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超一半肥胖?轻食管用吗?|长城评论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张田勘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公共卫生学院在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中国的肥胖”系列研究结果,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中国成年人超过一半是肥胖或超重者。

这项研究给出的中国成人肥胖和超重的三大因素是系统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个人风险因素。系统因素主要指经济增长、社会结构、政府政策等大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含城市化、城市规划与建筑环境、食品系统与环境等;个人风险因素包含饮食、体力活动、遗传易感性、社会心理因素等。

今天人们对肥胖和超重深恶痛绝,各种以损害健康为最终后果的瘦身之道风靡市场,在此情况下,一种新的方式也产生了,即 轻食 。由于肥胖和超重的个人因素中,饮食与营养因素成为首当其冲的肥胖和超重的诱因,控制和设计饮食便应运而生。

所谓轻食只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一个名词和做法。轻食并非特定的食物,而是餐饮的一种形态。以凉拌、水煮、蒸等方法烹饪,提供低脂、低盐、低热量、低糖且高纤维、高饱腹感的食物。在保证正常的膳食结构和一定热量的前提下,追求简单、均衡、健康的饮食理念。

显然,轻食与中国人流行的重口味的饮食文化背道而驰,中国的八大菜系中的很多菜都有味觉感观刺激非常强,并且重油、重辣、重盐、高糖、高脂肪的特点。两相比较,轻食显然更有利于健康,尤其在营养上考虑 蛋白质 、 脂类 、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 、矿物质和水等 营养素 的均衡,也注重还原食材本身的风味。

由此,现在餐饮市场也获得了一个增长点,轻食外卖或堂食。业内预测,中国轻食产业规模有望在3年内突破1000亿元,5年内逐步占到餐饮总收入的10%左右。为此,一些商家看准其中商机,为了抢夺市场,越来越多的轻食店不再局限于散客订单,还尝试推出“30日套餐”等。而且,选择轻食的人也在各种网络平台晒出和炫耀轻食的成果,如“吃了一个月轻食,成功瘦了10斤”等。

尽管轻食可能有不错的减肥效果,但也不可能适合每一位肥胖和超重者。一是定制的轻食由于无法控制烹调过程,其中是否为低脂、低糖、低热量的食物并不能确认;另一方面,长期吃轻食的口感寡淡也会让人味口反弹,因此轻食的效果未必显著。

更重要的是,饮食只是肥胖和超重的个人风险因素中的一种,体力活动、遗传易感性等都是个人因素中需要考虑的部分。轻食固然是一种选择,但还得结合其他因素才有更好的效果。

遗传和社会心理(如身材焦虑)固然是个人不可控制的,但运动因素是可控的。把轻食与每天和每周 锻炼 结合起来,减肥效果会更好。不过,更长远的方式是,从小就要培养下一代的轻口味,而非重口味,未来人们才会适应轻口味的轻食,从饮食和营养上防止肥胖。

避免肥胖和超重,还有更重要的配套工程,如环境因素。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化也是中国成人半数肥胖和超重的重要环境因素。重体力高消耗的农作劳动逐渐被加工制造以及服务业的低强度工作所取代,体力活动减少成为了超重或肥胖的直接原因之一。但城市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文明和演化进程,如何设计出让城市人容易出行和锻炼的城市环境同样不仅是 宜居城市 的要素,更是让人在工作和生活方式改变后获得和保持健康的关键要素之一。

今天的大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街道宽阔气派,双向的三道四道交通路线看着壮观,但适宜于人们 步行 、骑车和锻炼的道路貌似并不太多,更多的移居到城市的人不敢上街,不能步行,害怕被汽车撞倒,担心过不了红绿灯路口。

为此,国际上早就提出并流行一个理论,建设步行城市,或者20-30分钟生活圈,也即市民可以在20-30分钟的步行、骑车时间内解决日常生活的一切需求,而且,城市的步行街道和公园有足够的空间和道路留给人们步行和锻炼。这是现代生活方式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减肥的需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