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特稿 | 我奋斗多年,挣了一套500万的房给孩子
“听说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即使到了妈妈的年龄,妈妈的妈妈仍然是妈妈的守护神。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也觉得喉间哽咽。妈妈,最有力量的名字。” ——《请回答1988》
今天是母亲节,小编采访了3位母亲,和他们聊了聊“自己,房子,和家的故事”。每个母亲的故事都很精彩。
1、豆妈:有家的地方无所谓有没有房子。奋斗了那么多年,给孩子留了上海闵行区一套500万的住房;
2、倩倩妈:努力很多年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也是自己的家;
3、质数妈:从无房到三十多间房,再到零,孩子安顿好了,房子就不重要了;
01
豆妈
有家的地方都能给自己归属感
豆妈一家奋斗多年在上海买了房,从中原农村的一间堂屋到闵行区一套500万的住房,一家四口134㎡。
对豆妈来说,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套房子是和豆爸结婚时候公公婆婆给盖的一间房,那个时候是最有归属的,觉得是自己的根。但后来房子被孩子大伯要走了。
图源自网络
之后就和豆爸来到上海打拼,那段日子,租的房子给了自己很多归属感,说起这个,豆妈现在还能说起几个住的比较久的地方,上海的漕溪路、虹桥路、三村、威宁路,还有漕溪三村。
豆妈讲,虽然是租来的,但住的时间久,都是有感情的,再加上是我们一家一待在一起,有丈夫、两个孩子,每一个住过的地方都会打扫的很干净,豆妈认为这些都称得上家。
说到这个,豆告诉我,她妈有洁癖,住的每一个房子,豆妈都打扫的特别干净,可能她觉得自己没有去上班,然后打扫家务,就好像是实现价值的一个方式。
所以豆妈就特别认真照顾大家,可能就像她说的,因为我们都在,所以就是家了。
豆家上海房子的单元门
豆妈一家现在住的这个房子是两人打拼多年挣下的,她说这是她第二有归属感的地方。以后这个房子大概率会给儿子,但是也不想亏了闺女,所以再让豆爸奋斗一下。
等这些都安顿好了,没地方待了,自己和豆爸可能就回农村了。豆说豆妈扯太远了,别胡思乱想。
关于女婿,豆妈说,肯定要有房子的,自己家没有亏了女儿,也希望她以后衣食无忧,没房子可能要受苦。
豆妈讲自己自己学历低,不知道家跟房子有什么区别,简单就觉得就觉得有家就有房子了,有房子也有家了。
02
倩倩妈
自己的小家全是自己奋斗来的
倩倩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小时候,我妈很苦的”。
上世纪80年代末,阿姨和同为扬州人的穷小伙——倩爸一见钟情,之后自由恋爱并结婚。虽然两家都是农村的,但是倩爸家庭条件更差一些,没能在村里盖一栋新房迎娶倩妈,所以结婚后一段时间内,这个小家庭都在租房、借住中度过。
刚开始的几年,两个小夫妻在淮安做生意,租房子住,几年后有了大女儿倩倩,就回到了扬州县城租房,租的房子很小、很破。中间还在倩倩舅舅家借住过一两年的时间。
刚刚重新装修不久的房间
2002年对这个家庭来说很特别,倩倩妈妈做主,用做生意攒来的15万存款买了套房,是一个两层小楼,这是这个家庭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倩倩妈告诉我,前两年房子刚重新装修了一遍,两个女儿已经长大成人,自家房子在县城中心位置,去哪儿也都挺方便,没有换房子的打算。
最后一个问题,小编问阿姨,您觉得自己的女婿必须有房子吗?
倩倩妈说,房子要有的吧,没有的话,也要以后有能力买的起房子才行。
关于房子,倩倩妈是从租房、借住、到拥有自己的二层小楼,最美好的是养育了两个乖巧漂亮的女儿,作为母亲给了孩子一个固定的家。
03
质数妈
房子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质数小时候生活在山西,但老家却是河南的。30多年前,父母拿着结婚后1万多的本钱,从河南老家到山西打拼,一晃就到了现在。
关于房子,质数妈有着自己骄傲的资本,在山西打拼多年,最辉煌的时候有30多间房子,但最后的结局现在提起来依然有些唏嘘。
图源自网络
刚开始这些房子都租给了附近的人,后来拆迁,因为是外来人口,房产证件不齐全等原因,拆迁补偿的标准很低,用质数妈的话来讲:直接就拆了,等于就没了。
受这件事情的影响,质数妈到现在都不再关心房产投资相关的东西。觉得年纪大了,孩子也都安家了,没比较再折腾了。
家里的儿子成家,质数妈花全款给儿子买了房子、车库。近些年更是把山西自己住的房子都卖了,自己和质数爸租房做生意,想着过两年就落叶归根——回河南。
关于房子,质素妈是从无到有再到无,有过几十间的辉煌,也回归租房生活的最初,作为母亲给了儿子一个不需要还房贷的家。希望女婿也是有房的,即使没有,也希望可以付个首付,慢慢来。
图源自网络
小编观察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三位妈妈几乎都是跟着丈夫一起奋斗,才有了现在自己的房子,孩子的房子,但是在聊到未来女儿的归宿上,都希望对方是有房子的,希望女儿有个好的归宿。
讲到这个,她们讲,不了解什么地产投资,但房子是孩子以后的居所,自己受过的苦并不希望女儿再经历一遍,不然自己奋斗那么多年为什么呢?不就是把最好的留给他们吗。
只能说,“再不买丈母娘就急了”这种毫无水准的地产文案,过分妖魔化了母亲。
最后,给大家分享两个母亲节暖心地产文案。
小时候,妈妈的家就是我的家;长大后,妈妈希望我有自己的家。——出自仁恒
人生,是一场不停辗转的旅程,家是最好的依靠。习惯了进门先喊妈,习惯了问爸爸我妈呢,习惯了“家就是妈妈在的地方”。——出自万科
(图片来自文案匠)
扫码加入
直击苏州楼市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