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云彬:略谈整理古书

近来有些朋友“偏向”得可以,看见人家案头放上几部线装书就摇头,以为今天还在读古书,就是不算反动,也太不合时宜了。你问他为什么不可以读古书,他会不假思索的回答你:“古书里找不出新民主主义。”

其实新民主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现在的新文化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来的。咱们有五千年的历史。咱们的祖先留下来好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咱们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把这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通统丢掉。咱们要尊重历史,尊重它的辩证的发展。咱们要批判的接受文化遗产,发扬它的好的部分,弃掉它的不好的部分。

如果我的话说对了,那么在今天还是需要有一部分人去读古书的。何必一见线装书就摇头呢!不过我得特别声明,我只说“一部分人”,我决不至于荒谬到主张青年们都去读古书。

古书还应该读,但古书实在难读。有些书太“古”了,从口传到“著之竹帛”,原已有点“走样”;加以转展钞刻,不免有脱落,有颠倒,有错误;再加上古今语言的隔阂,字体的衍变,到今天要翻开一本古书来读,就是“老师宿儒”罢,要是不看注释,也不会很顺利读下去的。

讲到注释,从前人已下过不少功夫。虽然或重义例,或重训诂,各有所偏,然而多少总有所发明。就拿儒家的经典来说罢,唐朝人的注疏颇能综合各家异议,使后人便于参证。宋朝人讲理学,“六经皆我注脚”,虽然不免附会,然而也常常有新的意义。清代朴学家的治学方法比较科学些,他们整理古书的成绩也最好。阎若璩的《古文尚书疏证》,千古疑案,定谳一旦。乾嘉诸大师,对于音韵、训故、校勘都有卓越的成就。晚清朴学家如俞樾、孙诒让等,成就也不在乾嘉诸儒之下。一部颠倒凌乱的墨子,经孙诒让整理以后,居然大部分可以阅读了。五四运动以后,大家讲科学方法,颇有人在用科学方法来整理古书,成绩也并不坏。到今天,我们翻开一部古书来,只要不怕麻烦,多找些参考书,总还可以看下去。这不能不感谢我们的先辈。

但是,到今天,应该来做“结帐式”的整理工作了。这个工作,只有目前年纪在五十岁上下,对于研究古书有兴趣,古书读的比较多,头脑比较清醒,懂得历史的辩证发展的人来做。人生不满百,再过三四十年这些人都已作古。而那时候的“年纪在五十岁上下”的人,未必读过很多的古书,就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了。我所说的结帐式的整理,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认定一种古书,把以前人所有讲到这一本古书的,不论是注疏,考证,或者短短的几句话,通统搜集起来,加以比较研究,拣其中已经成为定论,不必再有怀疑的,就用简单明瞭而又正确的文字注出来。如果碰到有几种说法,而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一时未能断定哪一说对的,就不妨几说并存——自然,如果有真知灼见,也不妨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或者批驳哪一说不对,或者自立一说,让读者自己去判断。章炳麟给刘师培的信里,谈到过注释古书的方法,颇有可采之处,现在抄一段在下面:

正义之作,亮有数难(按当时刘师培想做《左传正义》),刘、许诸家多义例而少训故(按刘当是指刘歆,许指许慎),然其例大体相似。仲师(郑众的号)、子慎(服虔的号)多训故而少义例,其训故又多乖异。侍中(按指贾逵)兼之,亦申己义。治经者既贵其通,亦贵其别。不容以仲师之言蔽子骏(刘歆的号),以侍中之言蔽仲师。家有异义,又不容唯阿两可。(原注:如仲达疏《诗》,毛郑异义,各自分疏,不加裁断。此固传笺并用,疏不破注,不得不尔。今《左氏》古注既非原本,特从它书来辑,则注虽出于古人,而定注者乃己也。似宜定其然否,以然者为注而释之,以否者入疏而驳之,然后义有准的,不同专务编辑者。)至夫古义无征而说未凿者,无妨于疏中特下己意,乃不为家法所困。陈硕甫(陈奂)之疏毛,惠定宇(惠栋)之述《易》,皆因固执守师传,以故拘挛少味。

