理,所以在合法性上,孙策并不占优势。
再加上孙氏一族出身寒微,江东士族并不接纳他。在经历很多冲突后,孙策莫名其妙的在丹徒打猎中,竟然被刺杀了。
孙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选了善于统战工作的兄弟孙权做接班人,他告诫孙权,一定要吸取自己只重视武力征伐的教训,注重团结江西旧人和江东士族。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三国志》卷四十六《孙破虏讨逆传》
所以,孙权一掌权,就以主动开放的姿态,积极联合江东地方势力,吸收了很多江东才俊进入政权。因此,东吴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巩固了江东的政权。
这段时期是东吴国力的上升期,也是江东士族的红利期。像韦昭这样的人才,很快就被孙权招揽。
韦昭先被任命为丞相的掾史,几年后,外派到地方上做个县令历练历练,然后回到京城担任尚书郎,升任太子中庶子,相当于担任了孙权第三子——太子孙和的机要秘书。
孙和非常重视和江东士族的关系,所以和韦昭相处得相当融洽。
铁瓮城的考古发掘现场。
02
随着周瑜、鲁肃等一批旧臣的离世,江西勋贵凋零殆尽,继起的,是来自江东的后起之秀。
吕蒙、陆逊等战将展露头角,在收服山越、奇袭荆州、袭杀关羽和夷陵之战等大战役中建立了功勋,得到了巨大的政治资本,江东士族的政治地位水涨船高。
西边的蜀汉经历过夷陵之战的惨败后,已无法对东吴构成威胁,蜀汉丞相诸葛亮权衡再三后,主动向东吴缔盟示好。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东吴鄱阳太守周鲂施计,将魏将曹休的精锐诱骗到石亭重创,有效缓解了北部防线的压力。
在一系列战争的努力下,东吴外部环境趋于稳定。
这时,孙权开启了整肃内部、加强皇权的内斗。
孙权称帝后,长子早逝,第二子早亡,他立了第三子孙和为太子。但他同时封了孙霸为鲁王,制衡太子孙和。
群臣很现实,看到孙霸的待遇和太子几乎没什么差异,大家自然明白孙权心里喜欢哪个儿子,于是纷纷提前站队。
朝中重臣、江东士族的陆逊,联合大将军诸葛恪等支持太子孙和;
而骠骑将军步骘和中书令孙弘等则以孙权喜好为指向,力挺鲁王孙霸。
作为太子机要秘书的韦昭,自然要全力拥护太子。
孙和心里很焦虑,总想着要招揽一些年青人储备人才力量,但他发现,身边的年青一代已经开始“卷”起来了。
这也不奇怪,朝廷里围绕皇储与“可能的”皇储各自站队,东吴内部政治斗争无比激烈,皇族、士族都在往各自阵营里塞人,想要有上升空间,就必须要靠关系,有才又没啥用。
于是东吴的很多年青人开始躺平了,每天没事就去下棋。
博弈下棋成了东吴非常流行的游戏,不少人整天捧着棋盘,就跟现在整天捧着手机玩王者荣耀一样,废寝忘食,日以继夜的玩。
孙和太子心想:要命了,年青人应该是清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现在天天打游戏,玩物丧志,我这储君一定要管一管。
于是,孙和让韦昭写一篇文章,通过意识形态的教育,达到劝勉年青人的目的。
韦昭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发出灵魂级的拷问:
玩博弈的人,把这些时间花在读书上,不就有颜回 、闵子騫的学问了吗?
花在智谋上,不就有汉代张良、陈平等人的智慧了吗?
花在经商上,不就有大商贾那样的财富了吗?
花在骑射上,不就有将帅之才了吗?
玩下棋,能玩出什么呀?
