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要飞多高就飞多高,记中国民航18027号机66年镇宁空难

参考资料:中国民用航空局编,《民用航空飞行事故汇编1949~1989》P98~P99页;两江亭:中国民航飞行事故12《运-5型飞机在飞播中坠毁》

磊庄机场航站楼原址,LESLLY

1966年4月26日9月15日,一架隶属于中国民航成都管理局第十七飞行大队的运-5甲型运输机从贵阳磊庄机场起飞,该机编号18027,1960年交付成都管理局,机龄6年。当天该机预定执行的是在贵州省镇宁县六马区(今六马镇)的空中播种任务。当天飞行机组2人,责任机长为第十七飞行大队副中队长孙国富(该同志以专业播种飞行作业质量高而著称,多次获得地方的好评),副驾驶为飞行员林学贤。

中国民航(CAAC)飞翔红五星标志

当天天气情况良好,能见度正常,适合飞行。

在前一天的作业前的视察飞行中,该机搭载着几名当地的领导干部和记者在500米(真高)的高度盘旋了三圈就返航了,随后在当天的飞行准备的时候,曾经参加了视察飞行的领航员曾经提醒机长孙国富:进入高度不能低于240米(真高),但是,孙国富自觉经验丰富,满不在乎地回答道:“地方要飞多高就多高”。

就这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葬送了一个优秀的、前途无量的专业飞行机长的前程和性命。

磊庄机场停机坪,贵州交通广播

言归正传,18027号机从磊庄机场起飞后,飞行正常,于9时50分到达作业区空域,飞行高度为海拔高度1800米。到达作业区域后机组开始寻找地面信号,一时间没有找到而径直向西飞行,9时54分在地面作业区的引导电台告诉机组:“信号设在河(北盘江)的北岸”。正因为找不到地面信号而像没头苍蝇一样闷头飞的18027号机组这才如茅塞顿开,很快就找到了航标,随后于10时05分时下降高度在距离航标100米处开始由北向南进行播种作业,但是在过河前将播种设备关掉,以免种子白白被撒进河里。

中国民航的运-5老照片

飞过河后,机组重新打开播种设备,仍继续由北向南进行作业,但由于飞行高度过低(低于作业区规定的真高240米),为了避开航线上的山,飞机便向右转向西飞沿河飞行。在飞近西面的山头时,地面作业区导航台发现18027号机的飞行高度过低,通过电台警告18027号机“你们的高度太低了”。接到提醒的孙国富机长立即驾机猛然向左转,转向东南方向以大的上升率作大角度爬高,打算从一山寨后面的山口退出播种区。但却已经为时太晚,飞行高度过低、爬升不及的18027号机根本无法飞越位于山寨后的一座海拔高达1073米的山峰。

镇宁县六马镇全景

最终,在10时10分左右,18027号机的右翼撞上了山峰上的一棵大树,随即失去飞行姿态坠毁在山上,飞机残骸坠地后起火燃烧,孙国富机长和林学贤副驾驶殉职,造成一等飞行事故。

来自空军和民航局的调查组负责对此次一等飞行事故进行调查:

经过调查(先后排除了天气、空地联络质量、飞机机械故障、超载、重心、燃油质量、机组身体状况等可能导致飞机失事的可能性),调查组认为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18027号机的机组飞行前的准备工作极不充分,对作业区的地形不熟悉。作业前视察不认真,只是载着地方领导干部和记者等在(真高)500米的高度盘旋了三圈就草草返航,根本没有对作业区的地形进行细致的观察,对作业时如何进入和退出,保持什么样的高度,以及万一发生特殊情况该以何种措施加以应对等重大问题,机组在飞行前准备时都从未认真研究过,遑论作出什么方案。致使18027号机在作业时找错了进入的位置,经地面提醒找到航标后又没有完全看清地形就着急忙慌地下降高度进行作业,结果一头撞进“口袋”型山峪,失去回旋余地,陷入不能脱离的困境最终导致飞机撞山。

保存在民航博物馆的运-5,拍摄:Ruimin_YAN

调查组认为,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有二:

一是机长孙国富因为其他作业区质量高而颇受好评,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因此在作业前面对领航员“进入高度不能低于240米”的提醒时根本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其驾机进入作业区时高度太低造成严重事故。

二是民航贵州省局对专业飞行的组织领导工作极不负责。机组进驻贵州近一个月的时间,贵州省局领导从未过问,仅在机组到达时只有1名见习干事到机组驻地看了一眼,并没有说一句话。因此民航贵州省局对机组只重视作业质量,忽视安全的思想没能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在专业飞行方面无专人负责,飞行指挥权基本全盘交给林业部门。六马地区视察后的作业准备会仅由林业厅1名技术员主持,民航贵州省局却派出1名调度主任以代表的身份参加准备会。会上对机组和管理局专业科技术员提出的进入高度和作业方案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地面信号不明显,有些航标设在树下,不易发现之类的明显问题都未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导致准备会形同虚设,导致事故的发生。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民航18027号运5运输机双面侧视图

综上所述,调查组认为18027号机4.26镇宁一等飞行事故的直接责任人是18027号机机长孙国富,但该同志已经牺牲,不再追究责任,建议根据因公殉职的标准对2名牺牲的机组成员的家属进行抚恤和安置。对事故负领导责任的民航贵州省局相关领导分别被处以行政警告至撤职的处分。

中国民航运-5甲飞机

最终,调查组对镇宁一等飞行事故提出了两条教训:

1、作业前的视察飞行必须严格执行。

视察飞行应选派有经验的人员,必要时还应进行地面视察。视察飞行时不许乘坐无关人员,以免影响视察质量。视察过程中要详细收集资料,视察后要认真进行研究,特别是地形复杂地区更要明确进入和退出的方法。第一次到作业区时应通过上空,对进出路线观察清楚后方可降低高度进行作业。

2、根据专业飞行任务紧迫、时间集中、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等特点,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对一些原则问题特别是关系到安全的问题要严格把关。

民航省局的领导干部还必须经常深入专业现场,认真抓好机组的政治思想工作,切实了解飞行员的思想、技术和身体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要教育机组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作业质量和飞行安全的关系,不断总结经验,圆满完成任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