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瘟避疫!中国古代「熏香避疫香药方」集注

总结关键词:
苍术、白芷、降香、箭羽、细辛、雄黄、甘草等。
处方1
降香4两,檀香4两,箭羽2两,丹参2两,茅术2两,连翅心2两,白芷2两,细辛2两,当归2两,丹皮2两,佩兰2两。
制法:
生晒为末,榆粉打浆为大丸。
功能主治:辟邪避瘟。主
用法用量:
凡四时不正瘟疫流行,宜常焚烧,不致传染,岁末多烧,可以辟邪避瘟,空室久无人住,湿毒最易害人,此丹烧之,可以远害。
摘录:《饲鹤亭集方》
 
处方2
虎头骨(真者,酥炙)桃(枭系桃之干在树上者)斧头木(系斧柄入斧头中之木)
雄黄(明亮者,另研)桃仁(去皮、尖,麸炒黄)朱砂(光明者,另研,各一钱五分)犀角屑、木香、白术、鬼箭羽(各一钱)麝香(七分五厘)
制法:
共为粗末,带之,可避瘟疫。
用法用量:
一方于春分日,用远志去心,水煎。日未出时,东面饮二盅,探吐,则疾疫不生。
一方于谷雨以后,用川芎、苍术、白芷、藁本、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无病。
摘录:《松峰说疫》卷五“避瘟杀鬼丸”
处方3
苍术1斤,台乌半斤,白术半斤,黄连半斤,羌活半斤,川乌4两,草乌4两,细辛4两,紫草4两,防风4两,独活4两,蒿本4两,白芷4两,香附4两,当归4两,荆芥4两,天麻4两,芍药4两,牙皂4两,甘草4两,麝香3分。
制法: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除瘟疫,并散邪气。凡宫舍久无人到,积湿容易入侵,预制此烧之,可远此害。主
用法用量:
每丸烧之。
注意:仅宜于暑月。
摘录:《济阳纲目》卷七
处方4
乳香、苍术、细辛、生甘草、川芎、降香、白檀。
制法:
枣肉或糊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
避瘟及一切秽恶邪气。主
用法用量:
每用1丸焚之,良久,又焚1丸,略有香气即妙。
摘录:《泻疫新论》卷下
处方5
乳香1两,苍术1两,细辛1两,甘松1两,川芎1两,降真香1两。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瘟疫不能传染。主
用法用量:烧之
摘录:《齐方类编》卷下
处方6
乳香、苍术、细辛、甘松、云香。
制法:
枣肉或糊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
避瘟及一切秽恶邪气。主
用法用量:
每用1丸焚之,良久,又焚1丸,略有香气即妙。
摘录:《泻疫新论》卷下
处方7
紫苏2两,香附4两(童便、醋、盐水、酒四制),苍术2 两(土炒),麦冬1两(去心),木香1两(忌火),白扁豆2两(炒黄色),雄黄5钱(研末),薄荷2两,贯仲8两(洗净煎膏),连翅2两,山楂肉3两(炒黑),广藿香叶1两(晒燥,研),降香末3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用生姜1斤捣汁拌入药内,再炼蜜为丸,朱砂飞净为衣,每丸重2钱。
功能主治:一切时证伤寒,四时瘟疫痢疾。
用法用量:
时证伤寒,山楂、薄荷汤送下;
痢疾,柴胡、陈皮汤送下;
痢疾赤者,当归汤送下;白者,谈姜汤送下;
小儿、孕妇,服半丸。
备注:忌生冷鱼腥油腻煎炒。
摘录:《医方易简》卷四
处方8
生甘草、南苍术、北细辛、黄乳香各30克。
制法:
上药共为细末,加红枣肉250克,为圆饼,如桂圆大。
功能主治:避瘟。
用法用量:
放炭火上取烟熏之,可保三日无灾,一家免难。入夏加干石膏30克,入冬加朱砂1.5克,春、秋不加。
备注:
方中细辛、乳香皆含挥发油,具有解毒消肿镇静之功;配生甘草解毒,苍术除湿。放置炭火上取烟熏之,则瘟疫邪毒可避。
摘录:《慈溪光绪医方选仪》
处方9
乳香、苍术、细辛、甘松、川芎、降香各等分。
制法:
上药为末、枣肉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
预防瘟疫。
用量:
遇瘟疫大作之时,家中各处焚之。
摘录:《医方易简》卷四
【香药功能介绍】

1、苍术
功能主治: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①陶弘景:'除恶气。'
2、白术
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3、贯众
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止血,杀虫。用于风热感冒,乙型脑炎,痄腮,血痢,肠风便血,血崩,带下,产后血气胀痛,驱蛔虫和蛲虫,热毒疮疡。
4、羌活
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5、川乌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一般炮制后内服。生川乌酊外用能刺激皮肤,继而产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经痛及风湿的镇痛剂。
6、草乌
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7、细辛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
(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
(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
(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
8、紫草
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9、防风
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10、独活
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
11、藁本
散风寒湿邪。治风寒头痛,巅顶痛,寒湿腹痛,泄泻,疝瘕,疥癣。
12、白芷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13、香附
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14、当归
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久咳气喘。
15、荆芥
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16、天麻
息风,定惊。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
17、甘松
理气止痛,醒脾健胃。治胃痛,胸腹胀满,头痛,癔病,脚气。
18、干姜
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19、麻黄
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20、芍药
腹中虚痛、骨痛、脚气肿痛、消渴、鼻血不止、鼻血、咯血、月经不停、赤白带长期不愈、刀伤、木舌肿满、鱼骨鲠喉。
21、甘草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22、麝香
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癥瘕癖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23、檀香
理气,和胃。治心腹疼痛,噎膈呕吐,胸膈不舒。
24、零陵香
祛风寒,辟秽浊。治伤寒、感冒头痛,胸腹胀满,下利,遗精,鼻塞,牙痛。
25、木香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26、朱砂
安神,定惊,明日,解毒。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毒,疮疡,疥癣。
27、丹参
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治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带下,癥瘕,积聚,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
28、柴胡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29、石膏
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30、薄荷
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31、箭羽
祛风通络,散瘀止痛。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经闭。
32、丹皮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33、佩兰
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洵。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
34、川芎
行气开郁,祛除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35、降香
理气镇痛、行瘀止血。实验证明降香能显著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
36、乳香
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37、雄黄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38、台乌
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
39、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40芸香
全草入药,有驱风镇痉、通经、杀虫之效。
41、紫苏
用于感冒风寒: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用于胸闷、呕恶等症: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
42、白扁豆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43、广藿香
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闵,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起的发热身困,胸闵恶心,鼻渊,手足癣。
备注:以上香药按常制或方中制法即可,推荐5方为主,其次4;此次预防凉药慎用。

本文来源:中国香道

(0)

相关推荐