章氏说的方法,我大体赞同;但有一个基本的不同处。章氏认为这种整理古书的工作应跟“专务编辑者”有所不同,我认为整理古书应该当作编辑工作来做。这个工作决不能交给所谓“专家”去做。因为“专家”到了太“专”的时候,往往有一种门户之见。我们假定拿一本《春秋左氏传》交给章炳麟去整理,他准会注上一大堆今古文家互相驳难的废话;如果交给康有为去整理,他准会大骂刘歆一顿,结果连书名都要改作《左氏春秋》的。这种做法,真是徒乱人意。我们不需要作这样的整理。我们只要把古书重新加简单明瞭而又正确的注,让为要批判的接受文化遗产而读古书的人,有了这样一本书,就可以读下去,不必再去找一大堆参考书。让我举例来说明。假如有人要读《论语》,他去拿一本朱熹集注本来读,成吗?当然不成。因为朱熹是在借《论语》来发挥他自己的理学,虽然“时有善言”,究竟不可为训。那么拿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来读吗?这部书的注释是相当谨严的,然而烦琐得很,有许多地方,真是不看注还明白些,看了注倒反胡涂了。而且别人讲到《论语》的许多精辟的见解,这部《正义》里未必全收进去,我们还得找其他许多许多参考书。《孟子》也是一样,朱熹的集注本固然不可为训,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也只是在讲他自己的哲学,焦循的《孟子正义》呢,其烦琐跟《论语正义》相同。所以我们整理古书,必须用结帐的办法。有几笔帐已经可以算清楚的,我们就把那总帐写出来,不必把分类帐列出来了。有几笔帐还不能总结的,就不妨挑顶重要的列出来,让将来的人来清算,来作总结。

有一点还得加以说明。我说的是整理古书,并不是批判古书。整理古书的任务,只限于总结或清算过去的一笔杂乱的帐,使后来读古书的可以一目了然,不必再多费时间。换句话说,让那些想做批判古书工作,或者为要批判的接受文化遗产而去读古书的先生们,省一番检查和考证的工夫。

(0)

相关推荐

  • 国学读书入门:现代人读《论语》与古人读《论语》的演进

    <论语>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现代人学习传统文化,往往从<论语>入手.世人但知<论语>之名,未知读<论语>当本何书.现就今日常见.重要的<论语> ...

  • 《中庸》注释(九)

    [原文]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 ...

  • “四书五经”是指哪几部书,为何夸人知识渊博为“饱读诗书”?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 两宋以后学四书 "四书&quo ...

  • 【红色藏品欣赏】宋康年 | 略谈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的发行与作用

      [红色藏品欣赏]   略谈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的发行与作用 中国钱币学会员 安徽望江县博物馆 副研究员 宋康年 在我的纸币收蒇夾子里边,有两张抗日时期晋察冀边区银行早期发行的纸币(其面额一为伍角,一 ...

  • 略谈几本古书

    <史记>笔法奇逸,抑扬咏叹,予夺分合,往往出人意料,非具慧心者不能卒读.清人姚祖恩所编<史记菁华录>,选文精要生动,史识不落窠臼,可为读<史记>之初阶,循之而上,可 ...

  • 长江文化|| 刘彬徽:略谈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矛

    略谈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矛 刘彬徽 本文刊登于<长江文化论丛>第二辑 长江中游地区主要指湖北.湖南两省,也包括河南西南部的丹江.淅水流域,江西西北部的一部分,又有荆楚地区之称.这一地区出土的 ...

  • 刘力红 | 南中医《略谈医道的要妙》讲座整理稿

    编者按:本文系刘力红教授在10月15日下午刚刚结束的面向南中医师生做的学术讲座<医道的要妙--跟师学习的点点滴滴>(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庆66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的听打整理稿.小标题系编者所 ...

  • 略谈玉海堂影宋“咸淳本”《李翰林集》建国后刷本的一些问题

    李白正统全集梳理 现存李白集中,除了日本静嘉堂文库秘藏蜀刻十一行小字本<李太白文集>三十卷(国家图书馆藏同版残本二十卷)外,别无宋刻,而其覆刻本有著名的康熙五十六年(1717)缪曰芑双泉草 ...

  • 梁德新‖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略谈中国的老人教育 梁德新 辑录 "老年学"是研究人的寿命和人的老龄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年学的渊源久远,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对人的长寿研究.西方古代许多医学家如希腊的希波格 ...

  • 崔瑞彬先生谈浑元桩练习要点

    崔瑞彬先生谈浑元桩练习要点 / 崔瑞彬 浑元桩的外形于健身桩是有所区别的.健身桩的锻炼是以步子平行站立,为"平步桩"范围,技击桩的步子很像部队操练中的"稍息"动 ...

  • 胡盼:艺术的语言才能表现出语言的艺术(略谈)

    今天下午,听了一位同事上了数学公开课,其课堂语言运用让我对此有了自己的见解及自我反思. 教师的语言是课堂上最具有表现力的.如果运用得当,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出现问题甚至造成伤害. 镜头一:开课 ...

  • 略谈天文历法与奇门遁甲的起局法

    相信每一位有缘接触到奇门遁甲的朋友,在学习时都遇到过这样一个困扰,即起局时在面对所谓的置闰法.拆补法.茅山法,容易一头雾水而无所适从.也常常听一些易友互相讨论,这三种不同的起局法哪一种更合理,那么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