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日报] 袁博士的生态农业梦
他是一名农学博士,十多年来一直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开发的道路上默默求索。他带领的科技团队,开发了10余项高科技农业技术和产品,特别是研制了超级益生素等新型安全饲料添加剂,大幅提高了猪肉禽蛋等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如今,他又奔走在农业科技园建设的道路上,开始实现他的生态农业梦想。他,就是淮安淮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化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淮安市533领军人才、市优秀青年标兵袁书林。
黑猪撬动的大产业
淮安是猪肉生产大市,淮安黑猪更是闻名遐迩。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国外猪种的冲击等原因,纯种黑猪的饲养量急剧下降,农户饲养的黑猪也大多数和不同品种猪杂交过,血统已经十分杂乱,市民已经难于品尝到30年前黑猪肉的鲜香美味,淮安的黑猪产业亟需转型升级。
为了使高品质的黑猪肉得以重现餐桌,带给人们久违的舌尖上的美味,袁书林领衔的科技团队,对“淮大黑猪”进行了挖掘保护和产业化开发,首先收集了血统纯正的种质资源,对品种进行选育复壮,同时改变饲养方式,使猪肉的肌内脂肪含量恢复到4.5%以上,确保了淮大黑猪的嫩、鲜、香特点。
“品种选定后,我们首先从饲料入手”,袁书林告诉记者,“我们选育出了具有独特功能的1株益生芽孢杆菌和3株乳酸杆菌,将他们和功能性寡糖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了饲用超级益生素产品,代替了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猪肉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光有这些还不够,袁书林还尝试了生态放养的饲养模式,重新拟定了饲养标准和饲料配方,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改变了高端猪肉价格昂贵、难入寻常百姓家的现状。首批试产的数千盒冻鲜肉礼盒产品推出市场不久即销售一空,受到消费者好评。
完成了独特优良品种、新型安全饲料、生态养殖模式、先进加工工艺等方面的集成科技创新,袁书林开始着手他的产业化开发,注册了“袁博士”商标并顺利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的审定。下一步,他将通过优势猪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品牌运作及市场策划营销等方面的系列动作,着力打造中国高端猪肉第一品牌,使淮大黑猪走入千家万户。
园区托起的生态梦
记者见到袁书林时,他刚从南马厂回来,“我现在正忙于两个园子的建设”。他说的两个园子,指的是位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的“食材药材产业园”以及位于开发区南马厂日月洲旁的“淮大农业科技园”。在他的多方奔走之下,占地40余亩的“食材药材产业园”以及一期占地200多亩的“淮大农业科技园”终于得以开工建设。
“食材药材产业园”位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后,既是一个技术示范的精品园区,也是一个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袁书林介绍道,在这里,人们将不仅可以了解各类食材药材的特点和生产技术,还可以逛药园、赏药景、闻药香、吃药膳、品药酒、饮药茶、沐药浴、眠药枕、做药疗、论药道,感受中医药带来的无穷乐趣。
“淮大农业科技园”位于开发区南马厂乡,紧邻日月洲生态乐园,是一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我们将在淮大黑猪生态养殖区的四周栽培大樱桃、猕猴桃、提子等十多种水果,并在果树下套种紫贝菜、降糖草等一些特种蔬菜,利用养殖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变废为宝,形成一个以淮大黑猪生产为龙头的生态农业系统,实现全物质利用、达到全生态循环。”袁书林这样描绘他的生态梦想。
农学博士的新探索
素有“三农博士”美誉的袁书林坦言,涉农十多年来,真是遍尝其中甘苦。他常说,农业最需要科技创新、农民最需要科技服务、农村最需要科学发展。 农业项目周期长、转化慢、回报低,分散的农民和农业企业也迫切需要示范引领。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袁书林开始创业,组建了淮安淮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并受命为新成立的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化研究所所长。
“农民其实是最有智慧和能力的,一旦有了良好的示范带动和技术服务,就能迅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领下,现代农业产业化可以说是大有前途。”谈及未来,袁书林充满希望。他将继续采取“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基地在乡村、服务全社会”的新模式,开始探索一条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全新道路,首先尝试集成现有的科技成果,通过农业科技园的示范作用,在废黄河滩一带打造一个由特色果林和生态养殖组成的生态农业经济圈。在2014年即将到来之际,这位依靠科技自主创业的青年博士表示决心一辈子在大地中耕耘,当好现代农业战线的排头兵。201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