透过现象看本质,韦昭发现了东吴的“内卷”。
韦昭
03
为了让东吴的年青人不那么卷,韦昭常组织东吴的年青人毅行各地,通过走访战场的形式,开展年青人创业守业的思想教育。
这一年,韦昭带着一群年青人,溯江西上,来到赤壁对岸的乌林。
他们爬上了百人山,寻访了华容道,看见了遍地败军遗骨,刀、枪、剑、戟、镞,盔甲、马鞍遍地皆是,不禁为战死征人而叹息。
随后,韦昭一行人过江登上了当年吴蜀联军驻地赤壁山。
他们东望周郎嘴,南观黄盖湖,北眺陆溪口,遥指赤壁城,想象着当年孙刘联军的壮观景象。
韦昭仿佛见到了当年雄姿英发的周瑜驰聘疆场,须发斑白的黄盖艨艟直冲曹营。
他面对湖山一望如碧的江东霸业,俯瞰滚滚东去的无情江水,思绪万千,心潮起沸,他登上了当年周瑜指挥大战的赤壁矶、激情高歌:
曹操北伐拨抑城,
乘胜席卷遂南征。
刘氏不睦,
八郡震惊。
众既降,操屠荆。
舟车十万扬风声,
议者孤疑虑无成。
赖我大皇发圣明。
虎臣雄烈周与程。
破曹乌林,
显章功名。
这首《伐乌林赋》歌,雄壮慷慨,激起了东吴年青人的斗志,也成了流行一时的东吴热血歌曲,在民众中传播。
当东吴水师巡防回营,整队经过江边的关隘时,都会高唱《伐乌林赋》入关。
而这座依山临江的关隘,后人又称之为“昭关”。
西津渡的昭关,因韦昭命名。
太子孙和花了很多力气扭转这股“内卷”,但他自己的命运也越来越卷。他还是没有缓和与父亲的关系,随着不断的猜忌,孙权产生废立的念头。
为了自保,孙和让亲信陆胤、吾粲、杨竺等人联系陆逊为其说情。
孙权看到太子和江东大族越走越近,关系越来越密切,勃然大怒,陆胤、吾粲、杨竺等人先后被下狱治罪。陆逊的上疏说情,又被孙权派去的宫中宦官责骂,陆逊的外甥顾谭、顾承、姚信,也因亲附太子,被流放边陲。
高压的政治环境,让陆逊惊恐+羞愤,不多久,便 “愤恚致卒”。
陆逊死后,东吴的储位之争愈演愈烈,几乎是明刀明枪的干上了。
党争控制在一定程度,对皇帝是有利的,他可以施展平衡之术左右朝政走向。但局面失控的东吴,则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发。
孙权发现不能再这么搞了,连忙废掉太子孙和,又赐死了鲁王孙霸,以平息这场内斗。
皇位继承者,改为了小儿子孙亮。没几年,孙权病逝,孙亮才只有十岁。
韦昭当了一段时间黄门侍郎后,诸葛恪辅佐朝政,上表推荐他担任太史令,负责史志办工作,撰写《吴书》。
04
孙权晚年的决定,还是没能挡得住身后的卷浪滚滚。
诸葛恪为首的江西旧人集团和江东士族,没防得住宗室势力的袭击,皇亲的武卫将军孙峻发动宫廷政变,灭了诸葛恪三族,大杀朝臣中的异己势力。
孙峻之后,是堂弟孙綝接盘,掌握权柄的宗室势力与皇帝孙亮的矛盾激化,最后,孙綝废了孙亮,拥立年幼的琅琊王孙休即位,当上了丞相、荆州牧。
长大成人后的孙休,暗中联络反对者,在将军张布、丁奉的协助下,将孙綝解除权柄处死,暂时结束了宗室篡权的危机。
孙休花了很多力气确保帝位的稳定,比如搞教育兴国,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韦昭被任命为中书郎、首任博士祭酒,相当于中央大学校长。
但这个选拔人才的制度,并没有让江东士族翻身。
孙休打算请韦昭担任侍讲。但左将军张布是帮孙休除掉孙綝的功臣,很忌惮韦昭这样有号召力又有学问的江东士族,唯恐他和孙休建立起良好的君臣关系,就坚决争辩说韦昭不能担任此职。
在张布的阻扰下,韦昭最终也没能得以入宫担任侍讲。
接着,孙休的继承人孙晧,将东吴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推向了高峰。
孙皓是孙权废太子孙和之子,继位之后,内心对各种势力充满了复杂的心理。
被封为高陵亭侯的韦昭,一开始是受到孙皓的礼遇。
孙皓每次设宴,常常都是一整天,入席之人无论酒量大小都要喝七升,不能喝的也要被灌七升够数。
韦昭喝酒只有二升的量,但他受到特殊礼遇,孙皓常减少他的酒数,或者暗中赐给他茶水代替酒,这也是“以茶代酒”历史典故的来源。
不过不久,孙皓就流露出粗暴骄盈、暴虐治国的特点,为了集权,他在朝中展开了残酷的杀戮。
有一次,孙皓想为自己的父亲孙和作“纪”,而韦昭坚持以孙和未登帝位为据,只宜将其历史记载文字定作“传”。几次三番后,韦昭逐渐受到孙皓的责怒。
因为一些嫌隙,韦昭被拘捕入狱。最终被下令诛杀,终年七十岁,葬于延陵的“九女墩”,韦昭的家属被流放到零陵郡。
这一幕,更是让东吴政权离心离德,曾经对孙家寄予厚望的江东士族也彻底的寒了心,主动同其保持距离。
不断卷的东吴,败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266年,司马炎完成篡魏立晋的禅让流程,挥动六路大军,征伐东吴。
曾经的江东猛虎,孙吴政权竟然无法组织起像样的反击,整个灭吴过程,仅仅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
为《国语》注解的韦昭。
尾声
相比于蜀汉,孙吴的资源是非常好的。
但蜀汉君臣汇聚在“兴复汉室”的旗帜下,在这种信念下构筑起他们的牺牲精神,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这恐怕也是蜀汉政权越来越赢得后世人心的缘故吧。
而东吴在外部环境趋于安定后,就失去了开国之初的进取之心,止步开拓,不断内卷。
在数十年的功勋权贵、宗室皇族、江东士族的内耗后,东吴霸业瓦解冰消。
这真是: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